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
世界上歷時最長的工人罷工當屬1925年6月19日爆發(fā)的省港大罷工。它持續(xù)16個月,承載著愛國情懷,以組織之嚴密、領導之堅強、規(guī)模之巨大、影響之深遠的特點被永載于國際工人運動史冊,在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史上寫下可歌可泣的一頁。書寫這一偉大篇章,凸顯了黨的領導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斗爭策略的偉大力量和深遠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省港大罷工是由中國共產黨組織發(fā)動的。從罷工前的籌備,到罷工發(fā)動,再到罷工過程中與帝國主義不屈不撓的斗爭,最后到省港大罷工的勝利結束,中國共產黨一直是罷工的領導核心,始終發(fā)揮著領導作用。
首先是罷工前的準備。省港大罷工的直接導火線是英帝國主義1925年5月30日在上海制造的五卅慘案。英租界巡捕開槍掃射示威游行的民眾,當場死傷數(shù)十人。中共中央廣州臨時委員會和中共廣東區(qū)委根據(jù)中央關于聲援上海人民斗爭的指示,決定指派鄧中夏、孫云鵬、楊匏安等人前往香港,與已在香港的共產黨員黃平、蘇兆征等商議罷工的問題。據(jù)黃平回憶:“整個罷工的準備工作都是由鄧中夏和蘇兆征(領導)進行的?!睘榱思訌妼ο愀鄯矫娼M織發(fā)動罷工工作的領導,中共中央廣州臨時委員會指定鄧中夏、黃平、楊殷、楊匏安、蘇兆征5人組成黨團,組織罷工的發(fā)動。
其次是罷工的發(fā)動。在蘇兆征等人帶領下,香港海員、電車和印務工人于1925年6月19日正式打響這次反帝罷工斗爭的第一炮。由蘇兆征等參與和主持起草的罷工宣言指出:“中國自從鴉片戰(zhàn)爭以后,帝國主義除了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侵略以外,還要加以武力的屠殺,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們?yōu)槊褡宓纳媾c尊嚴計,明知帝國主義的快槍巨炮可以制(致)我們的死命,然而我們亦知中華民族奮斗亦死,不奮斗亦死;與其不奮斗而死,何如奮斗而死,可以鮮血鑄成民族歷史之光榮。所以我們毫不畏懼,愿與強權決一死戰(zhàn)?!?/p>
再次是罷工過程。罷工伊始,港英當局震驚,鎮(zhèn)壓罷工工人。半個月左右,參加罷工且離開香港的工人超過20萬人。為了更有效地組織廣大罷工工人同仇敵愾地對付英帝國主義及各種反動勢力,鄧中夏、林偉民、蘇兆征等領導人決定成立堅強且健全的組織機構——省港罷工委員會,它是中國共產黨通過中華全國總工會領導的革命群眾組織,7月3日,林偉民主持了第一次會議,在工人運動中擁有良好威望的蘇兆征被選為罷工委員會委員長,兼任財政委員會委員長。為了加強黨對罷工斗爭的領導,中共廣東區(qū)委決定在罷工委員會中成立中國共產黨黨團委員會,作為罷工斗爭的領導核心。初時指定李森為書記,由馮菊坡、劉爾嵩、施卜、林偉民、李森、陳延年6人組織黨團;鄧中夏、黃平、陳延年等先后由香港返回廣州,黨團隨之擴大。每晚開會一次,對罷工事宜作出決策。為了有效確保罷工斗爭的勝利,罷工委員會及時擴充了1922年香港海員罷工期間成立的工人糾察隊,成為罷工委員會直接領導下堅決貫徹其意志的、捍衛(wèi)廣大罷工工人利益的、敢于與帝國主義和反動勢力作斗爭的革命隊伍;成立罷工的最高議事機關——罷工工人代表大會,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各行業(yè)罷工工人按人數(shù)比例選出代表,重大事情經集體討論決定,保證罷工的各項政策和策略的貫徹執(zhí)行。由于各項工作有序推進,1926年6月19日,罷工委員會組織5萬人集會紀念反帝罷工一周年,蘇兆征在會上總結罷工斗爭的成效時說:“英帝國主義受重大之打擊,現(xiàn)今損失已達14億元?!彼€發(fā)表《去年今日》 的文章,指出:“省港的大罷工,使帝國主義受無限之損失,至今喘不過氣來?!?/p>
最后是罷工結束。由于北伐戰(zhàn)爭的深入進行,武漢成為革命中心,省港罷工成為次要的局部問題,中共廣東區(qū)委和省港罷工委員會經過慎重研究和討論,決定結束罷工。1926年9月30日,蘇兆征主持召開省港罷工工人代表大會第一六六次會議,討論變更罷工政策,結束封鎖香港的決議。10月10日,蘇兆征代表省港罷工委員會召集廣州各界群眾大會,正式宣布從是日起停止封鎖香港和結束罷工的決定。至此,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初期圓滿完成了省港大罷工的組織、領導任務,使黨的政治威信得到巨大提升,為后續(xù)開展無產階級革命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
工人階級為主力
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世界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先后入侵中國,中國淪為帝國主義國家的半殖民地。他們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劃分勢力范圍,搜刮財富,掠奪資源,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從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夜,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從以鴉片為代表的商品輸出轉變?yōu)橐耘d辦船舶制造業(yè)和輪船公司等為主要方式的資本輸出。由外國資本、中國早期的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共同催生的就是中國的工人階級,他們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帶來苦難的主要承受者,因此,他們也最早通過各種工人運動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
1922年1月12日爆發(fā)的香港海員大罷工為期56天,鄧中夏稱贊“香港海員首先便掀起中國第一次罷工高潮的第一怒濤”。這次罷工由當時還不是共產黨員的蘇兆征、林偉民等組織和發(fā)動,這為他們與鄧中夏等共產黨員組織和發(fā)動省港大罷工積累了斗爭經驗和群眾基礎。1925年6月19日,香港海員、電車和印務工人首先發(fā)動罷工;接著是洋務、起落貨、煤炭工人相繼而起,最后是機器、船塢工人亦宣布罷工,目的在于“達到取消不平等條約、收回租界、收回領事裁判權”。① 罷工工人紛紛乘火車、輪船分道返回廣州。廣州沙面洋務工人亦同時罷工。在領導省港大罷工時,蘇兆征說:“工人階級團結,便是力量團結……我們一定要像俄國一樣,不分地方、種族、國界,團結起來,奪取資產階級政權,才是我們的勝利。”② 在蘇兆征、鄧中夏、林偉民的卓越領導下,加上各地千萬工人募集而成的一筆筆捐款的資金支持和各地的“工人后援會”,加入罷工行列的香港工人迅猛增多。當年6月23日,英、法等國軍隊在廣州制造的沙基慘案引發(fā)了罷工狂潮,6月底的罷工人數(shù)達到25萬人,形成一股氣勢磅礴的革命洪流,向著帝國主義沖擊。
1926年6月19日,罷工工人集會紀念罷工一周年,蘇兆征撰寫發(fā)表《去年今日》 一文,指出:“沙基以及‘五卅以后各地大屠殺,中國人民所給予帝國主義的回答,便是到處發(fā)生反帝國主義的運動……罷市、罷工、罷課各種運動乃至風靡于全國……上海的罷工使全國民眾都起來?!边@足以證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省港大罷工給予英帝國主義和資產階級以沉重打擊,各行業(yè)工人的內部團結極大程度上確保了罷工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