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偉紅
(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多重耐藥菌是一種對三類或三類以上抗生素同時耐藥的微生物,可在醫(yī)院或者社區(qū)中散發(fā)或者交叉?zhèn)鞑ィ瑖乐赝{新生兒的健康,造成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各器官功能發(fā)育不完善[1]。若新生兒受到多重耐藥菌感染,醫(yī)院隔離消毒措施以及使用抗生素等抗菌藥物不合理也會加重新生兒的感染,增加治療難度,延長住院時間。為了降低多重耐藥菌給新生兒帶來的不良影響,對其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極為重要。我院以80例感染多重耐藥菌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新生兒采取優(yōu)質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我院2018.8-2019.9期間進行治療的80例多重耐藥菌感染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排除標準:所有新生兒均符合研究條件,滿足治療指征,經過醫(yī)學檢測后確診為受多重耐藥菌感染,所有患兒均經家屬同意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不能配合研究、精神、心肝腎功能存在障礙的新生兒。隨機將其分為實驗1組(n=40)、實驗2組(n=40)。實驗1組,日齡在1-14天之間,平均日齡(7.13±0.21)日,男22例,女18例;實驗2組,日齡在1-15天之間,平均日齡(7.17±0.52)日,男23例,女17例。比較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實驗1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監(jiān)測新生兒生命體征,觀察其血壓、心率以及呼吸頻率等。
實驗2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
(1)受多重耐藥菌感染,新生兒自身免疫力較差,加上住院時間長以及醫(yī)院環(huán)境等影響病情容易加重,還會導致新生兒呼吸道受損,易引發(fā)肺炎。護理人員對新生兒病情進行評估,并有針對性的實施護理計劃。
(2)加強護理人員對耐藥菌感染相關知識的培訓,學習預防以及控制感染的措施,避免新生兒體弱細菌在胃壁內繁殖,并向口腔逆行發(fā)生嗆奶等情況,預防交叉感染,做好病房的消毒隔離工作[2]。
(3)護理人員在對新生兒進行喂養(yǎng)護理時,取半臥位,每次喂少量,分多次進行,減少胃容量,降低新生兒發(fā)生墜積性肺炎的幾率。
(4)減少人員走動與干擾以及灰塵對儀器設備的污染,對使用的醫(yī)療用品定期消毒。同時,護理人員與醫(yī)師配合,共同做好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工作,對受多重耐藥菌感染新生兒住過的病房進行徹底消毒,經監(jiān)測合格后方可讓其他新生兒住。
對兩組新生兒表面接觸、器械采樣消毒、感染管理、風險防范以及住院時間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分值越高,護理質量越好。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s)表示計量型數(shù)據(jù),用t檢驗。P<0.05表示兩組間具有可比性。
結果顯示,實驗2 組新生兒經過護理后表面接觸以及器械采樣消毒情況均優(yōu)于實驗1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 例數(shù) 表面接觸 器械采樣實驗1組 40 37.84±4.51 4.93±1.22實驗2組 40 25.53±5.22 3.74±0.79 T值 11.2859 5.1781 P值 0.0000 0.0000
結果顯示,實驗1 組與實驗2 組感染管理情況評分(85.21±6.54)分、(95.57±8.61)分,T值為6.0600;風險防范評分為(81.51±5.62)分、(92.23±7.15)分,T值為7.4551;住院時間分別為(9.54±1.64)日、(6.21±0.35)日,T值為12.5591,實驗2組新生兒感染管理、風險防范以及住院時間情況均優(yōu)于實驗1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于臨床廣泛使用抗生素,加大了用藥風險,使抗生素的耐藥性明顯提高,增加了多重耐藥菌的發(fā)生幾率[3]。新生兒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對耐藥菌抵抗力較差,若護理管理不到位,新生兒極易感染多重耐藥菌,嚴重影響新生兒的身體健康。因此,對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新生兒采取優(yōu)質護理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防護能夠有效降低感染的發(fā)生。
我院將80例多重耐藥菌感染新生兒分為兩組,實驗1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2組給予優(yōu)質護理,對兩組新生兒表面接觸、器械采樣消毒、感染管理、風險防范以及住院時間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實驗2組新生兒新生兒表面接觸、器械采樣消毒、感染管理、風險防范情況均優(yōu)于實驗1組,住院時間少于實驗1組,P<0.05。
綜上所述,對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新生兒采取優(yōu)質護理方式可提高護理質量,減少感染風險,值得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