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平
語文主題學習通常是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多篇課文、多個視角、多重層次的教學。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語文課堂變得快樂、輕松。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筆者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
一、學習目標的制訂
學習目標因教學內(nèi)容而異,統(tǒng)編版教材還特別注重因單元而異,但無論哪個版本的教材都要緊扣課標,而且要語言精練、簡潔,讓學生能快速地明確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置學習目標時可以參考每個單元的導語部分,做到目標精要、明確,一般每節(jié)課兩三個學習目標為宜。
例如,《動物笑談》和《小雁鵝》的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章語言詼諧幽默的特點。
2.學習作者認真、忘我的研究精神。
二、導入語的設計
導入語雖然簡短,卻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導入語能迅速排遣學生課堂開始時的負面情緒,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盡快把握學習重點。
《動物笑談》的導入,筆者是這樣設計的:將提前準備好的“指環(huán)”拿出來,問學生它有什么作用,學生就像打開了話匣子,有猜定情物的,還有猜傳家寶的,筆者一一否認。這下學生們都靜下來聽筆者的答案,筆者頓了一下說:“擁有它的人可以與任何動物交流?!痹捳Z一出,整個教室沸騰了,然后筆者說:“我會把這個禮物送給這節(jié)課表現(xiàn)最好的同學……”正是這段引人入勝的導入語,激發(fā)了學生的疑問和思考,收到了快樂輕松的效果,學生更想去讀主題學習中的《小雁鵝》了。
三、重點段落的探究
重點段落的探究是課堂的亮點,也是課堂的高潮部分。在《動物笑談》中,筆者是這樣設計重點段落探究的。在做水鴨子的實驗中,我們看到了以下逗笑的情景:一個有著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著膝,彎著腰,低著頭在草地上爬著,一邊不時回頭偷看,一邊大聲地學著鴨子的叫聲,至于那些小鴨子,卻完全不露痕跡地藏在深深的草叢里,你叫那些觀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1.讀:讓各小組競爭讀并進行評論。
2.演:兩人合作,一人讀,一人在講臺上表演。
3.悟:通過同學們的讀和演,你感悟到了什么?
教師教學生模仿水鴨子這一情節(jié)時,整個班的學生無不捧腹大笑。學生愿意去想、去做、去展示,這就調(diào)動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接著教師讓學生閱讀《小雁鵝》中的片段。
我坐在狗窩前(現(xiàn)在應該叫做鵝巢)練習靜坐。過了幾分鐘,突然從大白鵝腹下響起了一陣輕微的叫聲,好像在詢問什么似的:“vee-vee-vee-vee?”這時大白鵝便以安撫的口氣回答它(當然是用它自己的腔調(diào)啦):“哥安—哥安—哥安?!狈彩敲骼淼男※Z,一聽到這種回答都會立刻安靜下來;可是我的這只小雁鵝不但沒有安靜下來,反而急急地從大白鵝溫暖的羽毛下鉆了出來,用一只眼睛直直地仰視著它的養(yǎng)母,接著便放聲大哭地跑開了:“普噓—普噓普—普噓普。”這聲音聽起來就像是小雁鵝“遭到遺棄時的悲嗚”,任何離巢的小鳥都會發(fā)出類似的聲音。
學生自然而然地道出了作者為求知不顧世俗體面的忘我精神、獻身精神及尊重生命、熱愛動物的情懷,更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重視展示中的成功體驗
學生的能力是有進步空間的,或許他們的潛能還沒有被教師激發(fā)出來。注重課堂教學實效的教師,更關注學生的成長。筆者認為課堂上的成果展示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教學手段,運用得好,能夠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自然就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動物笑談》中的拓展延伸:筆者讓學生分享與動物之間的趣事。有一個學生想發(fā)言,因為基礎差,長期缺乏自信,在筆者的鼓勵下由小聲說到大聲說,再到抑揚頓挫地說,贏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
五、語文主題學習始終不忘德育
教育工作并不是單一地只抓教學,它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要使每一個學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鍛煉和發(fā)展,就必須重視教育的其他方面。學生不僅要會學習,更要會做人,因此,在教學中,筆者更注重滲透人文教育。在《動物笑談》中,筆者是這樣教育學生的:讀書時,我們要學習作者的那種忘我精神,生活中,我們要有情趣、有愛心,心態(tài)要樂觀向上,做一個陽光自信的學生。
整堂課下來,筆者盡可能地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去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享受語文主題學習帶來的快樂。整堂課,學生的表情和動作極其豐富,有動有靜,溫情滿滿!與此同時,筆者不斷地滲透充滿人文性的引導:學會思考,做一根會思考的蘆葦!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縣廬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