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國花
江西省豐城市人民醫(yī)院 (江西宜春 331100)
青光眼典型的臨床特征為視野缺損與神經(jīng)萎縮,致盲率約為20%,且其包括多種類型,其中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最為多見,有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該類型占所有青光眼的80%左右,是由于前房角受到周邊虹膜組織機械性的阻塞,房水不能正常流出,眼壓持續(xù)升高所致,嚴重影響患者的眼部健康[1]。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病變經(jīng)超聲圖像顯示無確切的邊界概念,且掃描的不同方向無空間占位效應,繼而增加了鑒別診斷的難度系數(shù)[1]。目前,關于引起閉角型青光眼房角關閉的機制,尚無統(tǒng)一定論,有瞳孔(非瞳孔)阻滯型、多種機制共存等機制,同時對于導致慢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房角關閉的主要原因缺乏一定的研究。超聲生物顯微鏡能夠通過發(fā)出高頻超聲,對眼睛進行全方位掃描,并能夠在接受反向射頻超聲波后,自主進行信號處理分析,具有結構精確可靠的優(yōu)勢[2-3]?;诖耍狙芯刻接懗暽镲@微鏡在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診斷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疑似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齡19~65歲,平均(42.16±4.20)歲。納入標準:(1)存在不同程度的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相關癥狀;(2)符合手術指征;(3)經(jīng)生物顯微鏡、房角鏡等檢查確診為單眼發(fā)??;(4)能夠正常交流并順利完成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心腦血管等嚴重并發(fā)癥以及其他眼科疾病的患者;(2)接受過眼部手術的患者;(3)精神異常且存在器質(zhì)性病變的患者;(4)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外傷性青光眼的患者。
患者均采用超聲生物顯微鏡(美國Pardigm MedicalIndustrie,ModelP40/P45UBM UltrasoundBioMicroscope)檢查眼部解剖結構及房角,取適宜的仰臥體位,于其眼瞼部位行局部麻醉,并將眼杯置入受檢眼結膜囊內(nèi),倒入掃描劑于眼杯中,叮囑患者嚴格聽從口令,以下、顳、上、鼻順序依次轉動眼球注視超聲室內(nèi)周圍或四方位標記物;同時,使用探頭檢查患者顳上、顳下、鼻下、鼻上四方向房角、角鞏緣的冠狀切面及矢狀切面情況,將采集到的圖形信息存儲于儀器內(nèi),并根據(jù)超聲生物顯微鏡自設軟件與Pavlin標準進行定量數(shù)值檢測。
以臨床綜合診斷(參考《實用眼科學》第2版中原發(fā)性青光眼診斷內(nèi)容、視野檢查及手術結果)作為金標準,評估超聲生物顯微鏡診斷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的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比較不同疾病類型患者超聲生物顯微鏡定量檢測指標(前房深度、房角開放距離500、角膜厚度、晶狀體厚度)水平。
臨床綜合診斷結果顯示,60例疑似患者中,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49例,非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11例。
超聲生物顯微鏡診斷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的準確度為90.00% (54/60),靈敏度為91.84% (45/49),特異度為81.82% (9/11),見表1。
表1 超聲生物顯微鏡診斷結果與臨床綜合診斷結果比較(例)
非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前房深度、角膜厚度、晶狀體厚度均高于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開放距離500低于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疾病類型患者超聲生物顯微鏡定量檢測指標水平比較(mm,±s)
表2 不同疾病類型患者超聲生物顯微鏡定量檢測指標水平比較(mm,±s)
疾病類型 例數(shù) 前房深度 房角開放距離500角膜厚度 晶狀體厚度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49 1.86±0.19 0.31±0.18 0.55±0.12 4.38±0.36非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 11 2.20±0.23 0.15±0.16 0.76±0.10 4.74±0.35 t 5.160 2.714 5.389 3.012 P 0.000 0.009 0.000 0.003
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為眼科較為常見的疾病,發(fā)病因素與患者的身體素質(zhì)密切相關,一旦發(fā)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視野缺損、頭痛眼脹、視力下降、眼壓增高等癥狀。因睫狀體、虹膜、晶狀體均是引起青光眼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所以青光眼對房前角具有直接危害[4]。早期對閉角型青光眼及相鄰解剖結構的觀察,主要依賴于房角鏡,因房角鏡在進行檢查時極易受屈光介質(zhì)、光源以及機械本身的影響,難以觀察到非透明組織后的結構,所以,在觀察眼睛結構方面,無法獲得有關解剖結構較為精準的定量數(shù)據(jù)[4]。
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因此,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非常重要。本研究結果表明,超聲生物顯微鏡在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良好,可提高疾病診斷準確度。超聲生物顯微鏡在診斷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中,主要通過發(fā)出高頻超聲對患者的眼球進行掃描,并在接受反向頻射超聲波后,自動進行信號處理分析,能夠獲得對受檢眼球解剖結構的定量數(shù)據(jù),精準描述結構。超聲生物顯微鏡探測無須準備光源,且在對患者進行檢查的過程中,不存在房角鏡檢查光源及機械干擾的缺陷,使得對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解剖結構的觀察更精細。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顯示,相較于正常眼,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晶狀體厚且位置偏前,角膜較小,前房淺,眼軸短,睫狀體前置,睫狀突腫脹[5-6]。但目前針對此方面的研究仍局限于小樣本資料,缺乏多中心、前瞻性、隨機的大樣本對照研究資料,且有的僅為動物實驗研究,所以,今后仍需對進一步的研究資料進行積累分析,以期評估其效果及風險。
綜上所述,超聲生物顯微鏡在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良好,能夠觀察眼前結構,定量測量房角開放程度、前房深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