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本香
(山東省淄博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山東 淄博 255067)
慢性心力衰竭病情易反復發(fā)作,往往是各類心血管疾病發(fā)展的最終結果,患者臨床癥狀呈進行性加重,嚴重損害了患者正常生活[1]。此外,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較高死亡率,因此臨床護理過程中不僅要控制疾病進一步惡化,還要盡量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本文選擇了14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詳細分析了綜合護理干預對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文所示。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于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8 月之間收治的140 例慢性心衰患者,將所有患者依據拋硬幣方法隨機分為兩組,各組70 例。對照組中女36 例,男34 例;年齡53-78 歲,平均(66.19±3.33)歲;病程2-10 年,平均(6.19±2.13)年。研究組中女33 例,男37 例;年齡55-78 歲,平均(66.68±3.01)歲;病程3-10 年,平均(6.29±2.08)年。本次研究已經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許可,患者組間基本資料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合理調整靜脈滴液滴速及吸氧量,告知相關注意事項。研究組慢性心衰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①睡眠護理:慢性心衰患者往往伴隨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礙癥狀,因此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安全的治療環(huán)境,并告知患者盡量取右側臥位入睡,避免情緒激動。②飲食護理:密切關注患者每日鹽攝入量,嚴格制定飲食規(guī)則,對于中度患者每日鹽攝入量不應超過3 g,輕度患者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6 g;在早餐之前測量患者體重,若患者近3 天內體重增加2 kg,說明有輕度水鈉潴留癥狀發(fā)生,因此應告知患者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選擇高維生素類和高蛋白類食物[2]。③運動護理:依據患者病情及身體素質制定個體化運動方案,對于心功能二級患者,指導其在走廊、陽臺等地方活動,并逐漸增加運動量;對于心功能三級患者,應指導其在床邊進行簡單活動,保證患者可以隨時休息;對于心功能四級患者,應指導其在床上進行肢體活動。④心理護理:慢性心衰患者因為病情反復發(fā)作,病程較長,不僅身體要承受巨大壓力,對精神和心理也會產生較大影響。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應及時針對其心理狀態(tài)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加強交流溝通,建立友好的護患關系,減輕患者心理負擔。⑤用藥指導:在患者用藥之前,護理人員應就按時用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藥物的作用及用法用量等進行重點講解,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用藥習慣,從而控制病情進一步發(fā)展。
1.3 評價標準。觀察并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以及心功能。其中生活質量采用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調查量[3]表進行評定,包括疾病癥狀、社會關系以及體力限制等3 個維度,分數(shù)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護理滿意度應用自制量表調查;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室舒張末徑、左室射血分數(shù)以及6 min 步行距離。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研究中將所有數(shù)據均輸入SPSS 23.0軟件包中,組間生活質量評分、心功能指標水平等數(shù)據比較均予以t 檢驗,組間護理滿意度比較予以卡方檢驗,P<0.05表明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詳細數(shù)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n(%)]
2.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分析。研究組患者6 min 步行距離、左室舒張末徑以及左室射血分數(shù)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shù)據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分析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分析
組別 左室舒張末徑(mm)6min 步行距離(m)對照組(n=70) 55.46±5.39 58.67±3.26 471.61±22.06研究組(n=70) 50.13±3.20 61.49±3.47 516.84±28.46 t 7.1141 4.9554 10.5092 P 0.0000 0.0000 0.0000左室射血分數(shù)(%)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分析。研究組患者體力限制、疾病癥狀、社會關系等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及總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shù)據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分析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分析
組別 疾病癥狀 社會關系 體力限制 總分對照組(n=70) 9.78±1.56 7.16±1.28 16.25±1.84 31.09±4.16研究組(n=70) 6.31±1.22 5.21±2.03 11.03±1.08 22.86±3.86 t 14.6596 6.7982 20.4700 12.1334 P 0.000 0.0000 0.0000 0.0000
慢性心衰在老年群體中非常常見,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老年人年齡較高,身體對陌生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顯著降低,各項器官組織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衰竭,最終導致心臟負擔過重[4]。目前臨床治療慢性心衰主要以綜合療法為主,但是患者的護理工作也非常重要。以往臨床護理干預僅僅重視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程度,護士了其方面的指導干預,因此護理效果也不理想[5]。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輕或消除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情緒,指導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用藥習慣和生活習慣,規(guī)避不良因素,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6]。大量臨床研究顯示,在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實施專業(yè)的健康宣教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疾病死亡率,在患者出院后予以定期隨訪干預,指導患者家屬進行科學護理,也能進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7]。
本次研究以140 例慢性心衰患者為例,分別對研究組和對照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和常規(guī)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心功能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升,且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率也更高,均提示了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心衰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總而言之,在慢性心衰患者護理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一方面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其心功能,另一方面還能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效果較高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