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軍林
摘 要:高中政治課程作為我國高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系到學生的高考,而且也是學生作為一個公民必須掌握的政治知識。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不僅直接影響到學生高考成績的好壞,而且也影響到學生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所以作為一名高中政治老師是身兼重任的。筆者在總結其他高中政治教學文獻的基礎上,聯(lián)系自身教學經驗對如何實現(xiàn)高中政治課高效教學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政治素質
雖然我國的高中政治課程教學已經具有了很多年的實踐經驗,但是也還處于不斷探索的階段。由于受到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的熏陶,學生和部分老師往往覺得政治課堂教學只能采用比較傳統(tǒng)的方法,就是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其實并不是這樣,即使是相對純理論的政治教學也有其實現(xiàn)高效教學的方法。只要教師認真研究政治課堂教學的方法,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采用高效的教學策略,就可以實現(xiàn)高中政治課的高效教學。下面筆者將對如何實現(xiàn)高中政治課的高效教學進行詳細闡述。
一、高中政治課有效教學的涵義
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是指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是有效果的教學,是有效益的教學,是有效率的教學。具體而言,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首先是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包括符合提問的規(guī)律、激勵的規(guī)律,評價的規(guī)律等。其次,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是有效果的,效果是積極的,符合預期目的的。也就是說,通過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使學生發(fā)生了變化,獲得了發(fā)展。教學是有始有終的,并非有始無終,抑或無疾而終。這是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的基本要求。再次,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是有效益的,并不是指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有沒有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與否,也不是看學生考試成績高低,而是指學生是否在原有政治學科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得到了預期的進步,真正的發(fā)展。
二、高中政治課有效教學的特點
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具體的學科,其既具有有效教學的一般特征,又有其特殊性。
(一)教學目標的適切性
適切的教學目標包含以下幾點:1.不僅包括傳統(tǒng)的認知與技能目標,還包括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不僅要重視習得知識與技能,更要以學生畢生的發(fā)展為關注點,將學生的成長看作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只看重結果。同時,知識的習得,技能的傳承及經驗的內化固然重要,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也絕不能忽視。新課程提倡的這“三維”目標也是有效教學目標的適切性所要求的。2.教學目標適合教學內容和課程資源。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內容的確定與安排、課程資源的選擇與運用,教學效果的高低與優(yōu)劣。
(二)教學內容的階段性
思想政治課基本理念中提出: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注重學生成長的特點相結合,就是要著眼于學生成長階段的特點,處理好“堅持灌輸”與“講求實效”的關系。從教學內容的選擇來看,要體現(xiàn)“區(qū)分不同年齡層次,各有側重,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斷探索和把握高中階段學生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從高中生身心成長的實際出發(fā),根據他們生理、心理和思想可塑性強等特點,緊緊抓住影響他們思想政治觀念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內容。
三、如何實現(xiàn)高中政治課高效教學
(一)注重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的多元化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價值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常識;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具備在現(xiàn)代化社會生活中應有的自主、自立、自強的能力和態(tài)度;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注重思想政治課教學策略的多元化和有效性
正是由于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學生呈現(xiàn)出差異性和不平衡性,要求教師在制定思想政治課教學策略制定時具有多元性,避免單一性。這種多元性不僅要體現(xiàn)在學生之間,同時也可以體現(xiàn)在班級之間或者是年級之間。教學策略應具有針對性,避免普適性,這種針對性不僅要針對受教育對象——學生,也要針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這樣的教學策略才能稱得上“有效”。所以進一步研究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策略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研究如何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制定多樣的、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
(三)注重評價的多元化
評價本身就是教學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元智能理論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評價的內容,評價的主體和評價的方式。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要評價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也要評價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個性特長的發(fā)揮等;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師、同學、家長和本人都可以成為評價的主體,教師同行同樣可以通過“課堂觀察”這一技術路徑對教學行為進行評價;評價方式多元化,教師應該根據評價的目的、性質和對象,選擇多樣的評價方式,并對評價結果進行反饋,提高教學有效性。
四、結束語
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策略,關注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探討了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學策略的內涵、本質和特征,筆者認為高中有效教學策略的本質是把有效教學策略的普遍性和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特殊性有機結合起來,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而采取的技術路徑。希望本文可以為我國高中政治課高效教學研究提供一點參考,促進我國高中政治課實現(xiàn)全面的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于鳳蘭.思想政治課活化教學原則的思考[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3).
[2]胡洪.高中政治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探索[J].才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