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田雪
《扁豆茄子》清·惲壽平
惲壽平的沒骨花卉畫風格是多變的,從設(shè)色角度來看,顏色由妍麗趨于淡雅,在細微之處富于變化。依照用色、用墨的特點,可將惲壽平的沒骨花卉畫大致分為妍麗、淡雅、清潤和清墨四種類型。
妍麗,主要出現(xiàn)于其早期繪畫作品當中。畫面以純色為主,顏色飽滿鮮艷、明度高。正、反葉片采用基本統(tǒng)一的色調(diào),使葉子形成幾組綠色的色塊分布于畫面中,以襯托花的明亮。
隨著沒骨法的日漸成熟,其設(shè)色愈發(fā)淡雅、輕薄,并降低色彩的純度,增加用水的力度。后期,惲壽平的沒骨技法已達到很高的境界,用水亦更多,色與墨運用自如,水、墨、色相互交融,渾然一體,顏色清透干凈、潤澤鮮活。此外,惲壽平也非常善于用粉。分染、罩染、點染、勾勒、復勾等技法變化自如,色與粉相結(jié)合,在增加畫面表現(xiàn)力的同時豐富了畫面效果。于設(shè)色作品外,還有清墨一類,即不用顏色或者用極少的淡彩點就,較設(shè)色作品更為瀟灑俊逸,是惲壽平抒發(fā)性情、寫胸中逸氣的一類佳作。由于受明人寫意花鳥畫的影響,其筆法放松,一氣呵成。
在用筆方面,惲壽平以秀逸見長,秀而不弱,筆力內(nèi)斂強勁。黃賓虹先生曾用“視王麓臺金剛杵抑有過之”來形容其筆力。藏而不露,是惲壽平用筆方式的一大特點,就筆法而言,以點染、勾勒、皴擦為主。
惲壽平早期的畫作多師法宋人,先用細筆勾勒輪廓線,而后層層渲染,使顏色蓋過輪廓線,勾染極為精細,畫面風格工整嚴謹。這一類作品著重花頭的刻畫,花瓣分染層次極為豐富,顏色過渡也十分自然。枝葉的上色方式同宋人繪畫相接近,線條勾勒較為均勻流暢,沒有明顯的提按起伏。在師法前人的基礎(chǔ)上,惲壽平參照自然,去除細線勾勒,直接以顏色點畫,不足之處作分染調(diào)整,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繪畫風格。
惲壽平中后期的作品,在用筆上較早年學習宋畫時有了明顯的變化,用筆愈發(fā)放松,干濕并用,書寫性更強?;ㄈ~多為一次點成,稍做補筆。枝干的用筆更加富于變化,有了明顯的提按頓挫,中鋒側(cè)鋒轉(zhuǎn)換自如。惲壽平的沒骨花卉畫也常取法于他的山水畫,解索皴、牛毛皴、折帶皴等皴法靈活使用,苔點、樹葉等點法變化多樣,有些直接用沒骨法染就。他將山水畫的用筆方式和書寫性的筆意帶入沒骨花卉中,增加了筆法的多樣性。惲壽平曾在《蔬果圖冊》中題道:“戲用巨然墨葉法作青芬圖,深于山水者,能通寫生之意,斯言信夫?!北砻髁似渖剿媽]骨花卉寫生的幫助之大。
對于筆墨,惲壽平有很深的認識與理解,把握也極其到位。他注重筆墨的“虛”和“簡”,追求筆墨之外的“靈氣”,并以詩文打比方:“句句實,意則易盡矣?!闭f明筆痕過實,筆意必然減損,如此一來,畫面的意韻就少之又少、不甚品味了。對于“簡”,惲壽平曾言:“畫以簡貴為尚,簡之入微,則洗盡沉滓?!闭f明“簡”的至深境界是得其神韻,是一種純粹的、整體的,又能見精微的“意”。好比倪云林的畫,一木一石,自有千巖萬壑之趣。
惲壽平對藝術(shù)的追求可以說是達到極致,將情感融于筆墨,提高了師法造化的層次,進而追求繪畫藝術(shù)至高的審美境界。他在大量畫作上都題以“仿某某”“仿某法”“某某筆意”等來指明師法出處,就畫面而言卻更具自身的筆墨韻味。原因在于他師古不泥古,不被前人畫法所束縛,注重對自然物象的觀察,在深入領(lǐng)會和把握其基本規(guī)律和結(jié)構(gòu)特點的基礎(chǔ)之上,結(jié)合自身的筆墨語言去表現(xiàn),著重審美意味和精神境界上的“似”。那么要用怎樣的筆墨去表現(xiàn)呢?在這個問題上,他提出“攝情”一詞?!皵z情”強調(diào)的是畫者的主體人格,將繪畫主體的情感和心境放在首位,寓意于物,使畫面成為情感的有形載體,增強繪畫主觀上的創(chuàng)造性和能動性。惲壽平對繪畫審美境界的極致追求與他自身清高的個性息息相關(guān),浩蕩堅潔的品格使他不屈于凡塵世俗,向往清遠的境界,反映到繪畫中便是對逸格的追求。
《花鳥圖冊之荷花》清·惲壽平
惲壽平的藝術(shù)風格亦非一成不變,在風格演變的背后隱藏著藝術(shù)家對自然、生命、生活的深切感悟及善于思考、鉆研的學習態(tài)度。這些,往往是學畫階段容易忽略的。對于實踐者而言,繪畫技法是有法可依、有跡可循的,較易學得。相比之下,畫面的意蘊和格調(diào)是無形的、抽象的,需要通過多方面的積累來提高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