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甲,廖照亮
(1.蒼南縣第二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浙江 溫州 325802;2.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蒼南醫(yī)院,浙江 溫州 325802)
H型高血壓是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常見類型,患者常合并有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顯升高(Hcy≥10 μmol/L),Hcy異常增高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使血管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wěn)定[1]。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中的葉酸成分是Hcy代謝的輔酶,可加速Hcy的甲基化降低血液中Hcy水平,具有降壓和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的雙重效果[2]。阿托伐他汀是人工合成他汀類藥物,為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 還原酶抑制劑,有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Hcy的作用[3]。本研究觀察了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對老年H型高血壓患者血壓、血脂以及頸總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的影響,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的影響,為治療方案的優(yōu)化提供臨床依據。
篩選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老年H型高血壓患者100例,H型高血壓診斷符合《H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6]標準。入選標準:①具備H型高血壓診斷者;②60<年齡<75歲;③且超聲檢查顯示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1.2 mm;④近1個月內未給予H型高血壓相關治療;⑤患者知情,且簽署協(xié)議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急性冠脈綜合癥、心力衰竭、糖尿病以及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②精神性疾病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體質過敏者;⑤臨床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判斷者。將納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0例,對照組療程中不配合用藥1例。對照組(49例):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齡61~72歲,平均(67.31±8.29)歲;體質量指數(shù):(25.49±4.03)kg/m2;IMT(2.33±0.29)mm;病程2~7年,平均(5.03±0.62)年;24 h平均收縮壓(155.41±18.51)mmHg;24 h平均舒張壓(86.82±10.82)mmHg;血Hcy(17.91±2.35)μmol/L;吸煙史:29例;藥物使用史:阿司匹林使用20例,他汀類藥物使用18例。治療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62~71歲,平均(66.95±8.99)歲;體質量指數(shù):(25.39±4.31)kg/m2;IMT(2.39±0.33)mm;病程1.5~7年,平均(5.15±0.65)年;24 h平均收縮壓(155.27±18.71)mmHg;24h平均舒張壓(86.67±11.17)mmHg;血Hcy(17.78±2.19)μmol/L;吸煙史:31例;藥物使用史:阿司匹林使用22例,他汀類藥物使用19例。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
對照組:給予馬來酸依那普利片(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32026568),1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051408),20 mg/次,1次/d,晚餐后半小時口服。治療組:給予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深圳奧薩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103723),口服,1片/d;阿托伐他汀鈣片(立普妥,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051408),20 mg/次,1次/d,晚餐后半小時口服。兩組病例連續(xù)治療12個月。
①兩組血壓水平:采取動態(tài)血壓監(jiān)護儀檢測患者的24h動態(tài)血壓。②兩組IMT 采取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查雙側頸動脈,測量頸總動脈分叉處的IMT。③兩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晨起抽取空腹肘靜脈血,采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④兩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晨起空腹下抽取患者外周血,離心取血清,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測定。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用±s表示);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24 h平均收縮壓和24 h平均舒張壓明顯下降(P<0.01);治療組治療后24 h平均收縮壓顯著少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s)mmHg
表1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s)mmHg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1。
組別 n 時間 24h平均收縮壓 24h平均舒張壓對照組 49 治療前 155.41±18.51 86.82±10.82 49 治療后 131.77±15.43a 78.25±11.31a治療組 50 治療前 155.27±18.71 86.67±11.17 50 治療后 128.05±14.68ab 78.05±9.92ab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頸動脈IMT和LDL-C明顯降低(P<0.01);治療組治療后患者的頸動脈IMT和LDL-C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頸動脈IMT和LDL-C比較(±s)
表2 兩組頸動脈IMT和LDL-C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1。
組別 n 時間 IMT(mm) LDL-C(mmol/L)對照組 49 治療前 2.33±0.29 2.95±0.39 49 治療后 1.49±0.18 2.52±0.29a治療組 50 治療前 2.39±0.33 2.99±0.41 50 治療后 1.19±0.17b 2.04±0.22ab
治療后,兩組血清H c y和h s C R P水平明顯降低(P<0.01);治療組治療后血清Hcy和hsCR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Hcy和hsCRP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血清Hcy和hsCRP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1。
組別 n 時間 Hcy(μmol/L) hsCRP(mg/L)對照組 49 治療前 17.91±2.35 2.79±0.40 49 治療后 14.09±1.85a 1.76±0.21a治療組 50 治療前 17.78±2.19 2.85±0.34 50 治療后 10.11±1.52ab 1.21±0.16ab
H型高血壓患者合并血清中Hcy含量增高,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為復方制劑,為馬來酸依那普利和葉酸的組合,其中馬來酸依那普利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和降低血管緊張素Ⅱ水平,降低外周阻力達到降壓效果;葉酸是體內甲基的重要供體,葉酸缺乏可阻礙Hcy再次甲基化,甲基四氫葉酸生成減少,使Hcy水平升高[5]。因此,馬來酸依那普利和葉酸兩者合用可發(fā)揮降壓和改善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阿托伐他汀除了調脂作用外,具有抑制炎癥相關因子、改善內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和穩(wěn)定斑塊等作用[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患者24平均收縮壓、IMT、LDL-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可明顯降低老年H型高血壓患者的血壓、IMT以及LHD-C。
Hcy通過紊亂脂質過氧化、一氧化氮代謝、血管內皮功能及增高血小板的黏附性等途徑,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毒性效應,導致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Hcy水平異常升高是H型高血壓患者頸IMT的獨立危險因子[7]。人體內Hcy升高通過促進脂蛋白氧化,活化炎癥反應,hsCRP明顯升高,hsCRP結合脂蛋白激活補體系統(tǒng),促使大量炎癥遞質和氧自由基釋放,損傷血管內膜,使血管痙攣,導致血管內壁的不穩(wěn)定斑塊發(fā)生脫落,誘發(fā)形成動脈粥樣硬化[8]。研究發(fā)現(xiàn)[9],Hcy和hs-CRP 水平在H型高血壓患者中明顯高于非H型高血壓患者,且Hcy與hs-CRP在呈正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可能通過改善患者體內的炎癥反應,發(fā)揮治療作用。
綜上,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可明顯降低老年H型高血壓患者的血壓、IMT和LHD-C水平,且可顯著降低Hcy和hsCRP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