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宇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刑民交叉案件的基本概念及類型劃分,說明其研究的價值。關于刑民交叉案件的類型,本文在研究現(xiàn)有理論基礎上將刑民交叉案件分為法律事實有牽連的刑民交叉案件和同一法律事實引起的刑民交叉案件兩大類,再結合具體案例分析可能存在的類型。
關鍵詞:刑民交叉;類型劃分;法律事實
1 刑民交叉案件的概念
刑民交叉案件,又稱為刑民交織、刑民互涉案件,是指既涉及刑事法律關系,又涉及民事法律關系,且相互直接存在交叉、牽連、影響的案件。根據上述定義,以法律關系的角度來看,刑民交叉案件就是在一個案件中同時存在民事法律關系和刑事法律關系兩種法律關系。從訴訟法的視角看,刑民交叉案件是指一個案件可能涉及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兩種訴訟程序。
陳興良教授在《刑民交叉案件的刑法適用》一文中,對刑民交叉案件的概念進行了論述,本文作者沿用該文相關論述,對刑民交叉案件的定義進一步進行討論。刑民交叉案件,既然稱為案件,從實體法的角度觀察,應當以刑事犯罪和民事不法為內容對刑民交叉案件進行界定。因此,刑民交叉案件是指刑事犯罪與民事不法存在競合的案件。在刑民交叉案件中,既存在刑事犯罪,又存在民事不法,并且兩者之間具有某種重合性。對于刑民交叉案件,既不能僅僅從實體法進行考察,也不能僅僅從程序法進行考察,而是應當堅持實體法和程序法的雙重視角。
以實體法和程序法的雙重視角看刑民交叉案件,其中實體法是指刑法和民法,程序法則是指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不同的部門法側重的內容各不相同。陳老師在文章中將刑民交叉分為民法意義上的刑民交叉、訴訟法意義上的刑民交叉、刑法意義上的刑民交叉。從三個不同側重面分別闡述了刑民交叉案件中存在的法律問題。民法意義上的刑民交叉,民法學者關注的是在刑民交叉案件中民事行為的效力問題,既在刑民交叉案件中行為人構成犯罪的情況下,相應的民事行為是否合法有效。訴訟法意義上的刑民交叉,訴訟法學者則主要關注在刑民交叉案件中,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競合的情況下,究竟是優(yōu)先選擇刑事訴訟還是民事訴訟的問題。在我國法學界對于刑民交叉案件,大部分是從訴訟法角度進行討論的。在司法實踐中,審理刑民交叉案件的思路通常從訴訟法出發(fā)。刑法學者與民法學者和訴訟法學者不同,他們主要關注刑民交叉案件中刑事犯罪與民事不法的區(qū)分。如果刑事犯罪與民事不法競合,則應當按照犯罪論處,這在刑法上是普遍認可的。刑法學者關心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區(qū)分刑事犯罪與民事不法。民事違法行為是違反民事法律規(guī)范和侵犯民事權利的行為。違反法律規(guī)范是行為違法性的形式;違反民事義務和侵犯民事權利是違法性的內容。根據我國《民法通則》106條的規(guī)定,當公民或者法人等民事主體違反合同約定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時,就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因為有過錯而侵害了國家的或者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的財產或人身造成侵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沒有過錯,但法律規(guī)定其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也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綜上所述,我們從實體法和程序法兩重角度考察刑民交叉案件。以程序法角度看,在一個完整的案件事實過程中所包含的當事人合法權益如果需要提起刑事和民事兩種訴訟才能充分予以保護或救濟的案件,就可以稱作刑民交叉案件。從實體法角度看,刑民交叉案件是指因法律事實相同或者有牽連,導致民事法律關系和刑事法律關系同時存在的案件。而這里的刑事法律關系是指刑事犯罪,民事法律關系是指民事不法。所以以實體法角度來看,刑民交叉案件是指在一個案件中刑事犯罪和民事不法存在競合的案件。所以說,在司法實踐中,面對刑民交叉類案件時,我們不能只進行實體法的考察,也不能僅從程序法角度考察,我們應該以實體法和程序法兩個方面來處理刑民交叉案件。
2 刑民交叉案件的類型
在司法實踐中,刑民交叉案件通常都是比較復雜疑難的案件,科學地將這類案件進行類型劃分有助于我們從不同角度研究這類交叉案件。類型化的研究思維方式是我們進行法學研究的一種重要的方式。生活中出現(xiàn)的犯罪案件從來都不會完全相同,但是通過分析這些案例,我們運用歸納整理的方法,不難找到他們的共性。當歸納出不同案件的共性后,他們就有了類的表現(xiàn),形成不同類型的案例,我們研究這些具有類型特征的案例也就有了價值。
“法律事實是法律規(guī)范所規(guī)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或現(xiàn)象?!北疚淖髡哒J為刑民交叉案件的本質是在一個案件中刑事、民事法律事實存在交叉,結合上文對刑民交叉案件的理解,本文以法律事實有牽連和法律事實競合這兩種類型進行討論。
2.1 法律事實有牽連的刑民交叉案件
法律事實有牽連而形成的刑民交叉類案件是指在一個案件中存在不同的法律事實,而這些不同的法律事實分別引起了刑事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同時這些法律事實之間存在著某種牽連關系。在這種刑、民交叉案件中,可能在法律事實的三個方面存在牽連:行為主體、行為對象、行為內容。行為主體牽連是指在一個案件中同時涉及刑事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而這兩種法律關系的行為主體存在牽連關系。也就是說,行為人在同一案件中,一方面因其行為涉嫌犯罪被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另一方面該行為人也是民事糾紛中的當事人。相同行為主體既要在民事訴訟中因侵權事實或者違約事實對當事人進行賠償,又要在刑事訴訟中對其侵害的刑法法益承擔責任。行為對象牽連是指刑事犯罪行為的侵害對象與另一個民事侵權行為的侵害對象是同一個人或者同一財產。行為內容牽連是指刑事法律事實的一部分與民事法律事實的某些構成要素重合。行為人的某項具體行為的內容在刑事法律事實中被認定為可能涉嫌犯罪的客觀行為,同時也是民事訴訟中涉及的糾紛事實的組成部分。
以行為主體有牽連為例,A貿易公司與B外運公司和C木材公司之間的船舶進口代理合同、廢鋼船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中,雖然涉案人員之間同時存在違法犯罪嫌疑和民商事糾紛,但是違法犯罪嫌疑并不能阻礙行為人通過提起民事訴訟維護自己的權益。A貿易公司公司和B外運公司簽訂貿易合同之后又與俄國某公司簽訂現(xiàn)匯貿易合同,A貿易公司并沒有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其合同義務,其某些行為違背與易貨貿易合同的約定,但是卻符合現(xiàn)匯貿易的。同時,經過詢問,俄國公司承認其與A貿易公司之間的合同實際上是現(xiàn)匯貿易。經查明,A貿易公司通過欺騙海關,并且隱瞞其真實貿易性質,虛報交易價格的方式偷逃數(shù)額巨大的關稅,已經涉嫌構成走私犯罪。C木材公司在知道A貿易公司的違法行為后仍然參與他們的交易行為,并直接與俄國某公司訂立非法現(xiàn)匯買賣合同,通過轉賣走私貨物偷逃關稅,牟取巨大數(shù)額的利益,損害國家權益,C木材公司的行為也涉嫌構成走私犯罪。B外運公司在明知A貿易公司和C木材公司的行為違法的情況下,仍為其代理報關。本案同時涉及經濟糾紛和經濟犯罪嫌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駁回華埠公司的起訴;本案移送公安機關處理的裁定。這一裁定是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所以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本案中,即使A貿易公司有犯罪嫌疑,但是并不影響A公司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B外運公司和C木材公司提起訴訟。根據《關于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一條的規(guī)定,同一行為主體因為不同的法律事實而同時涉及經濟糾紛和經濟犯罪嫌疑時,人民法院應當分開審理民商事經濟糾紛案件和涉嫌經濟犯罪的案件。本案中,涉及各法律事實的行為主體之間存在牽連關系,但是并不影響人民法院依據不同的法律規(guī)范處理各案件事實,雖然存在刑事犯罪,但是人民法院仍然可以依法審理相關民事糾紛。
2.2 由同一法律事實引起的刑民交叉案件
同一法律事實引起的刑民交叉案件可能存在兩種情形。第一種是指在一個案件中,案件事實可能表現(xiàn)為同時具有刑事和民事兩種法律關系,但實際上只涉及民事法律關系或者只涉及刑事法律關系。這種情形也可以稱之為假性競合類刑民交叉案件。第二種是指同一個法律事實中可能存在兩種法律關系,也就是說可能同時存在民事法律關系和刑事法律關系。這種情形就是真實競合類刑民交叉案件。針對這類案件,我們應該堅持以前置性法律作為評價案件事實的主要依據,仔細鑒別行為是否屬于只涉及民事法律關系的情形。當行為屬于民法的調整范圍時,就應該受民法保護。根據刑法的二次性違法理論,能通過適用民法來解決案件的,就不應該動用刑法來規(guī)范。如果行為表面看屬于民事法律關系,但實質上已經觸犯刑法規(guī)范,這時就應該及時排除適用民法的可能,及時適用刑法規(guī)范來認定犯罪行為,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在處理模式選擇上,假性競合類案件可以選擇“先民后刑”“先刑后民”甚至是“有民無刑”的處理方法。真實競合類案件可以選擇“先刑后民”或者“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方法。
2.2.1 假性競合
法律事實競合類刑民交叉案件中,有一類案件屬于假性競合。這類案件從形式上看好像同時存在民事法律關系和刑事法律關系,但是究其根本就會發(fā)現(xiàn)這類案件要么是通過民事法律關系掩蓋犯罪事實,只存在刑事法律關系;要么是一些社會熱門案件,只存在民事法律關系,通過前置性法律就可以調整,無須刑法插手。所以,在分析這類案件時,我們一方面及時排除民事法律關系,準確認定犯罪行為;一方面要遵循刑法二次性違法理論,當行為局限在前置性法的調整范圍之內時,應堅持用民法等前置性法的規(guī)定來加以解決,而不是輕易的適用刑法來處以刑罰。例如“華碩電腦案”、“許霆ATM機反復取錢案”、帥某騙保案等案例中,因為引起了社會輿論的熱議,司法機關為了追求社會效果,輕易適用刑法來處理案件,導致出現(xiàn)司法實踐中錯誤適用法律的現(xiàn)象。
2.2.2 真實競合
真實競合的刑民交叉案件是指同一法律事實可能同時涉及刑事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這類案件涉及認定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問題。往往表現(xiàn)為行為不能完全用民法或者其他前置性法律規(guī)定來調整,需要通過刑法來處理案件事實。本文作者通過案例研究,發(fā)現(xiàn)這類案件主要是經濟性犯罪和金融財產類犯罪,具體有以下三種類型:第一是金融類案件,通常是由民事糾紛向金融詐騙類犯罪轉化的案件;第二是市場交易類案件,這種類型是由合同糾紛轉化為詐騙犯罪;第三是侵權類案件,是由民事侵權轉變成刑事犯罪的案件。
3 結論
不同類型的刑民交叉案件應選擇不同的訴訟程序來解決糾紛,化解矛盾,甚至是懲罰犯罪,才能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事物的類型是從具體的、個別的生活事實中抽象出來的帶有固定意義的標本,找到不同類型的刑民交叉案件的內在差異,進而分析刑民交叉案件的類型劃分。通過對刑民交叉案件的類型劃分,我們可以準確把握不同類型的刑民交叉案件的特點,這樣有利于維護法律實施的統(tǒng)一性,從而做到“大體相同案件得到大體相同的處理”
參考文獻:
[1] 張文顯.法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2001.
[2] 楊興培.刑民交叉案件的類型分析和破解方法[J].東方法學,2014(04).
[3] 陳興良.刑民交叉案件的刑法適用[J].法律科學,2019(02).
[4] 鄭琳.民間借貸刑民交叉案件的訴訟模式探討——以非法集資類案件為視角[J].社會科學論壇,2019(04).
[5] 許勝利.刑民交叉案件程序沖突的協(xié)調[J].法制博覽,2019(31).
[6] 嚴磊,梅傳強.重刑觀念的現(xiàn)代省思[J].行政與法,2018(09).
[7] 楊興培.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與實踐——兼以刑民交叉類案例為實踐對象[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李曉宇(1993—),女,陜西西安人,法律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