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慧 馬瑜澤
【摘要】在信息傳遞、交流傳播過程中,準確清晰是對播音員主持人最根本的要求。“吐字歸音”作為中國播音學科語音訓練的基本功,是傳情達意再創(chuàng)作的基礎。新時期,在跨學科研究交叉復雜的情況下,作為中國播音學科的重要理論基礎,有必要對“吐字歸音”進行嚴謹審視和科學研究。
【關鍵詞】吐字歸音 傳統(tǒng)戲曲 動程解構
一、“吐字歸音”的概念界定
在播音主持藝術學科中,“吐字歸音”是播音員主持人的一項基本功,是傳情達意再創(chuàng)作的基礎。什么是“音”?什么是“字”?音,指的是物體發(fā)生振動時產生的一種效果。自然界的所有物體都會振動并以波的形式傳遞。音是不能通過真空傳播的,它的效果也是根據(jù)振動的幅度和振動的頻率等決定的。在對“音”這個概念的理解中,只有人類或者自然界的動物可以聽到的波才可以稱之為“音”,其他無法聽到的波則不能稱為“音”。在這里,“吐字歸音”的“音”指的就是我們聽到的對象或自己發(fā)出的聲音?!白帧?,從廣義上講,既指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也指字音,即一個字的發(fā)音,另可表字體,如篆字、柳字,也可表字據(jù)、合同契約,如立字為盟。從狹義上講,字就是文字,記錄人類語言的表意系統(tǒng)。文字作為語言的載體,它把語言完美地表現(xiàn)成了符號。“現(xiàn)代語言學之父”瑞士語言學家費爾迪南·德·索緒爾在他的代表性著作《普通語言學教程》中說:“語言和文字是兩種不同的符號系統(tǒng),后者唯一存在的理由在于表達前者?!蔽覈Z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張巨齡先生同樣認為,文字“只是記錄語言的工具,是工具的工具”。事實上,學術研究一般都從狹義的角度出發(fā)研究事物本身,尤其是作為學科的理論和術語,否則很容易陷入混亂。
二、“吐字歸音”的理論來源
那么“吐字歸音”的理論來源是什么呢?這就要追溯到我國傳統(tǒng)戲曲表演的發(fā)音方法。傳統(tǒng)戲曲把一個音節(jié)的發(fā)音動程分成幾個部分,即出字(又稱“出聲”)、立字(又稱“行音”)和歸音(又稱“收音歸納”)三個階段,通過對各階段的發(fā)音控制,使吐字達到清晰有力、悅耳自如的境界。而字頭、字腹、字尾的概念第一次出現(xiàn)則是源于明代戲曲聲律家沈寵綏的說法,他在《度曲須知》中總結前人提出的出字、過腔、收音的概念,并加以補充,率先提出:“凡敷演一字,各有字頭、字腹、字尾之音?!钡恢币詠?,在播音主持教學中,對“吐字歸音”其實有多種說法。李剛在《語言發(fā)聲原理·語言發(fā)聲練習》中將其界定為:“吐字歸音”是我國傳統(tǒng)的聲樂藝術在提及咬字方法時所常用的術語,它既包含了發(fā)音的基本要領,也包含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對于發(fā)音的基本審美要求。
三、“字”與“音”的理論辨析
“吐字歸音”中的“字”在這里指的是廣義、寬泛的字音,而非狹義的文字。值得注意的是,在“字”是廣義字音理解的基礎上,為什么是吐“字”歸“音”,而不是叫吐“字”歸“字”或吐“音”歸“音”呢?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國傳統(tǒng)戲曲字音演唱的特殊性。京劇、昆曲等傳統(tǒng)劇種,為了抒發(fā)情感或配合音樂,往往一個字要念非常長,在出字時的音是能獨立表達字義的音,而在經(jīng)過延時后,往往會丟失聲母、韻頭、韻腹,甚至韻尾,只剩下不能獨立表字義,甚至沒有與之相對應文字的一個音,無法表任何字義,因此稱之為“音”而非“字音”。例如,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勝素在《貴妃醉酒》表演中,【四平調】“海島冰輪初轉騰,見玉兔啊”11個字共50秒,第一個字“?!蹦畛伞昂!獝邸铡ぁァ?,李勝素首先吐出“?!边@個字,接著動程歸“ai”的音,“玉兔又有東升”在發(fā)“升”這個字的音時,是“升—應—恩—ng—ng”最后漸漸歸音到ng??梢哉f,“吐字歸音”是中國戲曲特殊的一種發(fā)音方式。而在播音主持領域,新聞播報和主持的目的是傳達語意,而非韻律欣賞,在一定的時間里清晰、明了地傳播信息,一般來說,新聞播音員的語速每分鐘250字左右,每個字0.3秒,并不存在“字音”與“聲音”的巨大差異。另外,中國戲曲詩詞講究對仗,兩個鄰近的字,為讀起來有韻律朗朗上口、起承轉合之感,不喜用相同的字。正如麥克盧漢所說,中國人是“聽覺人”,中國人對聽覺中韻律美的追求,超過了科學性和嚴謹性。西方語言學等科學于近現(xiàn)代傳人中國,中國在相當大程度上依然保留了當時傳統(tǒng)的理論概念。
四、“吐字歸音”的動程解構
中國播音學根據(jù)“吐字歸音”這一理論,把一個字的發(fā)音分成字頭、字腹、字尾三個部分?!白诸^”在這里指的是“所讀字的頭之音”。顯然,發(fā)音是一個動程,而以字頭、字腹、字尾的名詞詞性表示一個字的發(fā)音動程不夠嚴謹和清晰,很容易會給學術研究造成困惑,給學科構建和溝通造成混亂。
“字頭”以嚴謹?shù)莫M義角度定義,即一個字的頭部,如“花”的字頭是“草”,“穿”的字頭是“穴”,“笑”是“竹”。此外,字頭的作用還可以作為漢語字典的檢索,處于字條的首位,并作為字條的查檢標志。那么“字腹”“字尾”又是什么呢?“菩”字的字頭就是“草”,字腹就是“立”,字尾就是“口”嗎?我們通常定義“菩”是上中下結構,但卻不以頭腹尾結構來表示。
是否能找到一種更為科學明晰的方式來建構“吐字歸音”的動程?這里筆者試把它歸為出音、立音、收音三個過程。
出音、立音、收音三個過程,既詳細闡釋了音的動程,也使相關學科概念的交流探詞更加清晰直接。播音員主持人通過對出音、立音、收音的控制,達到發(fā)音清晰完整、吐字渾圓有力的狀態(tài)。
張頌在論及播音教育時曾說,生產是今天,利技是明天,教育是后天,必須加強適應性和前瞻性。為推進新時期播音主持藝術的發(fā)展、加強學科之間的交流互鑒,對于“吐字歸音”理論有必要進行利學嚴謹?shù)奶皆~研究。
(作者學校: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