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萍,李小燕,胡映雪
(大慶龍南醫(yī)院(齊齊哈爾醫(yī)學院第五附屬醫(yī)院),黑龍江大慶 163453)
糖尿病足潰瘍是因糖尿病導致下肢遠端外周血管病變及神經(jīng)損害引起的足部潰瘍、 感染及肌腱、骨組織等深層組織破壞[1]。 臨床研究表明[2],糖尿病及并發(fā)癥為臨床常見病癥,給人類的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 臨床上目前對于糖尿病足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是最新研究指出[3],miRNAs 對于糖尿病足的發(fā)生及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 因糖尿病足潰瘍面疼痛反復、難以愈合,會影響患者的舒適度及睡眠質量,患者會因此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學應激反應。 為進一步對糖尿病的治療及護理方法進行分析探討,筆者對該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122 例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將該院收治的122 例糖尿病足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61 例患者,其中男35 例,女26 例;年齡為42~74 歲,平均年齡(51.84±3.02)歲。 觀察組61例患者,其中男37 例,女24 例;年齡為45~75 歲,平均年齡(52.36±3.47)歲。 兩組患者上述資料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注意保持足部清潔,每天以溫水進行洗腳并將腳趾縫擦干, 注意保持足部干燥、不受壓。 以雙氧水對潰瘍創(chuàng)面進行沖洗,將壞死組織去除,以鹽水棉球將膿液擦拭掉,以等滲鹽水紗布外敷,至創(chuàng)面無感染、保持紅潤。
觀察組在上述護理的基礎上加用疼痛應激干預:(1)解除疼痛源:根據(jù)疼痛源,制定相應處理措施。 注意避免接觸刺激性因素,并保護環(huán)境舒適、安靜,以減輕患者心理上的不適。 (2)心理護理:耐心向緩解講解疼痛原因、知識及緩解措施,以減輕患者疼痛,緩解患者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 指導患者通過深呼吸、聽音樂、看報紙、放松按摩、聊天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緩解自身疼痛。 指導患者通過變換體位,減輕對疼痛部位的壓迫。 以在疼痛部位下墊毛毯及枕頭,并進行溫水浴、擦背及按摩,提高患者的舒適感。 (3)情緒護理:因糖尿病足潰瘍產(chǎn)生的傷口、異味、疼痛及行動不便等,患者生活質量降低,自尊心受損,進而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要積極安慰、開導患者,以親情、友情和行動感動患者。 (4)創(chuàng)面處理:對患者的足部潰瘍的傷口顏色及滲液情況,進行相應處理。 以自溶清創(chuàng)及器械清理創(chuàng)面,并選擇相應的抗感染敷料與濕性愈合敷料。
(1)對所有患者均行6 周隨訪,對比兩組治療有效率[4]:痊愈:潰瘍面與創(chuàng)面紅斑完全消失,并且結痂;顯效:潰瘍面與創(chuàng)面紅斑縮小>80.00%,滲出液明顯減少, 但未完全結痂; 有效: 潰瘍面與創(chuàng)面紅斑縮小50.00%~80.00%,有滲出液,未結痂;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2)以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價,該量表按照無痛到極痛記為0~10 分,按照得分分為:優(yōu)(0~2 分)、良(3~5 分)、中(6~8 分)、差(8~10 分)[5]。
將數(shù)據(jù)結果錄入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包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以[n(%)]形式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s)形式表示,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100.0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5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n(%)]
觀察組疼痛情況明顯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n(%)]
糖尿病足潰瘍傷口難以愈合, 隨著病情不斷進展,可產(chǎn)生感染、足損傷、大面積潰瘍等,最終可發(fā)展為截肢。 因此,如何對糖尿病足進行可續(xù)有效的治療已經(jīng)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
疼痛應激干預護理,是針對患者疼痛情況,為患者提供疼痛處理、心理護理、情緒護理等一系列護理措施,減輕患者的疼痛、心理應激反應,改善患者的健康與生活質量[6]。 該研究對觀察組患者開展疼痛應激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5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疼痛情況明顯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證明對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積極開展疼痛應激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緩解患者疼痛癥狀。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加強疼痛應激干預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健康與睡眠質量,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