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傳染病醫(yī)院,遼寧 阜新 123000)
結核病是威脅人體健康的一大傳染性疾病,當病情加重時,會合并系列并發(fā)癥,進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專家表示,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導致的通過空氣傳播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是伴隨人類歷史最長、造成人類死亡最多的健康殺手。究其結核病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連續(xù)咳嗽咳痰超過兩周以上,部分患者還會伴有胸痛、全身無力和食欲下降等其他癥狀,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會造成消極影響。因此,在臨床中對結核病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的同時,采取有效護理手段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也顯得極為重要。研究證明,循證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整體護理質量[1]。本文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危重結核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循證護理在此類疾病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在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選擇入我院進行危重結核病治療的患者90例為研究樣本。以數(shù)字抽簽法,按照奇偶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45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共有23例,占比51.11%;女性患者共有22例,占比48.89%?;颊吣挲g的最大值為75歲,最小年齡值為20歲,平均年齡為(57.12±4.28)歲;疾病類型:有24.44%(11/45)患者為粟粒性肺結核,13.33%(6/45)患者為結核性胸膜炎合并胸腔積液,15.56%(7/45)患者為結核性腦膜炎,11.11%(5/45)患者為結核合并肺源性心臟病,15.56%(7/45)患者為肺結核合并肺部感染,20%(9/45)患者為肺結核合并支氣管擴張。觀察組中,男性患者共有24例,占比53.33%;女性患者共有21例,占比46.67%。患者年齡的最大值為76歲,最小年齡值為20歲,平均年齡為(57.09±4.22)歲;疾病類型:有26.67%(12/45)患者為粟粒性肺結核,11.11%(5/45)患者為結核性胸膜炎合并胸腔積液,17.78%(8/45)患者為結核性腦膜炎,8.89%(4/45)患者為結核合并肺源性心臟病,17.78%(8/45)患者為肺結核合并肺部感染,17.78%(8/45)患者為肺結核合并支氣管擴張。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與體征均符合結核病的診斷標準;患者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及家屬同意的情況下,自愿參與此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腦腎等系統(tǒng)性疾?。虎诰裣到y(tǒng)存在障礙;③依從性低。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較大的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保持患者病房環(huán)境的干凈和衛(wèi)生。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給予患者循證護理,主要干預措施為:第一,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如家庭狀況、經濟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分析影響結核病治療的相關因素,如既往病史、禁忌證和過敏史等,結合患者的基本情況,分析和評估在護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護理問題[2]。通過研究分析,將高熱、壓瘡和排痰困難等三大問題作為循證護理的重點;第二,構建循證護理小組,由本院資歷較深、專業(yè)能力較強的護理人員組成,自主選舉中一名小組長。隨后,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對循證護理的可行性和實用性進行論證。第三,護理干預:①排痰困難干預:提醒患者在治療期間注意飲水,對口腔或呼吸管內的痰液進行有效稀釋。針對痰液較為黏稠的患者,可給予患者超聲霧化,來達到稀釋痰液的目的。在超聲霧化期間,可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適量的溫開水,避免患者的痰液過于干燥,不利排出。隨后,護理人員可輕拍患者的背部,提醒并指導患者進行正確排痰。②壓瘡護理:提醒并協(xié)助患者合理變換體位,在進行翻身時,可將軟枕放置在患者的兩膝間、腰部、肩胛骨等部位間,并對相關部位進行有效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對于皮膚出現(xiàn)局部紅腫的患者,可給予患者涼液墊,并保持床單和病房環(huán)境的整潔衛(wèi)生,降低甚至避免患者出現(xiàn)壓瘡。③高熱護理:合理控制患者病房內的溫度和濕度,將溫度保持在18~22 ℃之內,濕度維持在55%~65%;借助冰袋,對大血管的分布區(qū)域處進行冰敷。對于中樞性高熱患者,可給予患者葡萄糖低溫液體的同時,對患者實施亞低溫管理。針對費中樞性高熱的患者,可在對患者進行物理降溫的同時,給予患者地塞米松等藥物治療[3]。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進行比較,包括退熱時間和排痰困難改善時間[4]。對比兩組患者的壓瘡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度。向患者分發(fā)調查問卷,總分為100分。其中,≥90分的患者為非常滿意,80~90分的患者為滿意,<80分的患者為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借助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對本文的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選擇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應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觀察組退熱時間和排痰困難改善時間等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s)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s)
2.2 兩組患者的壓瘡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度分析:對照組中,發(fā)生壓瘡的患者數(shù)共有14例,發(fā)生率為31.11%;觀察組中,僅有1例患者發(fā)生壓瘡,發(fā)生率為2.22%,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對照組中對護理干預措施感到不滿意的患者數(shù)有12例,多于觀察組10例,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壓瘡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度分析[n(%)]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以肺結核最為常見,可通過咳嗽、打噴嚏等方式產生飛沫,導致其他人受到傳染。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每個人都有可能感染結核桿菌而患上結核病。在此情況下,我們更應該重視結核病的有效預防和對癥治療。循證護理是在循證醫(yī)學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指導護理實踐的科學工作方法,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護理實踐的各個領域,對提高護理服務質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循證護理以證據(jù)為核心,通過分析研究成果,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因解決問題的高效性,可顯著提升整體護理質量,獲得了眾多醫(yī)學人士和患者家屬的接受和認可[5-6]。結核病作為一種慢性傳染病,需要長期的服用藥物來控制病情的發(fā)展。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證實,僅僅依靠臨床用藥對結核病患者進行癥狀改善和病情控制,療效并不理想[7]。有研究證明,在危重結核病護理中,高熱、排痰困難和壓瘡是長期以來的護理難點,極不利于危重結核病患者的機體康復[8-10]。循證護理在危重結核病中的應用,通過分析患者的基本情況,提出護理難點,構建循證護理小組,再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如高熱、排痰困難等[11-13],在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也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支起一把強有力的保護傘。本文結果顯示,在退熱時間和排痰困難癥狀改善時間等方面,觀察組的所用時間分別為(1.76±1.03)d、(2.79±1.26)d,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P<0.05;同時,對照組的壓瘡發(fā)生率為31.11%(14/45),與觀察組的2.22%(1/45)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P<0.05。另一方面,觀察組中共有43例患者對護理干預措施較為滿意,總滿意度為95.56%,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同樣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危重結核病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在總結出護理難點后,構建護理小組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干預,在緩解患者高熱、排痰困難和壓瘡等不良癥狀方面,價值明顯,值得臨床中擴大應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