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互聯(lián)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越來越普及,人們能夠非常簡單的登錄到網絡當中,借助網絡傳輸各種信息進行交流??梢哉f網絡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在經濟領域。本文以互聯(lián)網背景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作為研究的出發(fā)點,探討了如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當中存在的不足,希望能夠推進我國知識產權相關法律體系的完善。
【關鍵詞】互聯(lián)網;知識產權;法律
一、引言
網絡的發(fā)展給全球經濟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市場當中任何一方都難以逃離這場浪潮的沖擊,互聯(lián)網技術的應用可以說是為人們構建了全球范圍內的交易平臺,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動力,消費者能夠足不出戶就向享受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商品以及服務,但是與此同時,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也引發(fā)了許多新的社會問題,在這些問題當中,網絡知識產權是一個比較值得關注的課題。
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面對著許多新的問題,以往的傳統(tǒng)手段往往不能夠很好地再實現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因此我國正在積極地推進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修訂,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完善的法律體系,以此為基礎,實現對于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為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保駕護航。
二、互聯(lián)網背景下知識產權侵權現狀產生原因
其實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出發(fā),為什么總有人想要盜竊他人的知識產權呢,其實就是利益作祟,這部分人希望通過最少的付出就獲得很高的利益,但是他們這種獲取利益的方式就必然會導致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權益受到損害,因此這種行為必然是非法的、是不公平的?;ヂ?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給這些不法分子的行為提供了便利,更提供了遮掩,權利人不知道如何才能夠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實現自身權益的有效保護,從我國現在知識產權相關的被侵權現狀來看,主要就是不法分子利用本身對于網絡技術的熟悉與使用,操縱網絡來獲取知識產權相關的信息,而且相對來講,自然人所擁有的知識產權更容易被侵犯,而法人所擁有的知識產權被侵犯的概率比較低,這是由于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個人的私權利相對而言比較缺少保護手段,處于劣勢地位,不法分子更容易通過對于個人私權利的侵犯行為來為自身謀取利益。
近年來網絡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時有發(fā)生,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是電腦基礎操作比較簡單,任何人都能夠通過學習非常迅速的掌握相關技能,而當他們復制傳播他人的文字作品、影音制品時,就侵犯了其相關的知識產權。其次是知識產權相關的案件往往難以追責,一般來講,網絡本身具有開放性,任何人都能夠通過網絡實現相關信息的獲取,當權利人想要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力時,往往難以對相關的行為進行查實,因為這些操作記錄不一定會被記錄下來,即使被記錄下來,在浩如煙海的信息當中查找到這些記錄也是非常困難的,可以說維權需要巨大的成本,往往會超過維權行為所能夠挽回的損失,這也是許多知識產權權利人放棄維權的原因,最后伴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用戶能夠接觸到網絡,有許多人對于知識產權不了解、無意中就完成了侵權行為,再加上本身主觀為惡意的不法分子,這一群體的數量是非常大的,法律能不能對這些人都加以處罰還是一個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不過總體來講,知識產權相關侵權狀況的頻發(fā)充分的暴露了我國知識產權相關法律制度還沒有能夠及時的跟隨時代的腳步進行更新的事實,現行的法律制度還不能很好地實現對于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
三、我國知識產權侵權主要形式
(一)網頁設計與域名侵權
伴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建立自己的網站,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網站應當如何設計,因此許多人就動起了歪心思,盜竊他人的網站設計。一個網站的設計往往關系到多種元素的排列與組合,包括文字、視頻、圖像等等,這一設計只要具有獨創(chuàng)性明顯也應當處于知識產權的保護范疇,而其抄襲行為不僅僅屬于對于知識產權的侵犯,如果這一網站屬于商業(yè)用途,還構成不正當競爭。不過一般來講,絕大多數的網頁都屬于商業(yè)用途,這種侵權形式是比較常見的。
另一方面,網站成立的第一步就需要一個域名,這就類似于人們的名字,是網站的專屬標識。許多企業(yè)為了發(fā)展需要在網絡上注冊與自己企業(yè)名稱、品牌名稱相同的域名,許多人就將目光轉移到了這一方面,希望能夠通過域名的搶注來為自己獲取不法利益。一般來講,惡意的搶注域名用來出售或者詆毀相關企業(yè)名譽的行為都屬于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
(二)下載侵權
伴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與進步,人們進行下載的次數也越來越多?;ヂ?lián)網技術實現了多終端的互聯(lián),而以此為基礎,BT種子等相關技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當中,人們可以通過下載種子來實現與另外一個終端的聯(lián)通,進而下載相關資料,從現在這項技術的發(fā)展現狀來看,這項技術主要被使用于影視資料的下載當中。雖然許多人一開始下載的目的都是方便自己進行研究學習,但是種子本身的特性決定了他們又成為了文件的傳播者,而這種傳播往往是沒有取得權利人同意的,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希望能夠對這種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加以限制與處罰,但是這一技術本身也處于不斷地進步過程當中,因此這一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三)網絡轉載侵權
當用戶將自己的作品上傳到網絡時,就必須要將其以數據的形式進行存儲,一般來講,如果是為了個人的研究學習,下載相關數據是不受到限制的,但是進行轉載就必須要注明其出處,否則就屬于知識產權相關的侵權行為。
(四)網絡游戲侵權
現在游戲數量越來越多,用戶群體的數量越來越大,無論是端游還是手游,都有著龐大的用戶群體。人們在無聊時往往會選擇手機游戲來打發(fā)時間,因此許多人將目光集中于游戲產業(yè)當中,但是這當中部分人動起了歪腦筋,利用游戲源程序、源代碼當中存在的漏洞來制作外掛、私服,為自己謀利。其從本質上來講就屬于侵權盜版活動,屬于對于他人著作權相關游戲的運營。伴隨著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游戲相關的侵權手段越來越復雜。
四、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立法方面的不足
互聯(lián)網技術發(fā)展非常迅速,而法律制定本身上也是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的,因此法律的規(guī)定往往還不夠適應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現狀。
這一問題對于法律體系的構建來講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法律本身的權威性要求法律本身不能夠頻繁隨意的變動,要保持自身穩(wěn)定。在我國,法律制定與修改都是需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來進行的,但是在兩次會議之間,互聯(lián)網技術就有可能已經實現了突破。
從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出發(fā)。我國關于互聯(lián)網以及知識產權相關的立法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政府推出的地方性調理比較多,還有許多的規(guī)范性文件,這些文件數量比較多,而主體又不一樣,因此在這些規(guī)定當中難免會有沖突的問題出現,因此我國立法在整體上還缺乏系統(tǒng)性與協(xié)調性。其次是這些文件在制定過程當中往往沒有充分的聽取各方的意見,許多文件是為了出臺而出臺,難免會存在許多的漏洞。再次,這些文件的格局比較小,立法出發(fā)點比較低,沒有以互聯(lián)網技術本身發(fā)展作為文件的基礎,往往只是將目光集中于眼前的問題上。我認為,伴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一個部門法難以將其全部內容囊括在內是必然的。
(二)在司法實踐當中存在困難
由于法律體系的不完善,導致司法部門在開展相關的司法實踐工作時會遇到許多的困難,例如舉證困難,權利人難以完成對于侵權人行為的舉證。另一方面,我國法律現在一般是根據非法獲利數額來進行定罪的,這種行為模式是存在比較大的局限性的,沒有充分考慮到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
五、知識產權保護相關建議
(一)積極推進相關立法工作的開展
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開展需要以法律作為行為的基礎,因此想要實現對于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就必須要積極地推進相關立法工作的開展。就我國現在的知識產權相關法律體系的現狀來看,知識產權立法工作需要人大提出統(tǒng)一的立法精神,以此為基礎,對之前的文件進行匯總調整,以新形勢為依據出臺新的文件,確保整體性與系統(tǒng)性、協(xié)調性,避免法律漏洞的出現與法律沖突。不過這就需要對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進行整體上的研究,預測其整體的發(fā)展趨勢,在這一過程當中可以邀請互聯(lián)網技術相關專業(yè)人士參與,更要廣泛的征求相關意見,推進我國知識產權相關法律體系的完善,建立一個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
(二)建立網絡實名制
網絡侵權本身發(fā)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網絡本身的隱蔽性,犯罪分子進行犯罪的成本比較低,因此我認為網絡實名制的推行能夠有效地促進知識產權保護相關工作的開展。任何用戶在使用網絡的時候都必須要留下自己的身份信息,這就有效地解決的知識產權維權成本高,舉證困難的問題,可以說這一制度的落實將從源頭上對互聯(lián)網當中的知識產權相關案件進行打擊,有效地保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不過在實名制的推行過程當中,我們必須要注意對于公民隱私權的有效保護,本身現在網絡暴力的問題就比較嚴重,我們不能為了解決知識產權相關的問題,就推進了隱私權問題的惡化。
六、結語
伴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各種新的狀況出現在了知識產權相關領域當中,近年來轉載不注明原作者、盜竊他人著作、搶注域名等知識產權相關的侵權事件時有發(fā)生,已經成為了社會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以互聯(lián)網背景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作為研究的出發(fā)點,探討了如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當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司法實踐當中舉證困難等問題,希望能夠推進我國知識產權相關法律體系的完善。
參考文獻:
[1]董建國.互聯(lián)網領域知識產權問題亟待規(guī)范[N].經濟參考報,2020-03-26(5).
[2]袁新忠.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路徑探究[J].法制與社會,2020(7):243-244.
作者簡介:
閆麗,女,漢族,博士,山東科技大學,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