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彧哲
摘? ? 要:作為流傳六百多年的經(jīng)典民間愛情傳說《白蛇傳》可謂是家喻戶曉,從傳奇小說到戲曲、影視劇、話劇、音樂歌舞,在不同時代和不同藝術形式的演繹下,白蛇、青蛇、法海、許仙之間的故事愈發(fā)的生動豐富,在被創(chuàng)作者們不斷賦予新的人文內涵的過程中,故事的重心也隨著人物之間關系的變化而發(fā)生轉移。演員怎樣借助多樣化的藝術表演手段呈現(xiàn)豐富新穎的角色與劇情,運用表演技巧對整體戲劇效果營造發(fā)揮作用,在此以話劇《青蛇》為例進行淺析。
關鍵詞:話劇;表演技巧;青蛇
一、《青蛇》劇情
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故事文本,在話劇《青蛇》中,小青、白素貞、法海、許仙等角色都顛覆了他們的傳統(tǒng)形象。新的故事從講述白蛇和許仙的愛情故事,變成了白蛇、青蛇、許仙、法海四人之間的情感糾纏。青蛇不再是作為白素貞閨蜜和侍女的配角以勇敢仗義的性格特征出現(xiàn),而是跳脫出傳統(tǒng)的民間傳說,成為跟隨姐姐來人間學做“人”,并模仿、探尋人的“情欲”的尋歡作樂者,成為了故事的主角。
二、表演技巧的體現(xiàn)
(一)語言
在話劇表演中,人物對話即語言表達是堅實的基礎,也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話劇表演中的人物對話不僅僅是敘述事件發(fā)生過程的工具,而是要在事件、人物、情節(jié)發(fā)展都已確定的情況下,要求演員進入規(guī)定情境,運用語言揭示人物的靈魂、感情和思想,塑造性格,帶給觀眾好的視聽感受。好的語言表達可直觀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并且由于戲劇家把人物的語言個性化,加上演員對角色的精準把握和出色表演,將人物性格生動鮮明地呈現(xiàn)于舞臺,從而產(chǎn)生巨大的藝術魅力。
《青蛇》中青蛇與白蛇出場的第一幕戲,就是通過臺詞來交代人物背景并為故事情節(jié)后續(xù)發(fā)展做鋪墊和說明。
白蛇:你好。(方言,語速較緩)
青蛇:你好。(方言,語速輕快)
白蛇:再見。(方言,語速柔緩)
青蛇:再見。(方言,語速輕快)
青蛇:峨眉山。(方言)
白蛇:青城山。(方言)
…
白蛇:想成人,不知道上輩子吃了什么蜈蚣屎蛤蟆尿,想成人…從我想成人的這一刻起,我就成了悲劇的主角兒。
青蛇:我本來趴著挺聰明的,一站起來就腦供血不足,變得傻了吧唧的。
白蛇:原本應該趴著,現(xiàn)在站起來了。
青蛇:不吃生的吃熟的!
白蛇:不睡樹上,睡床上~
青蛇:不整吞!嚼~
白蛇:要個男的抱著~
青蛇:我老是盤著,想變個鳥兒。
白蛇:站著說話不腰疼。
青蛇:我,渾身都是腰。(扭)1
這段臺詞的表達過程中,青蛇和白蛇相隔一段距離站在舞臺兩側,演員之間沒有過多的肢體觸和交流。前兩句兩人臺詞雖然一樣,但是在演員對人物進行研究,形成理解,沉浸到人物狀態(tài)中再表達,就立馬讓文字有了色彩,人物變得鮮活。白蛇的語言表達顯得從容、自信,而青蛇的語言狀態(tài)則更直率、天真、灑脫。隨后的臺詞,也展現(xiàn)出白蛇對“想成人”的堅定,青蛇對于“想成人”并沒有很明確的態(tài)度有著如小孩而一般天真單純的性格和嬌憨、迷糊的狀態(tài)。語言看似簡單,實則是通過演員對人物臺詞的準確把握,才將人物進行了更深一步的刻畫。
(二)形體動作
俄國表演藝術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說過:“最好的表演是無聲的?!痹拕⊙輪T可以通過肢體動作,將劇中人物情感進行另一種方式的表達。演員根據(jù)劇中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情緒、人物性格,帶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動作進行更加豐富的設計,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將人物的內心情感、心理活動等在話劇表演中具體體現(xiàn)出來。
《青蛇》一劇在舞臺的形體表演方面進行了突破巨大的創(chuàng)新。不僅是青蛇和白蛇“妖”的身份需要演員用特別的身體語言去詮釋,在整部劇中,群戲演員在僧、人、妖幾種不同角色表演中,都做到了轉換自如,使得劇中角色除了臺詞的表現(xiàn)方式之外,獲得了一個有效快捷的渠道,在表演過程中同觀眾達成默契交流。
這部話劇的兩位女演員:袁泉和秦海璐,不僅在話劇舞臺上錘煉已久,且都是京劇的刀馬旦出身,過硬的童子功為她們在舞臺上妖柔嬌媚、百轉千回的身段提供了可能的基礎。兩人出場那幕戲,白蛇和青蛇扭動著柔弱如骨的腰肢,身體輕晃似足不著地的緩步向前。眼前就像真切瞧見兩條剛化為人形,還沒學會如何掌握平衡的蛇妖迎面走來。依靠生動的形體表現(xiàn),使觀眾從角色出場就發(fā)自內心的相信角色。其次通過對戲曲表演手段進行變形和運用,展現(xiàn)角色干凈簡潔造型的同時,不會使戲曲動作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顯得突兀而導致觀眾產(chǎn)生抽離感。劇中,當青蛇和白蛇決定同心協(xié)力對付法海救出許仙時,編排了一段整齊有力又集美感與戲曲特色為一身的雙人動作。不僅通過形體動作將情節(jié)推向一個高潮,同時借助形體動作將人物角色的情緒外化,讓觀眾在感受人物個性與情緒的同時得到視覺上的享受。舞蹈動作的設計,也使得袁泉和秦海璐這兩條修煉千百年的“蛇妖”,能借助形體表演在舞臺上有效地跨躍“妖”與“人”的界線,自如無痕的進行身份的切換,無需借助過多語言臺詞來引導觀眾。
《青蛇》中除了結合戲曲動作的特殊形體動作設計,還有很多可以表現(xiàn)人物內心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動作。在群戲演員變化不同角色的過程中,正是通過各種細節(jié)動作來判斷他們當下的角色,而這些動作基本都源于日常生活。如高興時掩面輕笑,表情嬌羞;生氣時手指翹起做蘭花指狀,對空氣輕點;急躁時的撓頭發(fā),揪耳朵,來回跺腳;生氣時的叉腰,身體前傾;憂傷時的嘆息,安撫心臟。不同狀態(tài)下不同情感的不同動作,可以將話劇表演更貼近人物、更貼近劇本,讓角色更鮮明生動。
三、結論
優(yōu)秀的演員把自己的聲音、肢體、感官借給劇中的人物,讓虛擬角色成為立于舞臺上活生生的人。這種借出不是單純去用聲音說出冰冷蒼白的臺詞、用肢體根據(jù)情節(jié)發(fā)展擺出相應的固定動作。為了更好的進行角色演繹,以及內心活動的表達,需將情感融入到語言和肢體動作當中,使得情感也能成為一種具體的語言運用技巧,成為發(fā)出形體動作的目的支撐。演員通過有意識地強化訓練使自己對語言和肢體的控制能力得到提升與加強,實現(xiàn)演員將劇本人物的精髓特點通過語言、形體動作等更為精準的表現(xiàn)出來,為觀眾呈現(xiàn)更加完美的話劇作品。
注釋:
1 田沁鑫:話劇《青蛇》,2013年。
參考文獻:
[1]陳文碩.話劇中人物表演技巧——以《暗戀桃花源》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9,3(13):207.
[2]薛禮. 從媒介變化看《白蛇傳》的嬗變及其原因[D].南京藝術學院,2014.
[3]吳世奎.話劇表演中臺詞與演員情感動作的有效融合[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09):53.
[4]崔安姬.戲劇表演中的技巧和情感表達[J].戲劇之家,2017(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