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艷青
(山西省晉城市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山西 晉城 048000)
食管裂孔疝是消化內(nèi)科較為常見的疾病,是指腹腔內(nèi)臟器經(jīng)膈食管裂孔進入胸腔所導致的一種疾病,多發(fā)于女性人群,以嘔吐、劍突下或胸骨后燒灼疼痛、噯氣、上腹部飽脹等為臨床表現(xiàn),可并發(fā)反流性食管狹窄、疝囊嵌頓、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因此,對食管裂孔疝患者進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十分重要[1]。目前臨床上常見的食管裂孔疝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有X 射線、CT 等方法,臨床診斷效果各不相同[2]。本研究對X 光射線診斷食管裂孔疝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探討,現(xiàn)具體介紹如下。
選擇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4 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12 例,男性5 例,女性7 例,年齡28 ~69 歲,平均年齡48.56±8.59 歲)和研究組(12 例,男性4 例,女性8 例,年齡28 ~68 歲,平均年齡48.12±8.34 歲)。納入標準:①均經(jīng)臨床確診為食管裂孔疝者;②無其他胸腔疾病者;③知情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精神障礙者;②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臟器疾病者;③配合依從性較差者。兩組的一般資料采用統(tǒng)計學分析后得出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本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兩組檢查儀器均選用島津Sonial Vision G4,對照組行常規(guī)X 光射線鋇餐檢查,拍攝患者胸部正位和側(cè)位片,觀察患者心影、胃泡與橫膈情況,后行消化道鋇餐檢查,囑患者禁食禁水10h 以上,鋇餐檢查前,應予以胸腹部透視,觀察患者胃泡與橫膈關系以及縱膈區(qū)軟組織氣影分布情況。研究組行改良法X 光射線檢查,行常規(guī)X 光拍攝檢查后,給予患者2 包產(chǎn)氣粉混合10mL 水沖服,調(diào)整患者體位,取仰臥頭低足高15°位,指導患者用手壓迫其上腹部幽門區(qū),防止鋇、氣進入十二指腸,增加胃內(nèi)壓力,于正位和雙斜位位置,服用鋇餐,行瓦氏試驗后予以拍攝。以手術確診結(jié)果作為診斷該病的金標準。
觀察兩組食管裂孔疝檢出率和影像學各征象檢出率,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統(tǒng)計。影像學征象主要包括B 環(huán)、膈上胃黏膜皺壁和疝囊、膈食管裂孔增寬、食管胃角增大、胃食管返流等。
將結(jié)果納入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中分析,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若(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食管裂孔疝檢出率為91.67%,對照組為50.00%,研究組食管裂孔疝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結(jié)果見表1。
表1 兩組食管裂孔疝檢出率比較[n(%)]
B 環(huán):對照組7 例(58.33%),研究組2 例(16.67%),對比結(jié)果為(χ2=4.444,P=0.035);膈上胃黏膜皺壁和疝囊:對照組8 例(66.67%),研究組3 例(25.00%),對比結(jié)果為(χ2=4.196,P=0.041);膈食管裂孔增寬:對照組6 例(50.00%),研究組1 例(8.33%),對比結(jié)果為(χ2=5.042,P=0.025);食管胃角增大:對照組7例(58.33%),研究組1例(8.33%),對比結(jié)果為(χ2=6.750,P=0.009);胃食管返流:對照組6 例(50.00%),研究組1 例(8.33%),對比結(jié)果為(χ2=5.042,P=0.025);研究組B 環(huán)、膈上胃黏膜皺壁和疝囊、膈食管裂孔增寬、食管胃角增大、胃食管返流等影像學征象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食管裂孔疝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以胸骨后疼痛、反酸、上腹部飽脹等胃食管反流癥狀以及氣急、心悸、咳嗽、發(fā)紺、吞咽困難等疝囊壓迫癥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3]。因此,需對食管裂孔疝進行早期診斷,該病起病初期較為隱匿,臨床癥狀表現(xiàn)不明顯,通過臨床表現(xiàn)對食管裂孔疝患者進行診斷,效果并不理想,在臨床中診斷食管裂孔疝需依據(jù)影像學表現(xiàn),影像學檢查是診斷食管裂孔疝的一種快速、有效的方式[4]。
目前診斷食管裂孔疝常采用內(nèi)窺鏡檢查和X 光射線檢查兩種方法,其中X 光射線檢查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準確、經(jīng)濟、應用范圍較為廣泛等優(yōu)點,是臨床上診斷食管裂孔疝的首要選擇[5]。以往臨床上采用常規(guī)X 光射線診斷該病,但檢出率較低,改良X 光射線診斷在常規(guī)檢查基礎上,調(diào)整患者體位,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頭低足高15°位,并使患者按壓上腹部幽門區(qū),可有效防止鋇、氣進入十二指腸,增加胃內(nèi)壓力,后行鋇餐造影顯示直接征象和間接征象[6]。本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研究組食管裂孔疝檢出率為91.67%,對照組為50.00%,研究組食管裂孔疝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改良X 光射線診斷該病效果顯著,檢出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X 光射線檢查。
通常情況下,膈上有疝囊和胃黏膜皺壁或膈上出現(xiàn)B環(huán)才可診斷食管裂孔疝,本研究認為膈食管裂孔增寬、食管胃角增大、胃食管返流也是判斷胃食管返流的診斷重點。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B 環(huán)、膈上胃黏膜皺壁和疝囊、膈食管裂孔增寬、食管胃角增大、胃食管返流等影像學征象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間接征象發(fā)生概率也較高,且常與直接征象并發(fā)。
綜上所述,在食管裂孔疝的臨床診斷中,采用改良法X 光射線診斷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食管裂孔疝檢出率,進而為食管裂孔疝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打下堅固基礎,臨床使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