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顏
摘要:教師是教育的主體,在教育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在教育活動中,師生關系是最關鍵的因素,是素質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核心問題。
關鍵詞:師生 愛 溝通 信任
當我們開始推進素質教育,并為之做不解努力的時候,有一個問題日顯重要,那就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健康成長。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理想的師生關系也有了新的定位。新型的師生關系應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師生之間是“你——我”式的平等交往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彼此接納、彼此溝通,相互激勵,共同提高。學生從老師那兒感受到鼓勵、提醒、點拔。他們也就喜歡老師,連帶著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作為育人者的我們要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合格學生,要想在育人方面施展拳腳的話,就一定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強大的后盾來支持我的工作,以提高我們的教育質量。下面就教師如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看法。
一、師生間的“對話“,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加強師生間“對話“,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建立融洽、和諧、寬松的教育氛圍,不僅可以加快教育進程,而且能提高教育效果?!皩υ挕保p方應沒有貴賤、高下、大小之分。要創(chuàng)設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師首先要放下“教師”架子,以真實又真誠的態(tài)度與學生交流,消除學生的疑惑,讓他們敢與老師講真話,樂于和老師講心里話。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多與學生進行輕松、自然的心靈對話,才能成為學生信賴的大朋友。
二、教師要學會傾聽
有效的溝通存在于聆聽后能解讀傳送者所想要傳達的信息。人人都有自尊,人人都需要尊重,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十分在乎外界對他們的評價和接納。在教育教學中尊重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傾聽他們的聲音、贊賞他們的成長、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
馬卡連柯說過:“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睂W生而言,你的傾聽相對于他來說就是受到了一種厚愛和尊重,這對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大有好處。因此作為教師要試著接受學生的觀點,做個細心的聽眾,以誠摯的態(tài)度,仔細聆聽學生所提的問題,適時地給予關懷。
三、用平等的愛啟迪學生的天性
愛的平等就是要用愛心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特別是后進生,要細心,要耐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為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條件。隨著新課標的運行,教師的角色要由傳統(tǒng)意義上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幫助者,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個體發(fā)展的主人。而這所有的一切必須以“愛”為前提。教師要在學生中樹立威信,但這種威信不是靠外在的管制與壓迫,而是源于教師的人格、學識和智慧,從而受到學生的尊敬與向往。
身為教師我們通常能夠很大方地給學習成績好、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積極的愛、支持與鼓勵;對學習成績不理想及令人頭痛的學生常常是挑剔和指責;對于表現平平的學生則把他們放在無須多加照顧的地域。事實上,被愛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需求,對每個學生來說,他們都希望得到正向的愛與關懷。學生是未成年人,但是在人的基本權利和人格上,和成年人是一樣的,是同等的。他們的自尊心很脆弱,經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師和同學對自己“以誠相待”,不歧視,不諷刺,不打擊,不揭短。學生的權利是否能夠享受得到,他們的人格是否能夠得到尊重,教師的因素至關重要。
四、教師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師生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對課堂教學具有促進作用,而不良情緒則對課堂教學有極大的破壞作用。教師也是凡人,在生活上有太多的喜、怒、哀、樂的情感,教師工作復雜而勞累,有時實在令人難以擠出一絲笑容來面對學生,也常因為個人的狀況而難以掌控自己的情緒,在盛怒或煩躁之下,極易發(fā)生沖突。有煩惱,要能自我緩解;有憤怒,要能在恰當的時機,以恰當的方式表現憤怒;也會失去耐性,但能意識和控制 …… 教師了解且尊重自己的情感,要能以正確的行為標準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事實上,擁有一個好心情走進課堂,常常會從中找到自己和學生的可取之處;試著每天提醒自己帶著好心情來到學校,相信和諧、融洽、輕松的師生關系會感染大家,學生對學習會更加喜愛。
五、教師對學生評價要前后一致
對待學生的行為是否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昨天可以接受學生的這類行為,到了今天,卻因同樣的行為而處罰學生,這樣前后不一致的態(tài)度,會給學生一個錯誤的信息,通常被學生視為惡劣的行徑,將會嚴重破壞師生間和諧的關系。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哪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行為是想要立即阻止的,然后,進一步觀察學生這些行為的實際表現。
六、教師充分認識學生,尊重、信任學生
師生在面對沖突時,要提醒自己以相互尊重的態(tài)度維護彼此的面子,不要跟學生爭得面紅耳赤,更不要公開指責學生,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面對沖突,需要的是一份彼此尊重差異的心情和尋找兩者兼顧的方法。尊重學生是基礎,信任學生是表現。有尊重才能信任,信任是尊重的表現。推心置腹,以誠相待,充分信任學生,是師愛的具體表現。當學生感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時,他們便涌起一種自豪感和喜悅,便會對老師產生強烈的信任,從而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在教育實踐中,對于品行端正,學業(yè)上進的學生,或者對于那些犯錯誤,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都應當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當他們取得成績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鼓勵他們再接再厲,把更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
馬克思說:“只有用愛來交換愛,只能用信任來交換信任”。對待學生,教師要一視同仁,不偏心,相信學生,這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在互相信任的氛圍中,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就更有可能。而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對提高我們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質量,形成良好的風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心理素質,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建立所望的師生關系,還要解決教育制度落后、教師負擔過重等方面的問題。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探討師生關系這一問題,并不是因為我們發(fā)現了師生關系存在許多問題,更重要的是師生關系在素質教育中是一個核心問題,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及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