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云飛
【摘? 要】? 物理作為注重理解的理科學科,概念的理解、解題方法的理解對于學生的物理成績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教師要加強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除了詳細的講解概念,舉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外,例題的講解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對于A層學生而言,這類學生一般在物理概念的理解和運用上會有一定的問題,所以對于這類學生的教學精當例題的講解就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初中;物理;例題講解;A層學生
對于A層學生而言,他們在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的理解和運用上都有一定的欠缺。以這類學生為目標群體的教學在物理概念的解析和物理公式的應用的典型示例必不可少,而例題的講解一方面可以作為概念的講解中的應用講解,加深學生們對于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例題的講解可以在講解過程中讓學生對于公式的應用方式、答題思路、解題過程都有所了解,在之后的題目中可以作為參考。本文我們將從講解公式,深化公式和概念的理解;整理解題思路,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拓展延伸,幫助學生靈活運用三方面來敘述精當例題講解。
一、講解公式,深化公式和概念的理解
A層學生的物理基礎相對薄弱,對于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的理解不準確、不透徹,不能很好地運用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不能從題目中獲取已知信息。對于這類學生而言,教師幫助他們理解物理概念是重中之重,在講解例題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例題中的內容來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通過題目中物理變量的求解過程來幫助學生理解物理公式的含義以及這個物理公式的使用方法。
比如在進行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章節(jié)講解的時候,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反射的作用,不能很好地理解反射存在的地方,適用的例子,以及哪些地方一般存在反射現(xiàn)象。那么教師可以根據(jù)例題中的例子來講解哪些情況會用到反射,比如鏡面,水面都會存在反射,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反射要怎么畫,在黑板上向同學們展示例題的解題過程,讓學生明白反射過程的繪制方法,通過例題的講解強化學生對于反射概念的理解。再比如對于電路的講解,電路的知識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電路的知識不能說很難但也不能說很簡單,重要的分壓和分流概念的掌握程度對于電路的掌握程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分壓和分流概念又不是很容易講解,所以教師可以結合例題來講解整個概念。比如,教師可以給出一個串聯(lián)電路的例題讓學生根據(jù)題目中的電路列出計算公式 U=U1+U2和I=U/R,I=I1=I2,來計算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和每個電阻對應的電壓。給出一條并聯(lián)電路可以根據(jù)題目讓學生根據(jù)題目中的電路列出計算公式I=I1+I2和I=U/R,U=U1=U2,來計算并聯(lián)電路每個分路對應的電流。這樣的講解通過例題為概念找到了合適的應用場所,通過題目加深了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通過例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物理概念和公式。
二、整理解題思路,引導學生舉一反三
物理題目中我們常聽到解題思路這一個說法,其實物理題目就是物理概念和公式的應用,縱使應用場景千變萬化,物理規(guī)律,物理公式是固定不變的。我們常說以不變應萬變,物理題目的解題亦是如此,一個物理概念和一個物理公式描述了大千世界中萬事萬物的道理。如果教師可以根據(jù)本章的教學內容以及例題幫助學生整理出解題思路,學生就可以根據(jù)這個解題思路來解決很多本章節(jié)的題目,對于A層學生而言,簡單題目是首先要學會的題目,而簡單題目的一個共性就是一般都是概念的直接應用,公式的直接應用,這類題目的解決一般用固定的模式和固定的公式稍加變化就可以解決。
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力學教學了,這里面教學中受力分析必不可少,對于A層學生,幫助他們快速掌握力學部分簡單題目的有效方法就是教給他們做受力分析。受力分析類型的題目教師可以嘗試運用例題來幫助學生整理解題步驟,教師帶領學生們一起解題,幫助學生了解每一步該怎樣做,各種問題該如何求解。
以物理學力學部分最簡單的題目為例,這種題目一般會讓學生分析物體受到的各種力,之后再找到各個力的大小、方向關系,這種題目的入手點就是物體的受力分析,常出現(xiàn)問題的地方就是忽略了某個作用力。這種問題的求解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解題步驟,讓學生按照解題步驟來求解題目。比如,教師給出分析步驟,一般是先找重力,之后根據(jù)物體還與哪些其他物體產(chǎn)生了相互作用做出相應的力的示意圖,這個相互作用可以從是否相對運動或有運動趨勢——摩擦力、是否有支撐——支持力、是否相互擠壓——壓力、是否相互吸引——吸引力、是否相互推拉——推力拉力等等,讓學生找到一個分析的入口,就能更快地分析出受力情況。對于感覺存在的但又不敢確定的力,可以采用先假設力是存在的,然后去找施力物體,能找到——假設成立,找不到——假設不成立,以這樣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對A層學生,教師要安排明確的分析步驟,幫助他們提煉解題思路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找到題目的入手點,解決題目。
三、拓展延伸,幫助學生靈活運用
教師精講例題不是為了讓學生會這一個題目,而是要學生會這一類題目,不然例題的講解意義會大打折扣。為了讓例題的講解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講完一個例題之后一定要找出幾個相似的例子,讓學生根據(jù)講解的例題來求解拓展出的幾個例子。
比如,在進行力學教學的時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果題目中有兩個物體,就可以讓學生分析另一個物體的受力情況,一方面讓學生熟悉解題步驟,另一方面又幫助學生理解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概念,還可以找一些其他的不同的物體或者同一個物體的不同受力,或者直接在原始題目上做出變形,給學生拓展一些題目,讓學生熟悉解題過程。在電路的解題中可以給學生變化電路,或者變化已知量讓學生嘗試求解電路。通過這樣的拓展延伸,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解題步驟以及公式的使用方法。
對于A層學生的教學,教師需要著重加深其對于概念的理解以及公式的運用;以例題為依托,幫助學生提煉解題方法,規(guī)范解題步驟;根據(jù)例題做出適當?shù)耐庋?,指導學生解決類似的題目,幫助學生靈活運用解題步驟,轉換解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