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娟
(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上海 200241)1
(上海市崇明區(qū)融媒體中心,上海 202150)2
醫(yī)學健康類知識是科普內容中的一大類別,與人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對于人的生活和生存都異常重要,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醫(yī)學是研究人類生命過程本質,認識、保持和增強人類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促使機體康復的科學知識體系和實踐活動[1]。因此對于醫(yī)學健康類知識的科普不可避免地會涉及人體內部構造、人體運作機制等人體微觀世界的說明和展示。人體微觀世界是極其復雜抽象而又晦澀難懂的,往往介紹一類組織系統(tǒng)或疾病時會牽涉許多器官和成分,也會連帶出很多專業(yè)術語和概念,如果不采用任何藝術手段如實地還原出來或使用專業(yè)名詞講解出來,對于普通大眾都是枯燥無趣、難以理解的。如何將復雜難懂而又晦澀枯燥的醫(yī)學知識簡單有趣、以符合人類認知特點的方式展示出來,成為醫(yī)學健康類科普作品創(chuàng)作成功的關鍵所在。
動畫這一集合了繪畫、電影、數字媒體、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2],可以使用各種藝術手段創(chuàng)造生命運動,將知識進行藝術加工,化抽象為具象,化微觀為宏觀,化陌生為熟悉,將抽象的知識賦予人格化和故事化,對于展示醫(yī)學健康類知識無疑是很好的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方式。本文運用經典敘事學理論,分別從角色的設定與組合、人體內外空間的塑造與連接、敘事視角的選擇與切換,以及敘事結構的建構與安排等層面,重點對《頭腦特工隊》《工作細胞》《終極細胞戰(zhàn)》等醫(yī)學健康類科普動畫作品進行分析,以此探究適用于一般醫(yī)學健康類科普動畫的敘事策略。
人體內部微觀世界的組成結構和運行機制是極其復雜精密的,涉及成千上億個細胞的運作,如果不加以選擇和簡化,展示和科普起來是非常困難和費力的。而醫(yī)學知識是一系列特定的醫(yī)學概念和醫(yī)學術語,旨在科學解釋和描述人體內在規(guī)律的內容,所以是非常抽象客觀、去情境化的,這正是醫(yī)學知識難以理解的緣由。而科普的目的和本質就是將抽象的知識賦予具體情境,幫助普通大眾輕松易懂地理解其中的內涵。人物角色作為敘事和故事情境中的核心和紐帶,對主要角色進行巧妙的設定和組合顯得異常重要,擬人化的故事設計手法就是一種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動畫一個很明顯的美學特征就是富有生命力,在動畫的世界里,萬物都是有靈的。醫(yī)學健康類知識在科普的過程中會涉及許多人眼看不到的微小細胞元素和組織系統(tǒng)結構的展示,在設計和呈現(xiàn)的過程中可以運用擬人的創(chuàng)作手法,按照不同細胞、元素成分的形態(tài)和功能,賦予相應的人的表情、動作、情感和性格等特征,讓原本抽象陌生的細胞變成大眾熟悉的事物,不僅可以豐富故事情節(jié),對于空間的延伸和補充也有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將抽象事物賦予情境化并使用直觀的視覺手法進行呈現(xiàn),可以促進觀看者大腦的“雙重編碼”過程,使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產生移情效應和情境感受,增強觀眾的投入感和認同感。
《頭腦特工隊》《工作細胞》《終極細胞戰(zhàn)》都運用擬人的手法對主要的細胞和元素進行設定,每種細胞和成分都被賦予了各自的外貌和性格,統(tǒng)一中富有個性,鮮明而又不失活力,使作品充滿了生機和樂趣。《工作細胞》里,原本平淡無奇的各類細胞轉變成了擔負不同職責、性格迥異的社會人員,穿著牛仔褲和紅色夾克衫,負責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紅細胞運輸員;體態(tài)嬌小、呆萌可愛,負責愈合傷口、修復血管的血小板幼兒;皮膚、頭發(fā)慘白,手持匕首和飛刀,負責捕殺、吞噬外來物質的白細胞勇士;身穿哥特式女仆長裙,負責清掃死去的細胞和病原物的優(yōu)雅巨噬細胞女士;等等。這些造型和性格各異的細胞角色,形象而生動地展示了不同細胞的特征與功能,將抽象無趣的細胞描繪得繪聲繪色,吸引人的眼球,為作品敘事增色不少。
《頭腦特工隊》則把控制人類大腦的5種主要情緒元素設定成了在大腦總部工作的5位指揮官。負責讓主人保持好心情,性格樂觀開朗、無憂無慮的樂天派樂樂(Joy)(星星形狀);總是皺著眉頭、垂頭喪氣的憂郁小生憂憂(Sadness)(眼淚形狀);積極為主人爭取公平待遇、一旦事情不如愿就愛發(fā)火的急性子怒怒(Anger)(火磚形狀);保護主人不受毒害,對周圍事物挑剔無比的厭世族厭厭(Disgust)(西蘭花形狀);負責保障主人安全,時刻警惕、留意外界環(huán)境,謹慎十足的膽小鬼怕怕(Fear)(赤裸神經元形狀)。這5個性格鮮明的情緒動畫人物將原本復雜難懂、捉摸不透的腦內運作機制,以一種通俗易懂而又趣味十足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令人眼前一亮,打動人心。
《終極細胞戰(zhàn)》不僅將細胞擬人化,還濃縮了許多對現(xiàn)實的諷刺。主人公白細胞奧茨是一名浪蕩散漫、討厭拘束、不甘平凡的警察,因為私自越權造成人體“嘔吐”“腿抽筋”等癥狀而慘遭革職,濃縮了平民英雄郁郁不得志的身影;新型感冒藥德雷克斯則是一名從加州醫(yī)藥研究所畢業(yè),有些墨守成規(guī)、照本宣科的高才生,一開始在人體工作就被嘲笑奚落而險些動搖信念,這映射出剛走出學校進入社會工作的新手境況。而滿嘴謊言、為了保住職位完全不顧主人身體健康的結腸市長,則深深諷刺了現(xiàn)實社會中一些政客自私丑陋的嘴臉。幾位性格大相徑庭、“相愛相殺”的主角設定,讓整部作品笑料百出,充滿了妙趣橫生的美式幽默。
圖3 《終極細胞戰(zhàn)》的人物設計
人體內部結構中,不同種類的細胞按照各自的功能和職責工作著,以保證身體協(xié)調運行。不同器官組織的功能不同,因此也存在著不同的“等級”和“階層”。按照相應的功能職責對各個不同的細胞角色進行分工組合,把人體運作機制轉化為人與人之間不同類型的社會關系,不失為一個科普的好辦法。
1.2.1 團結協(xié)作型
人體內部的各類細胞和組織,圍繞著一個共同目標——所在人體每天和諧、正常地運作而努力,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它們之間的關系屬于團結合作型,在合作之中又存在競爭及指揮與服從的關系。《工作細胞》將人類的身體類比為一座明亮有序的現(xiàn)代化大工廠,將體內的各種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等),按照它們的特性擬人化為不同性格和職責的員工,從負責制定作戰(zhàn)戰(zhàn)略的“指揮官細胞”、沖在健康一線的“戰(zhàn)士細胞”到運送養(yǎng)料物資的“運輸細胞”等。每個細胞員工都在各自區(qū)域堅守工作崗位,一起協(xié)作共同保證身體機制的正常運作?!额^腦特工隊》中的5個情緒指揮官,彼此之間屬于合作關系,合作中又充滿競爭和矛盾,但其共同目標是保證小主人腦內機制的正常運行,讓小主人健康快樂地成長?!督K極細胞戰(zhàn)》中的白細胞奧茨和新型感冒藥德雷克斯也屬于合作關系,為了拯救主人弗蘭克的生命,決定放下對彼此的成見,共同攜手抵抗外敵。
1.2.2 排斥對抗型
人體內部的細胞之間的關系屬于團結協(xié)作型,共同為了守護主人的身體健康而努力。而面對外來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它們與這些病毒和細菌的關系則變成了排斥對抗型。那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一律成為細胞們的敵人,是細胞們全力對付和剿滅的對象,兩者之間充斥著生死不共戴天的矛盾和沖突。這種排斥對抗型的關系在科普動畫中一般都演變成警匪關系,體內的免疫細胞化身為正義、勇敢的衛(wèi)士,那些入侵的細胞和病毒則變成擾亂秩序和危害社會的罪犯和壞蛋,“和諧與秩序”是這類故事關系的最終訴求。比如《終極細胞戰(zhàn)》就是圍繞主人公弗蘭克體內的一位名叫奧茲的白細胞警察攜手搭檔——新型感冒藥片德雷克斯一起對抗、消滅壞蛋病毒斯瑞克司而展開的故事;《工作細胞》則是講述冒失慌張的紅細胞運輸員在輸送氧氣的過程中遭遇各類病毒和細菌的襲擊,白細胞戰(zhàn)士及時趕到,與其他細胞勇敢與病毒搏斗的故事。
空間作為敘事的對象和內容,在影視敘事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敘事空間,即創(chuàng)作者選定或創(chuàng)造的自然的或人工的空間,用以承載故事中人物和事物的活動場所或場景。醫(yī)學健康類知識的科普,很多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涉及人體內外兩個空間的描述和展示。人體的外部空間,即人們生存的自然空間和社會空間,由于都是大家熟悉的環(huán)境和場景,描繪起來相對比較容易。而人體的內部空間,大家用肉眼是看不見的,而且其內部結構非常復雜,有九大系統(tǒng)、四大組織,以及各種不同功能的器官和細胞,這對于不熟悉醫(yī)學的普通大眾是極其難懂的。如何實現(xiàn)人體的內部空間塑造的形象通俗易懂,對于醫(yī)學健康類科普動畫創(chuàng)作是很關鍵的一部分。
類比和比喻不僅是一種文學修辭手法,對于視覺敘事,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認知手段,它能夠讓我們對周圍世界產生聯(lián)想和互動。比喻已經成為引導科學研究和培養(yǎng)科學思維的重要工具,比喻式的思維方式在科學教育和傳播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為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事物或大家不熟悉的知識提供心理模型,化陌生為熟悉,讓觀眾在陌生的概念和熟悉的事物之間建立起類比。因此,當我們向普通觀眾科普和展示一些陌生難懂的專業(yè)內容時,如人體的內部結構,可以運用比喻將復雜難懂的知識轉化為普通大眾常見或常識性的事物,這樣不僅可以加深觀眾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調動觀眾的觀看興趣和好奇心。
《頭腦特工隊》《工作細胞》《終極細胞戰(zhàn)》也運用類比和比喻的手法將人體內部空間結構塑造成觀眾熟悉和易于理解的環(huán)境和場景?!额^腦特工隊》將人類的大腦總部描繪成擁有中央控制臺的控制車間,車間里面通過運輸管道和驅動齒輪傳輸記憶球,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運輸結構變得越來越復雜精密。大腦總部的外面(即腦海)則變成存儲大量記憶小球的記憶倉庫,以及建構主人公萊莉個性的5座人格小島——誠實島、友誼島、家庭島、淘氣島和冰球島等?!额^腦特工隊》通過將復雜的大腦結構空間類比成大眾熟悉的工作車間和倉庫等形式,化微觀為宏觀,通俗易懂而又趣味十足地將大腦運作機制生動有趣地展示出來,可以稱得上是科普動畫作品的上乘之作。
圖4 《頭腦特工隊》中大腦總部不同時期的場景設計
圖5 《頭腦特工隊》中大腦外部(記憶倉庫)場景設計
圖6 《頭腦特工隊》中5座人格小島場景設計
而《工作細胞》和《終極細胞戰(zhàn)》則把人體內部的微觀世界塑造成工廠和人體城市?!豆ぷ骷毎钒讶梭w內部類比成24小時運作不停的工廠,體內的器官部位則轉變成不同的工作部門和運行車間,比如有負責發(fā)號施令的指揮中心,有巡邏保衛(wèi)安全的安保部門,也有負責生產養(yǎng)料的生產部門,以及負責傳送物資的運輸部門等等。《終極細胞戰(zhàn)》則將主人弗蘭克的人體內部描繪成一個名叫“弗蘭克市中心”(Downtown Frank)的高科技城市,體內的器官系統(tǒng)轉變成各式各樣的城市設施和場所,比如血管變成了公路,大腦變成了市政廳,淋巴系統(tǒng)變成了警察局,夢境運作系統(tǒng)變成了電影放映廳等。原本大眾用肉眼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通過儀器觀察的人體微觀結構變成了大家熟知的宏觀城市社會,整部作品顯得淺顯易懂而又創(chuàng)意十足。
當醫(yī)學健康類科普動畫運用類比和擬人的方式展現(xiàn)人體內部的構造與運行機制時,如何從現(xiàn)實的人體外部無縫跳接到“虛擬”的人體內部,成為影響敘事流暢連貫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中借助鏡頭特效是一個常用且有效的好辦法,從人體外部的某個部位,使用推鏡頭快速放大,通過鏡頭的帶領穿越重重“障礙”來到體內,這種方式既簡單直白,又符合觀眾的理解方式。
《頭腦特工隊》開頭通過腦內樂樂的自問自答——“當你看著某個人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他們的腦子里裝的都是什么呢?”“反正我知道,我知道萊莉的腦子里裝的是什么?!迸浜现庹f詞,畫面出現(xiàn)躺在父母懷里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萊莉,接著鏡頭對著嬰兒的頭部,通過推鏡頭放大頭部穿越到了嬰兒的腦內世界,實現(xiàn)了腦外與腦內空間敘事的完美轉接。運用此類方法的還有《工作細胞》和《終極細胞戰(zhàn)》,《工作細胞》每一集的開頭都是由一幅人體結構圖旋轉放大進入人體的內部,然后在體內開始敘事。《終極細胞戰(zhàn)》則是由劇中男主弗蘭克撿起掉在地上的雞蛋,鏡頭對準咀嚼雞蛋的嘴巴,通過推鏡頭放大嘴巴穿越到口腔內,跟隨雞蛋在體內的“漂流”路線,以此展示體內的消化系統(tǒng)結構,內外空間銜接得自然順暢且清晰易懂。
圖7 《工作細胞》的場景設計
圖8 《終極細胞戰(zhàn)》的場景設計
在敘事學中,敘事人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因為當要講述或呈現(xiàn)一個故事時,面對的首要問題就是由誰來講述故事。敘事人掌控著故事的節(jié)奏和進程,也控制著觀眾的視覺重點和認知范圍。簡單來講,其實敘事人承擔的就是掌控敘事視角的角色。敘事視角一般包括敘述人稱和視點兩個層面,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建構出變化多端的講述角度和多姿多彩的敘述風格。醫(yī)學健康類科普動畫一般常用以下幾種敘述視角。
“它-他”敘述人指的是畫外解說加上輔助說明性字幕的敘述方式,這種敘事人稱基本以客觀呈現(xiàn),即鏡頭——影像來實施。從敘事功能上講,此類敘事人稱屬于全知敘事,即我們常說的“上帝視角”,其特點就是敘事視野開闊,敘述者往往與故事保持一定的距離,敘述主體介入痕跡很小,常常有意識地維持一種“客觀觀察”的外部視角,以似乎是事件自動展示的“呈現(xiàn)式”敘述,這種表述被直接解讀為整個故事中“真實世界的事實”。而插入的字幕是從屬于影像呈現(xiàn)的,絕大多數屬于一種客觀的說明性文字,字幕的加入雖然減弱了一些敘述上的靈活性和題材上的寬泛性,卻顯得條理更為清晰,信息容量更為豐富。而這種畫外解說加上輔助說明性字幕的敘事方式,對于醫(yī)學健康類科普知識的講述和呈現(xiàn)無疑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全知敘事方式既能將故事和知識呈現(xiàn)得全面清楚,還能使講述的故事顯得科學客觀,不摻雜敘事者主觀的情感和觀念。畫外音解說與輔助說明性字幕對于介紹角色,特別是故事中對于觀眾比較陌生的科學物質和元素,以及涉及的運作機制,是一個很好的工具,這能使觀眾初步快速地了解物質的成分功能及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環(huán)境等一些基本信息,或直接或間接地提示人物性格,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加深觀眾對角色的印象,幫助觀眾快速地進入故事中。
《工作細胞》就是選擇運用畫外音解說加上輔助說明性字幕介紹人體內的各種細胞元素。隨著故事的發(fā)展,各類細胞陸續(xù)登場,每類主要細胞角色的首次出現(xiàn)都會伴隨著相應的聲音介紹和在畫面搭配出現(xiàn)介紹這類細胞相關的信息字幕,包括化學名稱及功能等。例如伴隨著紅細胞角色的登場,畫面出現(xiàn)“紅細胞,因富含血紅蛋白故呈紅色,在血液循環(huán)中負責搬運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字幕;伴隨著白細胞角色的登場,畫面則出現(xiàn)“白細胞,主要工作是清除從外部入侵體內的細菌及病毒等異物”的字幕等。這類對主要角色的說明能夠很好地幫助首次觀看或對內容不熟悉的觀眾更快地了解角色和進入故事,加深觀眾對劇情和知識的理解?!督K極細胞戰(zhàn)》也是運用全知客觀的敘述視角,不過沒有配上畫外音和說明性字幕,觀眾對人體內細胞角色和運行機制的了解完全是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臺詞與劇情的發(fā)展來實現(xiàn),敘述視野開闊,敘事樸素明晰,觀眾觀看起來也比較自然輕松。
圖9 《工作細胞》中輔助說明性字幕設計
“我”屬于第一人稱,而第一人稱“我”者敘述意味著影片的整體視角,是以某一個人格化的角色(主人公、次要人物等)的所見、所聞、所想為立足點的[3]。這一視角屬于限知視角,即其敘述范圍和角度是有限的,只能展示某一個人物的所見、所聞和所感。當然,這一敘述角度也有優(yōu)勢,它可以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完全敞開心扉向觀眾述說自己親身的遭遇、想法或周遭的見聞和感受,這樣對于觀眾走進角色的心里,感受角色的情緒和思想具有很大的益處。在《科普網絡視頻的類 型 》(Typologies of the popular science web video)一文中,文章對You Tube網站上的95個科教頻道和190部科普作品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57%的作品使用了第一人稱,27%的作品使用了第三人稱[4]。由此可見此種敘事視角在科普作品中的常用性和有效性。
醫(yī)學健康類科普動畫作品使用這種敘事視角主要是以身體內的某個物質(主要是某個重要或核心的細胞和器官等)作為敘述人來講述故事,通過它的所見、所聞、所知展示體內的空間環(huán)境,介紹體內其他相關物質以及通過它與其他物質的操作和互動,操控主人體外的癥狀和反應?!额^腦特工隊》就是以腦內五種情緒之一的樂樂作為敘述人,通過樂樂的口吻介紹腦內的其他四種情緒,通過它活動的區(qū)域展現(xiàn)腦內的環(huán)境,也通過它與其他情緒的互動操控著主人萊莉的日常表現(xiàn),從而展示萊莉腦內的空間結構和具體的運作機制,非常具有代入感。
圖10 《頭腦特工隊》中以樂樂的口吻介紹其他四位角色的出場劇照
敘事結構是指敘述本文的總體架構方式,包括敘事時間、敘事空間、敘事視角等各個要素的組合和重置。不同的敘事結構適用于不同題材類型的故事文本,由此也會產生不同的敘事效果。醫(yī)學健康類科普動畫由于自身科普題材內容和特點要求的限制,一般使用因果式單線結構和內外交錯式雙線結構的敘事方式。
因果式線性結構是最經典的“情節(jié)結構”模式,主要以事件的因果關聯(lián)為敘述動力、在單一的線性時間展開故事,追求情節(jié)結構環(huán)環(huán)相扣、邏輯嚴密的完整結局,強調外部沖突和動作強度[5]。此種敘事結構需要整個故事有一個嚴整有序、線索明晰的敘述序列貫穿其中,具有相當清晰的敘述指向,其敘述進程也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實際流程保持著某種契合性,能促使觀眾產生較大程度上的“幻象認同”[6]。這種條理清晰、簡單直白的敘事結構很符合醫(yī)學健康類科普動畫的敘述要求,既有邏輯清楚的故事線索,能將知識和內容講解得頭頭是道,讓觀眾理解起來比較輕松明白;又能利用制造懸念、鋪墊與照應等敘述技巧強化敘述張力,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滿足觀眾的情感需求和觀賞心理,讓觀眾投入甚至陶醉其中。
人類的生命健康在于人體內部的平衡,一旦系統(tǒng)失衡就會生病,而達到或找到新的平衡就會讓身體重新恢復痊愈,所以醫(yī)學健康類科普動畫作品一般圍繞著“平衡-失衡-再平衡”的線索展開敘事,講述人體內部由原來和諧平衡的狀態(tài),遭到外部病毒或細菌的入侵而失去平衡,接著體內的各個細胞元素和器官傾力合作消滅病毒與細菌,而使系統(tǒng)重新恢復平衡的故事,由此來展示和科普人體內部運行機制和各類疾病的危害,達到向大眾宣傳維護健康、預防疾病的理念以及提升全民健康素養(yǎng)的目的。
《工作細胞》就是將這一敘事結構運用得非常好的科普動畫作品,作品一共包括13個科普短片,分別介紹肺炎鏈球菌、擦傷、流行性感冒、食物中毒、杉樹花粉過敏、成紅血細胞和骨髓細胞、癌細胞、血液循環(huán)、胸腺細胞、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暑、失血性休克(前后篇),每個作品都是以人體內部遭到各類病菌襲擊(外部沖突),人體系統(tǒng)出現(xiàn)混亂,細胞們鼎力合作打敗病菌入侵者,使內部社會恢復正常和諧的結構進行講述,敘述線索清晰明了,節(jié)奏安排合理緊湊,還帶有部分激烈的打斗動作場面,熱血而又不失溫情,將各類疾病的危害,以及人體內部構造和運行機制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通俗易懂。
雙線交錯式的敘事結構,指的是兩條故事線同時進行,互相影響,以此起到解釋緣由和補充事件的作用。大部分醫(yī)學健康類知識由于會涉及人體內部結構和身體運作機制,如果僅展示內部的運作過程或只是讓觀眾看到人體外部的反映和癥狀,這樣可能會讓故事顯得單調,也會讓觀眾對其中的知識和原理一知半解。相反,如果同時展示內部的運作和外部的反映,讓觀眾清楚地看到內部運作如何導致人體外部反映的過程,這樣會讓觀眾對相關知識認識得更加全面和透徹,也使故事更加豐富和飽滿。內外雙線交錯式結構是醫(yī)學健康類科普動畫的一個很好的敘事結構選擇,分人體內外兩條故事線進行講述,人體內各個細胞和器官的運作情況直接導致人體外部相應的癥狀和表現(xiàn),內部的有序運行保證了外部的健康與正常。所以在這種敘事結構中,尋求內部的平衡與協(xié)調是拯救外部危機的關鍵因素,內部如何影響外部是敘事的動力和難點,其中要有合理的科學依據。
《頭腦特工隊》和《終極細胞戰(zhàn)》就采用了此種內外交錯式的雙線敘事結構。《頭腦特工隊》通過在腦內設置中央操控臺,讓腦內的五位情緒指揮官——樂樂、憂憂、厭厭、怕怕、怒怒通過操縱操控臺控制小主人萊莉的情緒,腦內機制的正常運行保證了小主人萊莉情緒和性格的健康長成。故事開始的時候,腦內5位情緒指揮官在大腦總部平安、和諧地生活著,小主人萊莉也快樂地成長著。直到有一天,萊莉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舉家搬到新的城市,準備適應新的環(huán)境,而就在此時,掌控歡樂和憂傷的樂樂和憂憂因為偶然的原因被帶離了大腦總部,迷失在茫茫的腦海中,大腦總部只剩下怒怒、怕怕和厭厭三個人,而這三個人的操作打亂了腦內的秩序,導致原本開朗樂觀的萊莉變成了憤世嫉俗的叛逆少女,腦內的冰球島、誠實島、淘氣島、友誼島、家庭島也隨之陸陸續(xù)續(xù)崩塌。樂樂和憂憂必須盡快回到大腦總部,讓小主人恢復正常的情緒狀態(tài),及時阻止萊莉離家出走。整部片子以腦內樂樂和憂憂想盡一切辦法、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大腦總部與腦外小主人萊莉的情緒變差、叛逆以致離家出走兩條故事線同時進行,內部故事的圓滿與成功是拯救外部危機的關鍵,“內因外果”,整個故事劇情扣人心弦,充滿了溫情與感動,讓觀眾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有關大腦運作機制的腦科學知識。
《終極細胞戰(zhàn)》則是以主人弗蘭克體內遭到病毒斯瑞克司侵襲,白細胞奧茲攜手搭檔新型感冒藥片德雷克斯抓獲病毒斯瑞克司為內部故事線,體外則以弗蘭克出現(xiàn)各種癥狀,身體素質大幅下降直至遭遇生命危險為外部故事線,白細胞奧茲與病毒斯瑞克司之間斗爭的勝負直接決定了主人弗蘭克的生死。整個故事一波三折,情節(jié)驚險刺激,集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科普動畫作品。
醫(yī)學健康類科普動畫的內容和題材與人的身體密切相關,無論是科普人體的內部構造、人體的運作機制還是各類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加強觀眾對自己身體的了解和重視,宣揚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增強觀眾尊重生命、提高自身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的觀念,關注人、關心人,以人為本,重視人的身心健康是醫(yī)學健康類科普動畫的始終追求。而醫(yī)學健康類知識對于普通大眾是抽象難懂的,運用動畫的形式從角色的設定與組合、人體內外空間的塑造與連接、敘事視角的選擇與切換以及敘事結構的建構與安排等方面,運用擬人化的故事策略,賦予知識具體的人格和故事情境,綜合運用各種敘事手段講好故事,增強科普的娛樂性、趣味性和故事性,努力達到理想的科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