陳帶弟
【摘要】漢語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 本文就從漢語拼音教學實踐出發(fā),從養(yǎng)成教育的角度、根據(jù)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建立校內(nèi)外合作紐帶以便施教等方面,探討如何關注學生的成長起點,做好拼音教學,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打下扎實的漢語拼音基礎。
【關鍵詞】漢語拼音教學? 養(yǎng)成教育? 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026-02
漢語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顯得抽象、枯燥,但它卻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本文就從教學實踐出發(fā),談談如何在拼音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成長起點。
一、從養(yǎng)成教育的角度關注學生的成長
當前獨生子女普遍存在著“九小”問題,即“小霸王”、“小懶蟲”、“小饞貓”、“小犟?!?、“小依賴”、“小散漫”、“小野蠻”、“小磨蹭”、“小馬虎”,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必須加強“養(yǎng)成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既要重視課堂教育,更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1]教育專家關鴻羽提出了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的十個結合:激發(fā)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檢查評比與自我評價相結合;紀律制約與自我要求相結合;反復強化與積極疏導相結合;嚴格要求與循序漸進相結合;實踐鍛煉與強化體驗相結合;意志努力與切斷聯(lián)系相結合;自我控制與履行協(xié)議相結合;平時表揚與積分獎勵相結合。在拼音教學實踐中,如何才能實現(xiàn)教育專家關鴻羽提出的要求呢?筆者是這樣理解和實踐的:關注學生的不同特點,增強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關注學生學漢語拼音時的喜、怒、哀、樂的成長足跡,區(qū)分學生的個體差異,蹲下來輔導;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模式,讓學生時刻感受學習的快樂;拼音階段以口頭作業(yè)為主,盡量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識字,糾正地方音,從而端正學習態(tài)度,轉變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打下運用漢語拼音識字、閱讀、寫作、交際等良好的基礎。在成長中,潛移默化地摒棄“九小”這些壞習慣。
二、根據(jù)學生實際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fā)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教無定法”。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是漢語拼音教學內(nèi)容的三大塊,筆者采用以下的方法,讓每個學生得到全面、和諧、健康地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扶放結合,揚長避短
1.爭當小老師編兒歌記。(答案不定)廣播/菠蘿b,山坡/潑水p。拜佛/拐杖f。喝水/荷花h ……從兒歌的念讀中針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發(fā)揮其“小老師”的作用,對發(fā)現(xiàn)學生發(fā)音錯誤和不良的語音習慣的地方,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到扶、放結合,有針對性教學。
2.從標調(diào)歌中學做人。小ü有禮貌,見到 j q x和大y,就脫帽。脫掉帽子還念ü。a、o、e、i、u、ü,a母出現(xiàn)a上標,沒有a母找o、e ,i? u 并列往后標。利用這些情境圖和語境歌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調(diào)動他們的注意力。學生準確鞏固了每個漢語拼音的音、形、義,積累了語言,體驗到學中唱、唱中學的樂趣。
讀準了聲母、韻母、聲調(diào)、整體認讀音節(jié),就能很快拼出漢語拼音,會認漢字,會說普通話。拼音、認字、說話這三步曲就順利完成了。
(二)精研教材,抓住重點,授予方法
漢語拼音教學重點是讀準聲母、韻母、聲調(diào)、整體認讀音節(jié),準確拼讀和正確書寫音節(jié)。每當上新課時,學生都搶著說“我會!我會!我讀一年級前都學過了!”。當然學生對單個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早就耳熟能詳了,但往往在拼讀音節(jié)方面出現(xiàn)問題。如何做到準確,并有一定的速度則是學生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教學時先給予正確的方法指導,如“兩拼音節(jié)的拼讀方法:兩音相拼,猛一碰?!薄叭匆艄?jié)的拼讀方法:聲輕介快韻母響,三音連續(xù)不中斷?!?并結合(兩拼音節(jié)拼讀動作演示法)伸出左右手掌,左手當聲母,右手當韻母,告訴學生多擊掌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會延長生命的科學依據(jù)的知識,孩子一聽會長命百歲的話語,拼讀的興趣頓時高漲,邊拼讀邊擊掌,例b-a→ba,用打手勢法讀準“八、拔、把、爸”,結合生活見聞鞏固ba的四聲音節(jié)詞,如:八個的八,八、八、八)。(三拼音節(jié)拼讀動作演示法:依次合攏右手的三個指頭,拇指當聲母,食指當介母,中指當韻母。例m-i-ao→miao),學生在簡易的動作中很快會拼讀了。隨后再加強聲母與韻母交朋友相拼的練習,鼓勵到口語中應證,如家字怎么拼的?多做順、逆向思維轉化的訓練(jiā→j-i-ā,j-i-ā→ji?。?,教師在音節(jié)下及時板書相關的字“家”。教師的“不懶”造就學生拼讀的“熟”,從而突破拼讀難關。
(三)創(chuàng)新設計,遷移練習,激發(fā)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些,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小孩子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動具體又有趣的知識。因此教學時力求設計富有童真、童趣的拼音詞、兒歌、閱讀等鞏固或提升的練習。
1.做游戲。區(qū)分b-p-d-q,z-zh-zhi,c-ch-chi,s-sh-shi,a-an-ang,o-ong,e-en-eng,i-in-ing-yin-ying,ei-ie,ui-iu,un-ün等字母時,可以采用以下七種做游戲的方法:一看形;二記形(字母形像什么?能用什么兒歌記?。浚?三演形(通過肢體語言表現(xiàn)字母的形狀);四聽音(快慢有序的對比讀,區(qū)分易錯字母);五猜音(看教師無聲的發(fā)音時的嘴形,猜發(fā)的是哪個字母的音);六制形(制作拼音卡片);七運用(在卡紙上畫四線格,再寫拼音或標調(diào),每個筆順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標出,復習時使用效果好),從而鍛煉學生的眼、手、口等能力,解決了學習的疑難點。
2.拼讀四聲音節(jié)時,引導學生邊拼邊思考四聲中哪個是我們生活里常說的字?做遷移練習用單個音節(jié)說詞,說句子,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3.教相關音節(jié)時,教師養(yǎng)成隨機板書相關字、詞的習慣。例如(李)子—(里)面,同一個音節(jié)lǐ竟然有不一樣的字,學生在多認中體會到漢語拼音的神奇功能,從而達到樂學,愿學,主動學。這類對比教學解決了漢語拼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讓家長、學生規(guī)范地方音有法可尋。
(四)科學整合,聯(lián)系實踐,學以致用
即把學習漢語拼音與識字、閱讀、寫作整合在一起,力求收到拼、識相互促進的協(xié)同效應?!敖柚鷿h語拼音認讀生字”是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的最終目的。鼓勵學生在班上成立認讀生字學習小組,定時評比;回家認識家庭樣品,請家長配合貼上帶有拼音的生字卡片;閱讀有關拼音的讀物,請家長用星級對孩子學習進行評價后簽名,以便教師查實;用學過的字母寫當天的日記;每月組織開展講故事等實踐性的活動。讓學生在與同學、老師、家長的雙邊互動活動中逐步提高拼讀能力。
三、建立校內(nèi)外合作紐帶以便施教課外
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要為學生打下漢語拼音基礎,依靠語文教師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因此,必須將校內(nèi)外有利于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力量進行整合。比如家長在課后監(jiān)督孩子進行讀、寫、用拼音的作用就不能忽視。在發(fā)現(xiàn)孩子未能掌握好教學內(nèi)容時,教師也應該主動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研究問題,商討對策。又如學生在逛書店、超市時能獲得許多學習的機會,這些機會是教師無法控制和利用的,而這時家長應當履行監(jiān)督的義務,讓孩子以社會實踐的方式去點滴學習。
總之,漢語拼音的教學處于九年義務教育的最起點。因此,教師要從養(yǎng)成教育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打下扎實的漢語拼音基礎,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漢語拼音與識字、閱讀、寫作聯(lián)通一體的橋梁,通過更多的校內(nèi)外溝通,獲得家長的支持,建立起強大的課外施教網(wǎng)。當然以上的工作必然使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但是成本與效果是成正比的,值得我們?nèi)ヅΑ?/p>
參考文獻:
[1]解成君.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習慣——訪“養(yǎng)成教育”專家關鴻羽[J].中國教師報,200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