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傳寶
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今年是第30個助殘日。從1991年5月15日開始實施,全國每年都進行“助殘日”活動。多年來,國家采取多項措施,從各個層面關(guān)愛殘疾人。另一方面,殘疾人自強不息,自尊、自信、自立,為社會作出貢獻。
一支粉筆,兩根拐杖,三尺講臺,四季耕耘,臨沂市啟陽小學殘疾教師蘇國泉36年教書育人,從單拐到雙拐,從青年到中年,初心不改,誨人不倦,大家親切地稱他為“拐杖老師”。
蘇國泉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但他身殘志堅,從小立志要做一名教師,刻苦學習。1982年,因身體殘疾,他與高考失之交臂,但他依然懷揣著成為一名老師的夢想。功夫不負有心人,1984年,他成為一所村辦小學的代課老師,當他拄著雙拐走上講臺的那一刻,心潮澎湃。面對一雙雙單純求知的眼睛,聽著他們稚氣地叫自己“老師”,蘇國泉感到無比的幸福自豪。他滿腔熱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去。油印試卷、批改作業(yè)、輔導(dǎo)學生……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他的真誠贏得了同事和學生的信任。因工作出色,1986年蘇國泉被學校推薦參加脫產(chǎn)進修考試,并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但是,由于身體缺陷,他再次失去這次寶貴的機會。蘇國泉沒有氣餒,仍自強不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兩年后他終于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山東省臨沂師專破格錄取,畢業(yè)后成了一名在編教師。
“人需要有夢想,除了拐杖,我跟其他人沒什么不一樣!” 蘇國泉由衷地說。執(zhí)教36年,蘇國泉愛校如家,愛生如子,從沒因身體原因提出任何特殊要求。2017年,年近五旬的蘇國泉意外骨折。考慮到他的身體情況,學校安排他做圖書管理員。當看到學校教師不足時,他請求繼續(xù)教課,承擔畢業(yè)班的數(shù)學課。為了方便蘇國泉上課,學校想為他教的班級調(diào)整樓層。他婉言謝絕了,他不愿意因為自己這樣“興師動眾”,堅持拄著雙拐一步一步爬上四樓為孩子們上課。
周圍的人遇到困難,蘇國泉總是傾力相助。新聘任的年輕老師沒有教學經(jīng)驗,蘇國泉就手把手地教他們?nèi)绾沃v課才能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如何交流才能讓孩子們敞開心扉,其他老師忙不過來,蘇國泉總是主動去幫忙。他常說,我們的學校就像一個大家庭,身邊的同事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三尺講臺,36個春秋,從黑發(fā)到銀發(fā)斑駁,蘇國泉拄著拐杖走得堅定而從容,他的腋窩磨出了厚厚的老繭,胳膊肘也已嚴重變形,但他無怨無悔。他送走了20多屆畢業(yè)生。很多學生攻讀了碩士、博士學位,成了機關(guān)干部、企業(yè)家。他為學生們驕傲,他本人也獲得了各種榮譽?,F(xiàn)在,蘇國泉依舊拖著殘疾的身軀,奮戰(zhàn)在他摯愛的講臺,用拐杖支撐起一片教書育人的艷陽天。
(編輯/陳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