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毅
我們今天要解的字是天干的最后一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癸字。癸字的甲骨文字形像個花瓣兒,更像一把伸出三個尖的長矛,周代稱之為三鋒矛。三鋒矛很可能就是三股叉子的前身,就是斧鉞鉤叉的那個叉子。只是叉子的三個尖是朝一個方向的,而三鋒矛的那三個尖是朝三個方向的,所以《說文解字》說,癸像水從四方流入地中之形,這是從小篆的字形來看。許慎沒見過甲骨文,從甲骨文、金文到小篆字體一路演變的字形來看,癸字的本意,應(yīng)該就是兵器,但是因為它被假借為天干的最后一位,為了避免混淆,干脆另造了一個會意字,就是在癸的右邊加一個兵戈的戈,這樣出來了一個新的字戣。戣就是三鋒矛的意思,而癸作為兵器的本意,從此也就消失了。
但是為什么把癸假借為天干地支之一呢?因為前面說了,它形似花瓣,準(zhǔn)確一點說就像冬天的雪花,六個瓣。與《河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說法暗合。所以《說文解字》里邊許慎說:“癸,冬時,水土平,可揆度也?!本陀辛讼旅娴闹复P(guān)系。于時為冬,方位在北,五行屬水,成為癸水。癸水在天是冬天的雪花,在地就是桂林的漓江,古人把漓江叫癸水?!豆鹆止袍E》這本書曾有這樣的話:“癸水繞東城,永不見刀兵。”那么癸水在人呢,就是腎所藏的精氣。在女子呢,就是專指月經(jīng)。因為它是天乙之氣,下而為水。所以又叫天癸。《黃帝內(nèi)經(jīng)》說:“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時下。陰陽交,故能有子。”漢字同音,往往同義,所以這個癸又通歸,歸來的歸。宇宙萬物是變化而成的,所以天一生水,水變歸易,易經(jīng)的易,萬法歸宗,由癸又回歸到甲,又開始一個新的生命周期。
這個癸還是個部首字,就是癸下面去天,留一個癸字頭。這個字兒念bo,它是兩個腳分開立正的姿勢。有不少含這個部首的字,比如祭祀的祭,登山的登,葵花的葵等。
天干實際上是宇宙能量的縱向分布,是從正無窮到負(fù)無窮的生命之氣的流動和生命形式的呈現(xiàn),也就是豎著寫的一字。中國文字為什么要豎著寫呢?因為這符合生命流動的規(guī)則。人體的經(jīng)脈,特別是十二正經(jīng),都是縱向分布的,而人在地球表面上是橫向運動的。橫向運動切割縱向磁場的磁力線,從而產(chǎn)生生物電電流。這是最初級的物理學(xué)的常識,所以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講天干,都把它歸結(jié)到人的身體上,比如他說甲像頭,乙像頸,丙像肩,丁像心,戊像脅,己像腹,庚像臀,辛像骨,壬像脛,癸像足。聽起來有些牽強附會,但是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到,他把生命的太乙之氣從上到下在人體的流動和轉(zhuǎn)化作了一番描述。盡管描述欠妥,但精神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