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吉林市中心醫(yī)院,吉林吉林 132011)
隨著我國的國民經(jīng)濟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肝膽疾病的發(fā)生率每年都在上漲的趨勢。 肝膽疾病通常會選擇手術治療,手術治療能夠快速緩解患者的病情。 但是手術治療會使患者機體在術后處于高分解狀態(tài),同時免疫功能抑制與炎癥反應也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患者易在術后發(fā)生感染等并發(fā)癥,而并發(fā)癥的存在不僅會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速度,還有可能危及患者的安全[1]。 臨床需要為患者進行積極的干預,以使其術后盡快康復。 外科術后患者快速康復理念,是以患者術后加快康復、減少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減少患者死亡率、減少患者住院時間為目的,來實施的綜合護理措施[2]。 該文對快速康復護理對肝膽手術患者術后康復的加速作用進行分析探討。 選取2018 年11 月—2019 年11月期間于該院進行肝膽手術的60 例患者, 試分析快速康復護理對肝膽手術患者術后康復的加速作用。
選取于該院進行肝膽手術的60 例患者, 以其采取的不同護理方法為分組依據(jù), 將其分為對照組、研究組,每組30 例。研究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33~69 歲,平均年齡(51.07±13.29)歲。對照組:男13 例,女17 例;年齡34~68 歲,平均年齡(51.15±13.43)歲。將平均年齡、性別比例等資料納入對比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統(tǒng)計學對比在兩組之間具有可行性。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1)術前:提前1 d 將手術方式、術前準備工作等告知患者,為其禁食禁飲12 h和6 h,常規(guī)清潔腸道,進行胃腸減壓,為患者備皮,留置胃管和導尿管等必備管路。 (2)術中:不對液體輸入量進行控制,不特意為患者進行保暖護理。 (3)術后:根據(jù)患者需要為其止痛,待患者肛門排氣功能恢復后為其少量飲水,將胃管拔除。 24~48 h 后,將引流管拔除,液體輸入量仍然不作限制。 在患者身體狀況有所恢復后,允許患者下床進行適量活動。
研究組采取快速康復護理:(1)術前:為患者加強健康宣教,利用視頻或畫冊等方式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相關知識與治療方法,向患者介紹手術環(huán)境、術前準備工作、手術室環(huán)境等,以提高患者配合度,避免患者因不了解而產(chǎn)生緊張心理,術中引發(fā)應激反應。 不為患者備皮,僅為施術區(qū)域消毒,不作腸道準備,術前禁食禁水時間為4 h 和2 h, 且術前服用適量葡萄糖水[3-5]。 多于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對應的心理輔導,對患者的負面情緒、顧慮、不利于手術治療和康復的想法,通過溝通解釋一一排除掉。 使患者能自信地面對疾病治療。 其次還要對患者的家屬進行相關講解,告知圍手術期家屬對患者護理工作的注意事項。 (2)術中:向患者和患者家屬介紹手術室的環(huán)境,手術期間要陪護在患者身邊,緩解其緊張情緒;為患者做好保溫護理,加熱手術臺與腹腔沖洗液到37℃左右;限制液體輸入量;為患者取舒適體位,對骨突處做好防護,以避免壓瘡。 (3)術后:術后2 d 內(nèi)給予患者止痛,以保溫毯為患者保持體溫,術后12~24 h 左右拔除引流管;術后8~12 h 以緩瀉劑促進排氣排便, 待患者清醒后鼓勵其盡早活動;為患者翻身以預防壓瘡。 24 h 內(nèi)液體輸入量不得超過2 000 mL,術后6 h 可少量飲水,24~36 h 內(nèi)食用流食,3 d 后可逐漸過渡到半流食和普食[6-8]。
組間對比住院時間、 下床時間以及術后排氣功能、排便功能恢復時間。
在SPSS 21.0 版本統(tǒng)計學軟件中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來檢驗,若統(tǒng)計分析結果為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術后排氣功能、排便功能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下床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術后排氣功能、排便功能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下床時間的組間對比(±s)
表1 術后排氣功能、排便功能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下床時間的組間對比(±s)
組別排氣功能恢復時間(h)住院時間(d)排便功能恢復時間(h) 下床時間(h)研究組(n=30)對照組(n=30)t 值P 值30.76±2.21 42.43±3.36 15.894 0.000 7.99±0.44 13.65±0.66 39.083 0.000 55.58±4.10 69.32±3.87 13.348 0.000 24.21±3.11 35.66±4.12 12.149 0.000
肝膽均屬人體重要的消化胸膛臟器,其解剖結構比較復雜,手術難度相對較高,患者機體在術后處于高分解狀態(tài),極易因炎癥或免疫功能下降而出現(xiàn)并發(fā)癥,進而導致術后康復速度變慢等結果[9-11]。 固然醫(yī)生的高水平可以使患者術后恢復更快,但通過圍手術期護理來減輕各種手術相關創(chuàng)傷也可以加快患者的術后康復速度。 對照組采取的常規(guī)護理雖然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病痛、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研究組采取的快速康復護理卻可以通過完善的圍手術期處理來減少患者的手術應急反應,加快患者的康復[12-13]。 例如,其通過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對手術的認同度和依從性,其通過縮短術前禁食禁水時間(12 h、6 h→4 h、2 h) 減輕了缺少水分和能量對患者生理功能的損害,通過術前飲用葡萄糖水來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其通過不進行術前腸道準備來減少了結腸脹氣等問題的發(fā)生,加快了患者術后排氣排便功能的恢復;其通過術中限制液體輸入量來避免術后水潴留,減輕了患者的機體負擔[3]。 以上這些措施都可以使患者更快的恢復,結果中研究組的術后排氣功能、排便功能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下床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無疑證明了快速康復護理對肝膽手術患者術后康復的加速作用。
肝膽手術患者應積極應用快速康復護理,這種護理模式有助于加快患者術后排氣排便功能的恢復,使患者盡快下地活動、盡快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