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真
[關 ? ?鍵 ? 詞] ?中職美術;地方資源;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42-0226-02
當前的美術教育主張通過美術教育引導學生關注世界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隨著美術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重視地方美術文化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成為美術課程改革關注的熱點問題。藝術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濃縮和提煉,地方美術資源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文化,展現(xiàn)出的是當?shù)刎S富多彩的民俗風情,積極開發(fā)地方美術課程資源,通過美術課堂教學,能增進學生認識并了解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增進學生對本地美術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提高審美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增進學生的家國情懷,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因此,我對如何在中職美術課堂中融入巨野美術資源進行了摸索和嘗試。
一、巨野本土美術資源的現(xiàn)狀
山東巨野雖然只是個小縣城,但是歷史積淀深厚,文化傳統(tǒng)悠長,不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具有地方特色。早在原始社會,既有人類在此活動,所以,在巨野大地上留有大量的遺跡遺存,再加上近現(xiàn)代的城市公園化建設,可供我們進行美術教學的資源不勝枚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巨野的美術資源現(xiàn)狀:
就學校周邊來說,就有古建筑文廟、永豐塔、前王莊村古民居建筑群,古遺址齊魯會盟臺、金山、秦王避暑洞和昌邑古城等。
文廟位于巨野縣城東南隅。主體建筑是磚石混砌的大成殿,仿曲阜孔廟大成殿營建。文廟往南大約一百米處建有一塔叫永豐塔,相傳為唐人所建,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該塔為樓閣式磚塔,正八角形,共五層,每層四門,角門對稱,塔內建有磚結構階梯,拾級而上及塔頂。遠遠望去,古塔和古廟莊嚴古樸、相映成趣,十分壯觀。
金山位于縣城東南22公里處,屬泰沂山脈的余脈,山高136米。山間泉洞相間,風光優(yōu)美。每年三月初八,金山廟會,熱鬧非凡。金山南麓有一人工開鑿的大洞名為秦王避暑洞,世傳為秦始皇東巡泰山時所建避暑行宮,洞室結構布局嚴謹,開鑿工整,鬼斧神工,令人驚嘆。金山腳下的前王莊村古民居建筑群是一個有5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古村的建筑全部都是青石砌墻,灰瓦覆頂,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時光雕琢,這些老宅院仍保持原有的格局。
位于巨野縣城西南郊的齊魯會盟臺,據(jù)《山東通志》和《兗州府志》記載,為春秋齊魯會盟處,是齊魯友好的象征,也是齊魯文化融會貫通的標志。臺形如覆斗狀,高約兩米,長約三十四米,寬約二十四米,經(jīng)縣委縣政府的修建,現(xiàn)在已建成了一個公園。
昌邑古城,位于巨野縣城南27公里處,是西漢時的昌邑國。古城平面略呈方形,面積約三平方公里,古城內外文物古跡極為豐富。
巨野還有古墓葬“蚩尤墓”“紅土山漢墓”,古石刻“大周任史君屏墓碑”“西漢御史大夫卜式碑”“北齊造像利經(jīng)碑”等,這些古遺址遺跡都是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極好素材。
近年來,隨著對城市的理解和解讀,巨野縣政府也開始從提升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進行了努力,修建了許多的廣場和公園,規(guī)模最大的當數(shù)洙水河公園。筆者所任教的學校就坐落在美麗的洙水河公園的北岸。登樓遠眺,公園中的假山、拱橋、水榭樓閣、忽明忽暗的河水,即可入畫,也是園林欣賞的典范。公園內還有一座藝術的殿堂——巨野書畫院。巨野書畫歷史源遠流長,經(jīng)過歷史長河的洗禮,最能代表巨野傳統(tǒng)文化的書畫文化已經(jīng)形成巨野文化品牌,初步實現(xiàn)了產(chǎn)業(yè)化。巨野書畫院就是巨野縣書畫產(chǎn)業(yè)的窗口,一、二層設有七個展廳,三層設有培訓中心、創(chuàng)作室等。一樓設有接待室,能夠接待200人左右的參觀團體,每學期,我們至少會去書畫院參觀一次,讓學生近距離地接觸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
巨野縣博物館的建造完成,又給我們中職美術教學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博物館里展覽的青銅器、玉器、瓷器、陶器、漆器、鐵器、石刻、字畫等大大地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將博物館里展覽的那些民俗物件,比如工筆彩蛋、屏風、畫扇、冊頁、秸稈畫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資源引進中職美術課堂是必要的,并且這也是有效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一種途徑。
二、巨野本土美術資源在中職美術課堂中的積極意義
(一)貼近學生生活,促進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和普通高中相比,職業(yè)高中仍處于“弱勢”:生源“低質”、管理棘手、資源不足等,直接導致職高課堂教學的低效。職高美術課堂教學也不例外,“理論課趴下一片、操作課抬頭看天”是非常普遍的事情。那么如何打破這一現(xiàn)象,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呢?筆者認為引進地方美術文化資源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法。比如學習古建筑欣賞時,就以文廟為例,文廟距離學校不遠,學生都很熟悉,當我們把文廟引進課堂時,他們就會去關注,而且還會積極去收集有關文廟過去的點點滴滴……他們懂得文廟的意義,了解了古圍墻曾經(jīng)的作用,明白了讀書人的禮儀和追求……從而知道了文廟的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去保護。這在無形中把人文精神也滲透到了他們的審美以及學習生活之中,用身邊現(xiàn)實的東西、人、物進行教學,相比書本上的圖片,更顯得真實,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有教育意義。
(二)突出地方特色,促進了學習方式的多樣
中華大地,地大物博,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地區(qū)都有世代相傳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都有其潛在的文化優(yōu)勢,都有其本土的文化特色,剪紙、年畫、泥塑、刺繡、柳編、民間建筑、民間家具等都具有自己的藝術價值,這些古老的美術資源是勞動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日常的勞動、民俗生活中創(chuàng)造、應用并與生活相融的,是一切其他美術的源泉和基礎。如:我們家鄉(xiāng)的秸稈畫、柳編、絹花、刺繡、工筆彩蛋、木工藝品等都具有我們巨野特有的文化特色。筆者在利用這些獨具特色的美術課程資源時,盡量讓形式多樣化,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運用實物資源,構建直觀情境
實物教具,能構建直觀情境,能迅速吸引學生的眼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采集的實物課程資源,由于其生活化特征和地域性特色,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最近比較火的“十字繡”和“絹花”的嘗試練習,社團的形式向他們傳授“十字繡”的技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利用史料資源,構建故事情境
每一件美術作品都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尤其是歷史沉淀下來的珍貴的美術作品,更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生動的趣聞軼事。大部分地區(qū)美術課程資源中的很多作品,都具備這樣的屬性。在美術教學中,利用史料,借助史實,構建故事情境,能讓美術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有血有肉,能使美術課堂更富有人文氣息。
3.利用學校周邊資源,構建活動情境
學校周邊的美術課程資源包括身邊的建筑、公園與風景點、文藝演出等,都可以為美術教學服務。我們可以開展研究性學習,比如參加一年一度的金山廟會,讓學生探尋廟會發(fā)展脈絡,研究金山廟會文化,研究魯西南民俗史等等。這些活動是美術課堂教學的延伸,改變了“教學活動就是校內的課堂教學”的傳統(tǒng)觀念。利用學校周邊的這些活動來建構教學的活動情境,既可以掌握美術知識,提高美術技能,豐富美術體驗,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獲得美術學習的樂趣,激發(fā)美術學習的動機,養(yǎng)成美術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去觀摩、了解當?shù)鼐哂刑厣乃囆g遺存,更好地拓展美術學習內容,同樣也起了對民間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和保護作用。
三、巨野本土美術資源應用于中職美術教學的措施
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將中職美術課堂中融入巨野本土美術文化資源的做法總結如下幾點:
(一)美術教師要把教學與日常生活、節(jié)日習俗、社會發(fā)展等方面相結合,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美術,并能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更好地領悟當?shù)孛佬g的文化內涵,根據(jù)自己喜歡的內容題材去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美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有關傳統(tǒng)節(jié)日美術教學活動,比如兒童節(jié)、母親節(jié)等,引導學生運用本土美術的元素,動手制作精美小禮物等。美術教師可以從網(wǎng)絡上搜集整理大量有關本土美術的圖片與影像資料,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拓寬學生的視野。
(二)美術教師可以在學校的支持下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比如帶領學生去博物館、書畫院、相關展廳、工藝品工廠、民間作坊等地實踐參觀。我們學校附近兩公里處有個石刻加工廠,帶領學生去加工廠參觀,引導學生感知傳統(tǒng)石刻文化,引導他們從對石刻歷史的了解,再到對石刻造型、紋飾以及其整體藝術特色的分析,最后嘗試雕刻膠泥感受石刻的魅力,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古人技藝的精湛和石刻的魅力。“請進來”就是開展一些民間美術進校園活動,請民間藝人到學校來講述和示范,讓學生近距離體驗、感受當?shù)孛耖g美術的獨特魅力,讓學生在興趣中感受手工技藝的文化內涵,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珍惜。
(三)美術教師要做到就地取材,植物的花、葉、桿,動物的皮、毛、殼,隨處可見的石頭、稻草,吃完瓜子的瓜子殼,用完雞蛋的雞蛋殼,滿地的松針等都是美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材料。如果我們能很好地開發(fā)和利用它們,中職的美術課堂將散發(fā)獨特的魅力。比如通過這些材料可開蛋殼畫、樹葉畫、秸桿畫、禽毛畫、工筆彩蛋等多個特色課堂。
綜上所述,在中職美術課堂中融入巨野美術資源,讓傳統(tǒng)在美術課堂中變得不那么沉重,讓藝術使我們的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將地方美術文化資源應用于中職美術教育,有助于學生對本地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學生的審美判斷,對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有著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巨野本土文化資源是巨野藝術發(fā)展的靈感源泉,也是巨野當?shù)孛佬g教育的主要資源。巨野的美術教學從當?shù)貎?yōu)秀文化資源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促進學生審美觀與價值觀的形成,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身邊的優(yōu)秀文化,認同家鄉(xiāng)文化,熱愛家鄉(xiāng)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將巨野本土美術資源應用于中職美術教學具有傳承與發(fā)揚優(yōu)秀文化以及促進巨野的文化藝術蓬勃發(fā)展的作用。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