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 張瑋欣
摘 ? 要:基于某大型民用客機,采用數(shù)值仿真方法,仿真計算試驗機的水滴撞擊特性。選取機身、機翼上可能的安裝點位,通過對比分析安裝點位附近的LWC與遠場LWC,確定安裝點位處安裝結冰氣象探測器(CCP)所需的安裝高度,研究結冰氣象探測器(CCP)在試驗機機身、機翼上的安裝位置、高度之間的關系。為試驗機結冰試飛中CCP探測器位置的選取和安裝高度的確定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結冰試飛 ?結冰氣象探測器 ?安裝位置 ?計算流體力學
中圖分類號:V24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4(c)-0034-04
1 ?引言
飛機結冰常常會給飛行安全帶來極大的危害,需要在試飛階段根據(jù)相關適航條款,對待定型的飛機進行自然結冰試驗驗證,以充分了解待定型飛機的結冰特性、防除冰系統(tǒng)的工作性能與工作邏輯,以及結冰對飛行性能、飛行品質的影響等,找出設計缺陷,為優(yōu)化設計提供重要參考,從而保證后期商業(yè)運行中的飛行安全。
自然結冰試飛需要苛刻的氣象條件,CCAR-25-R4.附錄C對此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結冰氣象探測器(CCP)作為國際上公認的結冰氣象探測設備,可以精準測量結冰氣象的相關參數(shù)(LWC與MVD),為自然結冰試飛提供真實的結冰環(huán)境參數(shù)支持。在真實的結冰試飛中,由于氣流的影響,結冰氣象探測器能否準確測量相關參數(shù)主要取決于其在飛機上的安裝位置。所以需要研究結冰氣象探測器(CCP)在試驗機上的安裝位置,以保證其可以準確測量試驗機所處的自然結冰氣象條件,從而保證試飛科目的有效性及符合性。
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George A.Isaac等人提出了結冰氣象探測器安裝位置選取的一些基本原則,定性地給出了通常的安裝位置[1]。國內學者對結冰氣象探測器的研究相對較少,主要研究了結冰探測器的種類、原理及安裝位置等。張杰等人研究了國內外的結冰探測傳感器的原理、類別等[2],朱程香等人研究了探頭式結冰探測器的安裝位置[3],劉巍等人研究了平模式結冰探測器的安裝位置[4]。
結冰氣象探測器(CCP)不同于結冰探測器,它是機載粒子測量系統(tǒng)的一種,測量對象為試驗機所處的結冰氣象條件,主要為液體水含量(LWC)和平均有效水滴直徑(MVD)。結冰氣象探測器基本尺寸為970mm×220mm×290mm,重量約13kg(見圖1)。
3 ?研究方法
基于某大型民用客機,根據(jù)試飛需求,選取典型的計算狀態(tài),采用數(shù)值仿真方法,計算仿真試驗機的水滴撞擊特性。選取機身、機翼上典型的安裝點位,通過對比分析研究點位附近的LWC與遠場的LWC,確定安裝點位的安裝高度,繪制安裝位置-高度曲線圖,研究結冰氣象探測器(CCP)在試驗機機身、機翼上安裝位置和安裝高度之間的關系。
3.1 安裝基本原則
根據(jù)CCAR-25-R4.附錄C的規(guī)定,結合實際的結冰飛行條件和探測器的特性,提出以下安裝原則:
(1)避開水滴遮蔽區(qū);
(2)對于20~40μm直徑的液滴,都能探測到;
(3)在飛機的有效飛行迎角、側滑角范圍內,探測器均有效;
(4)安裝在液態(tài)水含量值(LWC)梯度變化較平緩的區(qū)域。
3.2 計算狀態(tài)
(1)飛行條件。
V:100m/s
H:3km
AOA:0;4;8;12
β:-8;-4;0;4;8
(2)結冰氣象條件。
MVD:20um,40um
LWC:1g/m^2
T:-10°C
3.3 網(wǎng)格劃分
對不帶探測器的干凈試驗機進行非結構網(wǎng)格劃分,在機身表面生成棱柱網(wǎng)格以模擬附面層,飛機第一層附面層網(wǎng)格高度為飛機平均氣動弦長的10-4量級,相鄰兩層附面層厚度之比為1.2,半模網(wǎng)格量約800萬,圖2為該試驗機的半模非結構網(wǎng)格。
3.4 空氣流場計算
采用三維可壓縮流定常N-S方程的積分形式進行數(shù)值模擬,其通式在直角坐標系中可表示為:
式(1)中各變量的定義見文獻[5],計算中采用格心格式的有限體積法對控制方程進行離散,湍流模型選擇SST ?k-ω模型,計算中涉及的邊界條件有遠場邊界條件和物面邊界條件,遠場邊界距離模型20倍的機身長度,物面為無滑移邊界條件。
3.5 水滴撞擊特性計算
在空氣流場計算仿真的基礎上,采用歐拉法,建立質量守恒和動量守恒控制方程,計算試驗機周圍的液態(tài)水含量分布情況,得到試驗機的水滴撞擊特性。
4 ?結果及分析
4.1 基本規(guī)律
(1)水滴直徑(MVD)越大,遮蔽區(qū)越大。
(2)飛行迎角越大,水滴遮蔽區(qū)越大。
在機身對稱面和機翼各剖面區(qū)域,遮蔽區(qū)隨著MVD和迎角的增加而增大。由于直徑大的水滴慣性相對較大,氣流對其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小,在相同的迎角下,其運動軌跡相對更接近于直線,所以大水滴遮蔽區(qū)相對較大,見圖3;在相同的MVD情況下,水滴慣性相同,氣流對其影響相當,飛行迎角的增加使得上翼面的水滴遮蔽區(qū)相對較大,見圖4。
4.2 機翼安裝分析
由圖5可知,當飛機以20°側滑角飛行時,機翼內側處于機身水滴裝機特性的影響區(qū)內,發(fā)動機短艙對機翼水滴撞擊特性的影響在展向位置不會超過9.3m,選擇機翼展向10m和15m處剖面研究CCP探測器的安裝位置和安裝高度。
由4.1可知,在正迎角飛行時,機翼上的水滴遮蔽區(qū)主要集中在上翼面,所以上翼面不適于安裝CCP探測器。在下翼面,飛機迎風區(qū)域附近有較高的液態(tài)水含量分布區(qū),該區(qū)域為液態(tài)水含量的濃度增加區(qū),再往外發(fā)展,濃度增加區(qū)慢慢變弱,直至同遠場的濃度。圖6為機翼下翼面安裝CCP探測器所需要的支撐高度隨當?shù)叵议L的關系。由圖6可知:
(1)在機翼展向10m和15m的處,下翼面安裝CCP探測器所需的安裝高度和位置規(guī)律相似。
(2)在各種飛行和氣象條件下,機翼下翼面安裝CCP探測器所需高度均不超過0.33m,易于滿足結構設計需求。
(3)當MVD相同時,隨著飛行迎角的增大,在同一位置安裝CCP探測器所需要的高度越高。
當迎角相同時,MVD越大,在同一位置安裝CCP探測器所需的高度越高。
4.3 機身安裝分析
機身單側加裝CCP探測器一般會產生較大的非對稱力矩,對載機的操穩(wěn)特性影響較大,一般不建議加裝在飛機側方。選取機身對稱面上、下各5個安裝點位,見圖7,研究機身對稱面處安裝位置與安裝高度之間的關系,見圖8,由圖8可知:
(1)機背安裝CCP探測器所需要的支撐高度遠大于機腹,這主要是由于飛機正迎角飛行時,機背遮蔽區(qū)遠大于機腹所致。
(2)機背安裝CCP探測器,在所有飛行迎角下,安裝位置越遠離機頭,所需要的高度越高;在相同的安裝位置,安裝探測器所需高度隨迎角的增加而增大,隨MVD的增大而增大。若使安裝高度小于1m,需要在X<10m處安裝。
機腹安裝CCP探測器,當飛行迎角為0°時,安裝位置越遠離機頭,安裝探測器所需要的高度越大;在其他正迎角下,安裝高度隨飛機縱坐標變化較小;在相同的安裝位置,安裝探測器所需高度隨MVD的增大而增加。在X=10m處,安裝高度需不小于0.52m。
5 ?結語
基于某大型民用客機,分析研究了CCP探測器在試驗機上可能的安裝位置,給出了機身和機翼下翼面安裝位置和安裝高度的對應關系,形成主要結論如下:
(1)機背和機翼上翼面遮蔽區(qū)隨著水滴直徑MVD和飛行迎角的增加而增大。
(2)機翼外側下翼面安裝CCP探測器時,安裝高度均小于0.33m。
(3)在機身背部安裝使安裝CCP探測器時,若要使安裝高度小于1m,則需要在X<10m處確定安裝位置。
(4)機身腹部雖然相對機身背部所需的安裝高度較低,但由于CCP探測器對環(huán)境的較高要求,實際使用中并不推薦安裝在機腹。
參考文獻
[1] Measuring Cloud Parameters for In-Flight Icing Certification Tests. George A.Isaac*,Stewart G. Cober and J. Walter Strapp. AIAA 2005-857. 10-13 January 2005.
[2] 張杰,周磊,張洪,等.飛機結冰探測技術[J].儀器儀表學報,2006(12):1579-1586.
[3] 朱程香,孫志國,付斌,等.探頭式結冰探測器安裝位置分析[J].航空動力學報,2011(12):2677-2683.
[4] 劉巍,葉林.平模式結冰探測器大型客機機翼安裝位置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
[5] 陳科甲,白俊強,朱軍.發(fā)動機短艙對翼身組合體跨音速氣動特性影響研究[J].航空計算技術,2010,4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