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發(fā) 辛均平 丁鵬舉 王世輝 王江北 汪彎彎 瞿明仁 許蘭嬌
(江西農業(yè)大學 江西省動物營養(yǎng)重點實驗室/飼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45)
甜菜堿最早在歐洲被發(fā)現,主要存在于甜菜的糖蜜中,普遍存在于動植物體內,其化學結構與氨基酸相似,又被稱作三甲基甘氨酸,屬于季胺堿類物質[1]。微生物中有許多種甜菜堿的代謝分解途徑,最常見的代謝途徑是將甜菜堿轉化為甘氨酸,并且甜菜堿可以作為應激保護劑或細胞中的酶穩(wěn)定劑,用以抵抗外界的不良影響[2-3]。有報道稱,甜菜堿可以提升畜禽動物對熱應激的潛力,從而提高畜禽動物的生產力及免疫力[4-5]。甜菜堿還可以作為甲基供體、能夠促進動物脂肪代謝、改善機體蛋白質的利用率,在物質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添加適量的甜菜堿對生物以及環(huán)境不會產生危害[1,6]。研究表明,在豬及禽類日糧中添加甜菜堿改善了酮體的質量,并且顯著提高了其生長速率及對飼料的利用效率[7-10]。但是,由于瘤胃動物生理上獨特的性質,導致甜菜堿在反芻動物中的應用區(qū)別于豬和禽類動物[11]。甜菜堿對于瘤胃微生物及其發(fā)酵功能的影響相關報道較少,因此,本試驗的目的在于探究甜菜堿對錦江黃牛瘤胃體外各發(fā)酵參數的影響,為甜菜堿在錦江黃牛的飼養(yǎng)方面的應用提供基礎理論依據。
甜菜堿購買于山東某公司,純度≥99%。
參照Menke等(1988)[12]瘤胃體外發(fā)酵技術,0.1 ml微量元素(A),208.1 ml 緩沖液(B),205.1 ml 常量元素溶液(C),1.0 ml 刃天青溶液(D),520.2 ml 蒸餾水中通入CO2氣體使其達到飽和狀態(tài),維持溫度在39 ℃穩(wěn)定,加入62.4 ml 還原液(E,現配現用),持續(xù)通入CO2氣體至溶液由淡藍色轉為無色。
A、B、C、D、E各溶液按照表1進行配制。
表1 緩沖液組成
錦江黃牛3 頭(體重大約為350 kg),都裝有瘤胃瘺管。采用單欄飼養(yǎng),日飼喂兩次(8:00和18:00),自由飲水,基礎日糧配方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2。
1.4.1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單因素設計,共5組,每組3個重復。甜菜堿在日糧中的添加水平為0(對照組)、4、8、12、16 mg/g。
1.4.2 瘤胃液的采集
在晨飼前,將瘤胃液采集裝置放入瘤胃瘺管,在瘤胃上下前后4個部位分別采集等量的瘤胃液,混合均勻。將剛采集的瘤胃液快速裝入已預熱至39 ℃、充滿CO2、且經過滅菌處理的保溫瓶中,裝滿采集液后立即蓋上保溫瓶蓋,迅速帶回實驗室。將剛采集的瘤胃液在使用4層紗布過濾后,持續(xù)通入二氧化碳5 min,即刻分裝到已經預熱至39 ℃,并且裝有培養(yǎng)物底物(基礎日糧0.5 g)和緩沖液(40 ml)的培養(yǎng)瓶中,每個培養(yǎng)瓶中加20 ml瘤胃液,打開振蕩開關,進行培養(yǎng)。
表2 基礎日糧配方及營養(yǎng)水平
1.4.3 樣品預處理
培養(yǎng)24 h 后,用冰塊停止發(fā)酵0.5 h,隨后測定瘤胃液pH 值,接著將培養(yǎng)物用尼龍布進行過濾,濾液-20 ℃保存,用于瘤胃發(fā)酵參數:揮發(fā)性脂肪酸(VFA)和微生物蛋白(MCP)及氨態(tài)氮(NH3-N)的測定。將濾渣和尼龍布置于6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測定干物質消化率。
1.5.1 發(fā)酵pH值的測定
瘤胃液pH 值采用上海雷磁PHS—3C 型pH 計進行測定,在測定之前要使用pH 值4.01 和pH 值6.8 的標準緩沖液進行校正。
1.5.2 揮發(fā)性脂肪酸(VFA)
采用GC-1690氣相色譜儀(杭州科曉化工儀器設備有限公司)FID檢驗器測定VFA,色譜柱:Nukol毛細管柱(30 m×0.32 mm×0.25 μm);進樣口溫度220 ℃;檢測器250 ℃;柱溫升溫程序:起始溫度60 ℃,然后以20 ℃/min的升溫速率升至190 ℃,保持3 min,進樣口壓力:100 kPa;SPL分流比:20∶1;氣體流速:載氣氮氣(N2)75 ml/min;氫氣(H2)70 ml/min;空氣50 ml/min;進樣量:1 μl。
1.5.3 氨態(tài)氮(NH3-N)
氨態(tài)氮的含量按照馮宗慈等(1993)[13]的改進方法,采用75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
1.5.4 微生物蛋白(MCP)
微生物蛋白采用考馬斯亮藍法,用75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來測定培養(yǎng)液中微生物蛋白的含量。
1.5.5 干物質消化率(IVDMD)
干物質消化率(%)=(m1-m2)/m1×100
式中:m1——樣品的重量;
m2——體外消化后殘渣的重量。
試驗數據用Excel 2003軟件進行初步的處理,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17.0 程序進行分析,多重比較采用Duncan's法。
表3 甜菜堿對發(fā)酵液VFA的影響
由表3 可知,8、12、16 mg/g 添加組總揮發(fā)性脂肪酸、丙酸含量較對照組有所提高,但差異不顯著(P>0.05)。添加量為8、12、16 mg/g 組的乙酸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各試驗組的丁酸含量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提高,而乙酸/丙酸比例隨著添加水平的增加,有降低的趨勢,但差異不顯著(P>0.05)。
從表4可以知道,各試驗組中NH3-N和MCP的含量相比于對照組有所提高,但是差異不顯著(P>0.05)。添加量為8、12、16 mg/g 組的干物質消化率均高于對照組,而各組的pH值無顯著差異(P>0.05)。
表4 甜菜堿對發(fā)酵液NH3-N、MCP、IVDMD、pH值的影響
揮發(fā)性脂肪酸(VFA)能促進反芻動物腸胃運動,抑制腸胃中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在反芻動物中常作為能源供體[14-15],提高VFA 的含量有利于反芻動物的生產。在本試驗中,添加8、12、16 mg/g 的甜菜堿,其總揮發(fā)性脂肪酸、乙酸、丁酸含量相比于對照組有提高,這與前人的研究一致[16]。
干物質消化率反映的是動物對飼料的利用率,研究表明,在湖羊日糧中,添加甜菜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干物質消化率[17]。在本試驗中,添加甜菜堿有提升干物質消化率的趨勢,這與前人的研究一致[18]。反芻動物瘤胃pH值正常范圍一般為6~7,其反映了瘤胃的發(fā)酵情況,對于飼料的消化有著重要的影響[19]。本試驗中,試驗組pH值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各試驗組pH值均處于正常范圍內,未對人工瘤胃內環(huán)境產生不良影響。瘤胃內的氨態(tài)氮是合成微生物蛋白(MCP)的主要氮源,而微生物蛋白(MCP)是反芻動物重要的蛋白質來源[20-21]。本試驗中,添加甜菜堿提高了NH3-N、MCP 的含量,這與前人的研究一致[22],說明添加一定水平的甜菜堿可以提高瘤胃NH3-N、MCP的含量。
在本試驗條件下,在日糧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甜菜堿有助于改善體外干物質消化,同時有提高NH3-N、MCP、VFA的含量的趨勢。綜合本試驗的各個指標以及實際生產中經濟因素,添加8 mg/g的甜菜堿較為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