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科 ,張國妮
(安陽市中醫(yī)院風濕免疫科,河南 安陽 455000)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各個年齡段均可發(fā)生,主要好發(fā)于中老年人。臨床中將大于60歲的患者定義為老年類風濕關節(jié)炎,其發(fā)病率越來越高[1]。斷藤益母湯是由林昌松教授依據(jù)RA急性期的相關癥狀研制而來,在臨床中的運用較為常見,充分體現(xiàn)了中醫(yī)的整體觀[2]。有研究[3]表明銀苓消腫丸對濕熱痹阻型類風濕關節(jié)炎具有一定的作用,可有效減輕炎癥,控制病情。2018年1月—2019年1月筆者采用銀苓消腫丸聯(lián)合斷藤益母湯治療老年類風濕關節(jié)炎40例,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安陽市中醫(yī)院收治的老年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8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治療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齡60~74歲,平均(66.02±2.43)歲;病程1.2~16年,平均(10.67±1.52)年。對照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齡60~75歲,平均(65.75±2.58)歲;病程1~15年,平均(10.26±1.6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美國風濕病學會(ACA)1987年修訂的類風濕關節(jié)炎診斷標準[4]。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年齡≥60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意識障礙、言語交流不清者;②合并嚴重的器質性或其他全身性疾病者;③長期使用激素或生物制劑治療者。
對照組采用斷藤益母湯治療。處方:桂林產昆明山海棠45 g,川續(xù)斷15 g,益母草30 g。煎煮方法:將桂林產昆明山海棠45 g先煎3.5 h,加入川續(xù)斷15 g、益母草30 g,一同煎0.5 h,取汁300 mL。1 d 1劑,分早晚各1次口服,每次150 mL。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銀苓消腫丸(由安陽市中醫(yī)院制劑室制備,3 g/丸)治療。處方:金銀花7.5 g,紫花地丁7.5 g,當歸10 g,川芎5 g,生地黃7.5 g,茯苓10 g,車前子8 g,桑枝4 g,川木通4 g,秦艽10 g,牛膝5 g。每次2丸,1 d 3次。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個月。
治療前后采集靜脈血,采用魏氏法檢查紅細胞沉降率(ESR),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類風濕因子(RF)、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37(IL-37)水平。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標準。顯效:臨床癥狀、體征顯著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所好轉,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30%~﹤7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未見好轉,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30%。
見表1。兩組對比,經Ridit分析,u=3.09,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老年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療效對比 例
見表2。
組 別例數(shù)時間ESR/(mm·h-1)CRP/(mg·L-1)RF/(IU·ML-1)治療組40治療前48.13±7.2340.14±10.71106.75±10.32治療后20.48±5.41?#15.26±4.35?#52.56±8.29?#對照組40治療前48.26±7.1940.23±10.96107.25±10.58治療后23.15±5.62?19.36±4.27?70.36±8.56?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5。
見表3。
表3 兩組老年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治療前后TNF-α、IL-37水平對比
組 別例數(shù)時間TNF-αIL-37治療組40治療前218.29±14.85204.95±12.58治療后146.28±16.27?#100.23±15.01?#對照組40治療前218.45±15.06205.12±12.36治療后174.04±16.51?151.36±14.25?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5。
類風濕關節(jié)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免疫性疾病,致殘率較高,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患者體質逐漸下降,引發(fā)其他疾病的風險增高[6]。ERA患者起病較急,通常表現(xiàn)出發(fā)熱、體重驟降等癥狀,常累及關節(jié),與痛風性關節(jié)炎等疾病相似[7]。TNF-α可調控滑膜細胞的增殖與炎癥因子的活性,而IL-37對炎癥反應具有負反饋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血清TNF-α、IL-37的水平與RA患者的臨床療效有關[8]。
RA屬中醫(yī)學“痹證”范疇,發(fā)病的誘因主要是風寒濕邪,內因主要是肝腎氣血虧虛,表現(xiàn)出寒熱錯雜、陰陽兩虛等證候[9]。林昌松教授依據(jù)《金匱要略》中所指出的病因“肝腎不足、風濕瘀阻”研制出斷藤益母湯。方中昆明山海棠具有祛風除濕、抗氧化、抗菌等作用,其提取液中含有雷公藤甲素,可抑制RA患者的滑膜細胞生長[10]。益母草具有活血、利濕、消腫的作用,川續(xù)斷具有補肝腎、壯筋骨的作用,兩者合用,可遏制昆明山海棠的毒性。昆明山海棠、益母草和川續(xù)斷合用,具有通經化瘀、強筋壯骨、補腎益肝的功效[11-12]。銀苓消腫丸具有清熱利濕、祛瘀消腫、活血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療濕熱痹阻病[13]。金銀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當歸、川芎通絡活血,車前子、川木通利濕通脈,生地黃生津涼血,茯苓化痰健脾,桑枝祛風止痛,秦艽清熱祛濕,牛膝通血脈、利關節(jié)。諸藥合用,具有消腫止痛、利濕清熱的作用[14-15]。銀苓消腫丸聯(lián)合斷藤益母湯治療RA,可活血消腫,通絡止痛,減輕炎癥反應,控制病情的進展。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的有效率為95.00%,治療組治療后的ESR、CRP、RF、TNF-α、IL-37的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均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表明:銀苓消腫丸聯(lián)合斷藤益母藤治療老年類風濕關節(jié)炎有較好療效,可降低血清TNF-α、IL-37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