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爽笛 楊雄 石玉清 何曉龍
摘 ?要:基于智能手機普及性的背景下,探索基于智能手機進行運動健康促進教育的應用與評價。選取高校5個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班分別設(shè)計為智能手機教育干預組、不干預組1、不干預組2、智能手機教育干預組和課堂穿插教學對照組。結(jié)果顯示智能手機教育干預組和課堂穿插教學組的后測得分顯著高于無干預組。智能手機教育干預后測成績顯著高于前測。一般線性模型顯示,在控制了3組前測得分和性別因素的干擾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因此本研究認為,在高校學生群體中基于微信公眾號進行運動健康促進教育是一種同時兼有必要性、有效性和前景性的新型教學輔助手段。
關(guān)鍵詞:智能手機 ?微信 ?新媒體 ?運動健康促進 ?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5(a)-0109-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smart phon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ports health promotion education based on smart phon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ttest scores of the smart phone educatio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lassroom intermiss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 The score of the post-intervention test of smart phone edu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re-intervention test. Therefore, this study believes that sports and health promotion education based on WeChat public account is a new teaching auxiliary means with necessity, effectiveness and prospect.
Key Words: Smartphones; WeChat; New Media; Exercise for Health Promotion; Education
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形成終身運動習慣,除了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提高他們對于運動健康促進的認知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1-3]。目前,國內(nèi)高校對于運動健康促進教育課程的開設(shè)則相對較少,而部分高校則通過開設(shè)通識②選修課程進行運動健康促進教育,體育課程教學存在標準化、科學化和制度化的優(yōu)勢,但往往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運動健康促進認知[4,5]。近年來,全球智能手機用戶呈現(xiàn)爆發(fā)性增長,據(jù)統(tǒng)計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占全球總?cè)丝诘?1.7%,而對于高校學生這一具有較好受教育程度和創(chuàng)新接受能力的群體,智能手機用互接近100%[6]。因此,依托智能手機對公共體育課程學生進行運動健康促進教育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1 ?研究方法
1.1 干預過程
選取2019年3~6月間選修浙江師范大學《太極拳》的5個班級的學生作為干預樣本,以整個班級為干預單位(組),見表1。利用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建運動健康促進教育平臺,將運動健康教育內(nèi)容體系創(chuàng)編成一定課時量的理論自學課程,微信公眾號在線教育共10次課程,每周2個干預班級(包括實驗組和控制組3)上完課后將本周的在線教育內(nèi)容上傳微信公眾號平臺。上傳時間從第3周開始至第12周共上傳10次。為了進一步評估基于智能手機的運動健康促進教育,本研究在所羅門四組設(shè)計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一組對照組,即現(xiàn)場宣讀組?,F(xiàn)場宣讀教育的方式也是從第3周開始持續(xù)到12周。課題組編制測評試卷,試卷的題目包含了36道是非判斷題。在教學第一周,課題組成員對于進行前測的實驗組、控制組和對照組3個班級的學生在上課結(jié)束后進行現(xiàn)場測試。
1.2 數(shù)理統(tǒng)計
前測和后測完成后,分別進行正確答題數(shù)量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統(tǒng)一輸入至Excel 2010進行存儲。導入至IBM SPSS Statistics 2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實驗組、控制組1和對照組前測和后測的差異性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進行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實驗組、控制組1、控制組2、控制組3和對照組各組后測差異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研究結(jié)果
從表2可以看出經(jīng)過不同干預手段后,從后測可以看出不同班級的人均答對題的數(shù)量開始呈現(xiàn)出差異。最高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其次為控制組3,控制組1和控制組2還是大體保持在前測的水平。為了分析不同干預手段是否有效,現(xiàn)只考慮不同干預手段這一因素,采用一般線性模型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的組間除了控制組1和控制組2,實驗組與對照組這2個組間差異性不顯著外,其他各組組間差異均存在著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見圖1)。表明依托智能手機課余學習和課堂上穿插學習相關(guān)知識均能夠有效進行高校學生的運動健康促進教育評價。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進行組間和組內(nèi)比較。主體內(nèi)對比檢驗發(fā)現(xiàn)3種干預手段中,干預手段2(無干預)班級人均答對題數(shù)顯著低于干預手段1(智能手機教育干預)和干預手段5(課堂穿插學習), F=29.979,P<0.001;而智能手機教育干預和課堂穿插學習兩組后測要顯著優(yōu)于前測, F=313.760,P<0.001。
3 ?討論與分析
本研究的第一個重要的結(jié)論是智能手機教育干預和課堂穿插學習兩者均能有效提高高校學生運動健康促進認知水平。雖然課堂穿插學習是常見的教育手段,但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智能手機已成為全球大眾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6]。本研究的第二個重要的結(jié)論是:應用微信公眾號進行運動健康促進教育提高樣本人群的運動健康促進認知水平的效果與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同等有效,兩者并無顯著性差異。因此,本研究認為,在高校學生群體中基于微信公眾號進行運動健康促進教育是一種同時兼有必要性、有效性和前景性的新型可與教學輔助手段。
4 ?結(jié)論與建議
相比于不干預組,智能手機教育干預組和課堂穿插教學組的后測得分顯著高于無干預組,雖然課堂穿插學習是我們常見的教育手段,但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智能手機已成為全球大眾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應用微信公眾號進行運動健康促進教育提高樣本人群的運動健康促進認知水平的效果與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同等有效,兩者并無顯著性差異。因此,基于上述2個主要研究結(jié)論,本研究認為,在高校學生群體中基于微信公眾號進行運動健康促進教育是一種同時兼有必要性、有效性和前景性的新型可與教學輔助手段。
參考文獻
[1] 陳洛嵩,佘梓航.使用智能手機運動軟件對大學生體育鍛煉態(tài)度、行為習慣的影響——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解釋與質(zhì)疑[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3):105-107,67.
[2] 尹博.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因素[J].體育學刊,2005,12(1):139-141.
[3] 張貴婷,靖橋.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因素體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5):669-670.
[4] 姚毓武,張大為.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研究綜述[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0,15(3):34-37.
[5] 王勇,張文普.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發(fā)展現(xiàn)狀的分析[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23(3):12-14.
[6] 中國產(chǎn)業(yè)信息網(wǎng).2017年中國運動健身類APP用戶規(guī)模預測及行業(yè)發(fā)展趨勢[EB/OL].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03/50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