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推進,小學語文課堂開始深入改革,學校老師通過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優(yōu)化課堂設計,轉(zhuǎn)變教學模式,進而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努力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提高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理解能力,通過傳播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而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本文通過探討語文課堂教學方式,進而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不斷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興趣,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價值。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提高教學課堂的有效性,一直是每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追尋的,然而中國現(xiàn)在的教學課堂,盡管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然而課堂效果卻似乎不那么盡人意。課堂的有效性是指老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最大化的實現(xiàn)教學效果,讓學生們盡可能的學到更多的知識,并能真正理解和運用,減少學生的課后壓力,減輕家長的負擔,在課堂上就把不會的知識搞懂。課堂是教學的載體,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qū)崿F(xiàn)知識的傳播、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培養(yǎng)起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那么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老師要在課堂上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與同學的交流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把興趣點和教材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立足于教材基礎(chǔ),結(jié)合生活實踐,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為教學目標選取合適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行之有效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1]
一、老師要深入教材弄懂教材
課堂圍繞教材開展,老師講課以此為基礎(chǔ)并對其進行知識拓展,因此老師弄懂教材,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老師要充分弄清教材的知識點,進行有效講解,通過延伸和拓展,讓同學掌握教材上的知識,并且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老師在課前充分的準備教學課件,在研究教材的過程中把握教材內(nèi)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詳略得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弄清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可以減少在教學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并且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延展,使教學課堂內(nèi)容豐富,把教材內(nèi)容和生活結(jié)合起來,教學課堂富有感染力,在此基礎(chǔ)上開展語文教學,才能吸引學生。如果老師還沒有弄懂教材,拿著教材在課堂上照本宣科,那么課堂一定是枯燥的,同學們聽得昏昏欲睡,這樣的語文課堂怎么能有效呢?[2]
二、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語文課堂不像數(shù)學課那樣嚴謹,不需要與枯燥無聊的數(shù)字打交道;也不像英語課那樣,讓同學產(chǎn)生陌生感和距離感,語文課是一門感性的課程,它沒有固定的答案,也不需要學生有嚴謹?shù)睦硇运季S,在語文課堂上你可以天馬行空的想象,也可以暢所欲言的交流。因此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從而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理解教材,感悟文章內(nèi)容。老是通過把一些生活化的場景結(jié)合到課堂中,把生活與教學結(jié)合起來,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提高學生的感悟力。例如學習文章《找春天》時,老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景,讓同學們想象春天的畫面,回想和父母去公園踏春的場景,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場景,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文章,才會讓學生融入到課文中去。語文知識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對課文的把握、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就是對生活的感悟,這樣語文學習才不會枯燥無聊,才能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三、加強小組討論促進學生合作交流
新課標要求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則更需要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只有在與同學交流過程中,才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每位同學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時,才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小組討論的方式能夠有效地確保學生在課堂當中主體地位,通過讓小組同學選出代表,代表小組表達對語文內(nèi)容的看法;讓學生作為小老師帶領(lǐng)大家學習,老師作為輔導者,在一旁對其進行補充。同學教同學,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習語文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同學能夠更好地與人交往,小組討論無形中就促進了同學間的交流與溝通,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了合作力,這是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高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
四、利用多媒體豐富課堂內(nèi)容
科學技術(shù)走進教學課堂,使原本模式單一的課堂教學變的多姿多彩,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利用多媒體進行視頻播放,在課前通過播放視頻,從而導入教學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中播放視頻講解教材內(nèi)容,從而減少學生在課堂中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也加強了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例如我們在學習《迷人的青海湖》這篇文章時,老師首先問大家,“同學們都去過青海湖嗎?”這時候同學們都回答“沒有?!崩蠋熃酉聛碚f“下面我領(lǐng)大家去青海湖,大家先把眼睛閉上?!崩蠋熗ㄟ^播放音頻,同學耳邊響起火車的音響,老師在通過話語引導,學生們好像真的坐上火車來到了青海湖。這時老師又說“同學們把眼睛睜開來?!蓖瑢W一睜開眼,眼前就是視頻播放的青海湖畫面。這樣同學們仿佛身臨其境,真正來到了青海湖,在學習這篇文章時有代入感,能夠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同學們興趣盎然,教學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3]
結(jié)語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是一個恒久的話題,因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對課堂教學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是一門藝術(shù),它始終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保持一顆學習的心,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并通過不斷研究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在實際中不斷探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手段,進而讓語文課堂培養(yǎng)起小學生的文學底蘊,打好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彭芳.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53.
[2]于亞男.關(guān)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學周刊,2019(11):46.
[3]張冬梅.用多元化手段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文教資料,2019(08):59-60.
作者簡介
趙立明(1973.9—),學歷:大學本科,專業(yè):漢語言文學教育,職稱:小學高級,工作單位:衡水市南門口小學,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