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實驗小學 趙 娜
教師反饋語言具有示范、評價、糾偏、引導等作用,能維持課堂互動、情感支撐,促進知識傳授、語言習得,提升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的反饋語力求準確、生動、規(guī)范、多層,能讓學生獲得足夠的語言輸入,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語言交際中。教師要樹立生本理念,構建平等師生關系,為學生提供“塑造人”的活動,讓對話變成“你——我”之間的平等交流,而不是同化、順應的過程,學生能大膽發(fā)表意見,實現(xiàn)精神相遇、智慧碰撞。在傳統(tǒng)的課堂對話中,教師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課堂是封閉的,學生無權與教師展開對話,他們只能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的回答盡在教師掌控之中,他們刻意揣摩教師的想法,向教師預設的答案靠攏,他們說話的范圍與內容受到制約。教師要構建開放的教學情境,師生圍繞一個話題能暢所欲言,大膽表達對問題的理解。問題是開放的,沒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皆可。對話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引發(fā)學生對話意識,促進他們的探索與思考,能促進他們的表達交流。在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學中,教師淪為“教”的機器,將知識經(jīng)驗單向傳遞給學生,不利于學生主體意識的發(fā)揮。在對話理念的支撐下師生沉浸于對話氛圍中,彼此協(xié)商交流,實現(xiàn)精神溝通。在師生對話中,彼此尊重、相互愛護,都有交往、溝通、交流的能力,具有批判意識,能在精神相遇與話語融合中不斷反思自我,及時調整自己的視野。
教師通過課堂互動,可以讓學生多表達、多溝通,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通過反饋語引導學生在交流、表達中實現(xiàn)知識的建構。教師的反饋語要具有包容性,要允許學生有犯錯的權利,在他們犯錯時不能打斷他們的講話,不立馬糾正。如果不等學生說話就直接糾錯,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產(chǎn)生挫敗感,并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要多使用積極反饋,能促進學生語言的習得,提升他們交流英語的興趣。教師反饋要具有多樣性,語言要豐富多樣,可以使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同樣的意思,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語言輸入,能促進學生對教師反饋語的理解。反饋形式要多樣,能聚攏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反饋語的功能要有多樣性,要突顯示范、引導、診斷、支架、維持等功能,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對話情境,提供多樣的課堂反饋語。有效的課堂反饋,促進對話的生成。在學生向教師陳述答案時,教師要靜心傾聽,以及時的反饋語保持學生對等方面的積極性。學生具有發(fā)展?jié)撃?,他們的答案可能會超出教師預設,教師要通過反饋加深師生雙方的相互理解,形成有意義的交流并達成共識。當學生的回答偏離目標時,教師要通過追問等方式引導學生回到預設的目標,這樣既能對學生思維進行延展,也能促進教學的有效生成。課堂反饋語要具有全面性,要考慮學生均衡發(fā)展,為每一位同學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
小學英語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要通過聽講座、考察學習、案例分析等形式深入理解新課程理念,提升自己課堂提問、課堂反饋語使用技能。教育主管部門可以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培訓教師,邀請專家開設講座,與專家進行互動,或讓教師去參觀學習、分析案例,系統(tǒng)地學習課堂反饋語知識,解決教學中的疑惑,能將所學的課堂反饋語靈活地運用于教學實際中。教師對課堂反饋語學習不能只停留于表面上,要多與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進行交流,了解課堂反饋語的類型、功能、合作功能,對其產(chǎn)生一個系統(tǒng)認識。教師要具有反思意識,在教學預設時反思學生可能會回答出的答案,并預設出自己使用的反饋語言,這樣能促進師生對話順利進行。教師要對教學設計是否具有開放性進行反思,要融入民主理念,要面向全體學生,使用恰當反饋語。教師要反思反饋語的類型是否單一,要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分析反饋語使用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正;同時也能了解學生的心理、他們對反饋語的偏好,從而能因生而教,進行有差異的反饋。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在深入理解文本、準確把握學情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預設,同時在課堂上根據(jù)學生理解的新情況,及時調整,產(chǎn)生新的生成。教師在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預設時,要明晰課堂教學目標,避免無意義的追問,影響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教師的追問不能過“滿”,要給學生的回答留有空間,給課堂生成留有空間。教師追問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有一定的廣度與深度,能引領學生去挖掘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要針對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合適對象,較為容易的問題由學困生來回答,較難的問題由學優(yōu)生來回答,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思考、展示的空間,從而能提高課堂的參與度。學生在回答時就要靜心傾聽,要捕捉其中的精彩之處,要依情拓展知識對學生進行追問,力求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增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比如在譯林版六上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的Story time教學中,當學生了解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之后,教師提出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school clean?讓學生思考。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要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如果是知識尚未掌握,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增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如果是學生沒聽明白,教師可以用漢語進行提問,幫助學生找出正確答案;如果學生在開小差,教師可以通過重述問題,讓學生注意力回歸課堂。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課堂反饋語的使用也要因人而異,在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基礎上合理使用。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性格特征,教師要多了解學生,通過課堂觀察了解學生的回答、合作、展示等情況,通過訪談父母、學生本人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或通過階段性測試,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反饋要有一定針對性,對于學習能力不足、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以積極的反饋語引導他們勇于表達,提升他們的語言輸出量;對于學習成績好、性格外向的學生,在他們回答不全面、不準確時,教師要以顯性消極的反饋,引導學生去思考,提高他們回答的準確率。
教師要增加反饋語的類型,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促進學生語言輸入。單一的反饋語會使表揚或糾偏停留于表面,教師要將多種反饋結合起來,為學生提高正確指引,讓他們明白錯在哪兒。部分教師使用的反饋語較為單一,學生語言輸出量不足,課堂氣氛變得冷清、不活躍,不利于學生積極情感的調動。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反饋語,要真誠地對待學生,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以和藹的語言、親切的教態(tài)、豐富的表情融入學生內心世界,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使用課堂反饋語,為學生提供及時、明確的指向,讓學生盡情地展示自我,從而能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增強學生的自信,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