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宜霞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是由于一些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精神實質(zhì)的正確把握,雖然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但收效甚微,甚至出現(xiàn)一些偏差,這極大地消弱了合作學習的效果。如何使學生積極而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一、以合作小組的有效組建為前提,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獲。二、以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基礎。三、以教師的主導作用為輔助。四、以探討為主體,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成為一個成功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逐步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zhì),使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而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自主探究的良好空間。
關鍵詞:合作學習? 有效性? ?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成了新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它有力地挑戰(zhàn)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fā)展能力,強調(diào)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但由于一些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精神實質(zhì)的正確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義,雖然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但收效甚微,甚至出現(xiàn)一些偏差,這極大地消弱了合作學習的效果。如何使學生積極而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
一、以合作小組的有效組建為前提
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獲。如果隨意地安排幾個人員坐在一起就叫合作小組,那整個合作過程如同一盤散沙,學生從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合作學習之前要對合作小組進行有效組建。首先,小組人員要確定,人數(shù)不能太多,以4—6人為好,人數(shù)太多,組內(nèi)不好調(diào)控,影響合作效果。第二,將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讓每個組員都明確自己的責任,把自己當作主人,這樣就會強化合作動機和合作意識??梢圆扇≥啌Q制,如組長、副組長、操作員、記錄員、匯報員由每個成員輪流擔任。第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需的合作技能。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必需的合作技能,學生不知道怎樣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互動,當問題出現(xiàn)時,學生之間就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對方,并進行清晰正確的交流,那合作小組形同虛設。如:培養(yǎng)學生課堂上敢于發(fā)言,主動提問題的習慣;小組合作構(gòu)建知識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善于傾聽對方;有不同見解,要等對方說完,在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以友好的方式對待爭議等。
二、以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基礎
新課程提倡:給學生一個空間。合作學習存在的一個弊端是:教師不給學生獨立思考時間和空間,問題一提出,教師就立即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者象征性地給幾十秒鐘考慮。由于缺乏足夠的思考時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出現(xiàn)了個別學生侃侃而談多數(shù)學生說不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只好當陪客,做聽眾,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或僅做淺層次的交流等現(xiàn)象。這樣的合作學習沸沸揚揚的場面,而無扎扎實實的成效。學生要參與討論,參與探討,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和認知能力作為基礎。所以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只有在學生思考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展開探討,才能出現(xiàn)一點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如:在組織合作學習時,要求組長組織本組人員先獨立思考,每個人把自己思考的要點記下來,再進行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一些小問題在組內(nèi)交流、討論中就可以解決,沒有解決的問題有記錄員記下來,留在全班討論時提出來。
三、以教師的主導作用為輔助
有些教師的合作學習前缺乏必要的講述,甚至認為組建了合作小組,于是象征性地在“行間巡視”。于是大部分學生感到茫然,不理解將要學習什么,組里出現(xiàn)問題也得不到老師的幫助。這樣的合作學習顯然流于形式,教學時間大量浪費。合作學習雖然強調(diào)小組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非常重要。教師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個成功的引導者、促進者,才能使合作學習發(fā)揮真正的效力。第一,在小組合作前,教師要有適當?shù)闹v述,確定目標,以便小組學習能有條不紊地進行;第二,合作中,教師不是等待、觀望,而應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尋找教學資源,從而靈活地調(diào)整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時要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闡述和辯論;第三,整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構(gòu)建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和師生關系。教師要拉近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做學生的合作伙伴,同時要加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引導生生合作,生生互助。
四、以探討為主體
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本身就是探索的過程。數(shù)學課要著力突出教學過程的探索性。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的探索創(chuàng)造了更加良好的環(huán)境和空間。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合作學習不能只是傾聽別人的觀點或只是表白自己的觀點,而應該分析綜合各組員的觀點,探索性地尋求結(jié)論。使合作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探索意識。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我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這一課教學設計成為2008年奧運會設計一種飲料罐需要多少鐵皮的設計活動。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激勵機制:評選優(yōu)秀設計。先作了一些準備工作并出示思考提綱:1、怎樣制作飲料罐?2、怎樣計算制一個飲料罐需要多少鐵皮?于是就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我仔細地觀察了一個組的活動。
組長:“先思考2分鐘,記下思考要點。”
約2分鐘后。
組長:“現(xiàn)在開始討論,第一個問題:怎樣做飲料罐?”
學生1:“用紙卷一個圓筒,再在兩端粘兩個圓就可以了?!?/p>
學生附和:是的,我也是這樣想的。
學生2:“我不明白,為什么飲料罐一般要做成這個圓柱形狀呢?還可以這樣做啊。”邊說邊演示。
其他幾位學生一下進入疑惑狀態(tài)。其中一位說:“可能為了好看?!绷硪晃徽f:“為了好拿吧”?!斑@樣做方便些”,又有人補充。學生2不同意他們的說法,引起了爭議。最后組長說:“我認為這些因素都有,可能還有更重要的原因,請記錄員把這個問題記下來,留在全班交流再討論,下面就以圓柱形的飲料罐繼續(xù)討論。”
學生2:“必須用長方形的紙來卷圓筒,這樣不浪費紙?!?/p>
學生3:“是的,也精致一些?!?/p>
學生4:“我發(fā)現(xiàn),長方形紙卷成圓柱后,長方形的一條邊就是圓柱的高,另一邊就是圓柱底面圓的周長?!?/p>
學生1:“知道了底面圓的周長,就可以知道圓的半徑,就可以求出圓的面積?!?/p>
組長:“求用多少鐵皮,實質(zhì)就是求圓柱的什么?”
一個學生說:“就是求它的表面積,側(cè)面積加兩個底面積。側(cè)面積就是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底面積就是兩個圓的面積。”
另一個學生說:“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只要知道圓柱底面圓的半徑和高就可以求出它的表面積?!?/p>
全班交流開始,這個組把記錄問題提出來了,全班同學很感興趣地進行了討論、探索。在老師的協(xié)作下,問題得到了解決。全班同學更是信心倍增。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成為一個成功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逐步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zhì),使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而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自主探究的良好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