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蕓
端午前后多暑熱與濕氣,古人將芳香藥物裝進袋子隨身攜帶,以避邪驅(qū)瘟。不僅是端午,佩香囊是民間長久以來的習俗,也是中醫(yī)里防病治病的方法。囊中多用芳香開竅的中藥,除了辟邪除穢的意義之外,還有提神醒腦、散風驅(qū)寒、防蟲祛濕等功用。
香囊,又稱作“香包”,內(nèi)裝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藥或其研制成的細末,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
香囊早在《詩經(jīng)》里就有記載,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也證明這些藥物之所以有芳香氣味,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揮發(fā)油,這些揮發(fā)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不僅可以預防感冒、增強呼吸道功能,還對防蚊驅(qū)蟲有一定作用。
準備材料:
香囊空包,茶包過濾袋,電子秤,碗,勺子,香料(艾草、藿香、薄荷、川芎、菖蒲、蒼術(shù)、安息香、冰片)。還要準備香囊的掛繩(可用棉線、麻繩或中國結(jié)),裝飾物(珠子、流蘇),以及填充物(棉花或內(nèi)膽、藥材粉末等)。
制作步驟:
1.準備兩塊方形的布料,顏色大小根據(jù)喜好自己選擇。
2.將兩塊布料背面朝外,重疊后用針線縫合起相鄰的兩個邊。
3.將縫好的布料的正面翻過來,并壓成三角形。
4.在縫制出的三角布袋里裝入事先準備好的填充棉和藥粉。
5.將三角布袋的上兩角折至中間后沿布料邊緣用棉線縫制收緊。
6.縫合完畢后,葫蘆形的香囊可將掛繩系在葫蘆腰上,但其他形狀的香囊,在縫制時就要注意在適當?shù)奈恢妙A先將掛繩和流蘇縫進去。
香包配方
1.防蚊祛暑:艾葉、藿香、佩蘭、金銀花、砂仁、冰片。
2.防暑提神:艾葉、藿香、佩蘭、金銀花、薄荷、懷菊花、冰片。
3.益氣安神:艾葉、藿香、佩蘭、酸棗仁、茯苓、茯神、遠志、砂仁。
4.開竅醒腦:艾葉、藿香、佩蘭、辛夷、砂仁、冰片。
以上配方中,可根據(jù)香囊包大小選擇5-10g的重量,其中冰片不超過1g。
不建議一歲以下寶寶和孕婦佩戴香囊,尤其是麝香、冰片等藥物,孕婦忌用。
香囊應隔衣佩戴,注意避免貼身佩戴,否則藥效會對敏感體質(zhì)產(chǎn)生影響。
香囊沒有統(tǒng)一的尺寸,但建議不要做得太大:一來,在制作時小香囊的填充更加簡單一些;二來,小巧的香囊掛起來更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