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燕 李 瑾 楊 彤 張元祺 姚 強 韓建東 謝紅艷 宮志遠(yuǎn)
(山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農(nóng)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研究所/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廢棄物基質(zhì)化利用重點實驗室/山東省農(nóng)業(yè)面源污染防控重點實驗室,山東濟南250100)
金針菇(Flammulina filiformis)是我國栽培的主要食用菌之一,也是工廠化栽培數(shù)量較大的菇種。目前工廠化栽培金針菇主要為白色金針菇。為了選育適宜工廠化栽培的黃色金針菇品種,筆者對收集到的黃色金針菇菌株進行了比較,以期篩選出適合工廠化栽培的優(yōu)良黃色金針菇菌株,也為今后優(yōu)良菌株選育提供參考。
(1)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來源見表1。(2)供試培養(yǎng)基:參照文獻[2]。
1.2.1 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拮抗試驗
參照文獻[1]的方法。
1.2.2 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P(guān)DA平板培養(yǎng)觀察
參照文獻[2]的方法。
1.2.3 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液體菌種培養(yǎng)
參照文獻[2]的方法。
1.2.4 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栽培料培養(yǎng)試驗
按配方配制好栽培料,裝入30 mm×200 mm的試管中,每支試管裝濕料30 g,硅膠塞封口后高壓滅菌2.5 h。接入搖瓶培養(yǎng)的供試金針菇液體菌種1 mL,每個菌株接種10支試管,22℃恒溫培養(yǎng)。當(dāng)菌絲封面并長入料內(nèi)1~2 cm時,沿著菌絲前端畫一條起始生長線后,繼續(xù)培養(yǎng),當(dāng)菌絲前端距培養(yǎng)料底部約1 cm時,再劃一條終止線。測量起始線與終止線之間的距離。計算菌絲日均生長速度。
1.2.5 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出菇試驗
采用工廠化瓶栽金針菇方式,且接液體菌種,接種后置于溫度17℃、空氣相對濕度60%~65%條件下避光培養(yǎng)菌絲。栽培瓶容量1 200 mL,口徑80 mm,每瓶干料重330 g,每個菌株接種16瓶。菌絲滿瓶后用搔菌機搔菌,再注水移入出菇房,出菇管理同常規(guī)工廠化栽培金針菇。當(dāng)子實體長至高14~15 cm,且菌蓋將要開傘時采收稱重。計算生物轉(zhuǎn)化率。
生物轉(zhuǎn)化率=子實體鮮重/培養(yǎng)料干重×100%
根據(jù)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的拮抗反應(yīng),將供試菌株分為18組,見表2。組內(nèi)各菌株相互之間無拮抗反應(yīng),不同組間菌株相互出現(xiàn)拮抗。其中第1組包括12個菌株,均為生產(chǎn)上常用菌株,可能為同物異名。黃色金針菇菌株大多野生馴化而成,其遺傳多樣性明顯比白色金針菇豐富[2]。
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平板培養(yǎng)特性見圖2(部分)及表3。由表3可見,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菌絲在PDA平板培養(yǎng)基上生長速度、菌落形態(tài)均差別較大,Y3菌絲生長速度最慢僅為2.36 mm/d,Y9最快為5.98 mm/d。根據(jù)菌落形態(tài)及菌絲生長平均速度可歸納為以下幾類:(1)菌絲生長極緩慢,菌落致密,邊緣整齊,呈絨氈狀,代表菌株為Y3菌株;(2)菌絲生長較慢,菌落濃密,呈絨氈狀,邊緣整齊,后期菌落中心發(fā)黃,代表菌株有Y18、Y23;(3)菌絲生長較慢,菌落中心濃密,呈絨氈狀,邊緣氣生菌絲稀疏,代表菌株有 Y16、Y17;(4)菌絲生長較快,菌落稀疏,呈絨毛狀,代表菌株有Y9、Y26;(5)菌絲生長較快,菌落較稀疏,呈短絨狀,代表菌株有Y25、Y28、Y36;(6)菌絲生長較快,菌落較密,后期中央塌陷,呈短絨狀,代表菌株有Y4、Y15、Y19、Y34;(7)菌絲生長較快,氣生菌絲旺盛,菌落較密,呈短絨狀,代表菌株有Y1、Y11、Y12、Y24、Y31、Y33、Y35、W38;(8)菌絲生長較快,氣生菌絲旺盛,較密,菌落呈短絨狀,后期菌落中心發(fā)黃,代表菌株有Y6、Y21、Y30、Y32、Y37;(9)菌絲生長較快,菌落中心密集呈短絨狀,邊緣稀疏,后期菌落中心發(fā)黃,代表菌株有
Y8、Y13、Y22、Y27;(10)菌絲生長較快,較密,菌落呈短絨狀,后期菌落中心菌絲發(fā)黃塌陷,代表菌株有Y2、Y7、Y10、Y14、Y20、Y29。
表1 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及來源
圖1 部分黃色金針菇菌株拮抗試驗(數(shù)字為菌株號)
表2 拮抗試驗后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的分組結(jié)果
圖2 部分黃色金針菇菌株平板培養(yǎng)菌絲形態(tài)
表3 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菌絲培養(yǎng)特性
由表3可以看出,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液體培養(yǎng)特性有較大差異:多數(shù)菌株液體培養(yǎng)菌球中等大小,密集呈星芒狀;少數(shù)菌株菌球較大,成球狀或塊狀;另有少數(shù)菌株菌絲呈絮狀。供試黃色金針菇液體培養(yǎng)菌絲體濕重,最高是Y20菌株菌絲生物量為20.40 g/100 mL,最低 Y3僅為 3.21 g/100 mL,差異較大。
由表3可知,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在栽培料中菌絲平均生長速度最快為Y20(2.8 mm/d),最慢的為Y3,僅為1.18 mm/d。同一黃色金針菇菌株在PDA平板培養(yǎng)基及栽培料上的菌絲生長速度表現(xiàn)較為一致;而液體培養(yǎng)菌絲產(chǎn)量高的菌株,接種至栽培料中后菌絲平均生長速度并不快。由此可見,液體培養(yǎng)菌絲產(chǎn)量高,接種固體培養(yǎng)料后,萌發(fā)點多,封面早,但繼續(xù)培養(yǎng)吃料速度不一定快。
圖3 Y30、Y37、Y28(黃色金針菇)菌株子實體形態(tài)
表4 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子實體農(nóng)藝性狀
編號栽培周期/d開傘早晚菌蓋直徑/mm菌蓋厚度/mm菌柄長度/cm菌柄直徑/mm子實體數(shù)(根/瓶) 子實體顏色 生物轉(zhuǎn)化率/%Y20 Y21 Y22 Y23 Y24 Y25 Y26 Y27 Y28 Y29 Y30 Y31 Y32 Y33 Y34 Y35 Y36 Y37 Y38 48 47 49 49 53 52 52 51 51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9晚晚晚晚晚早早早晚晚晚晚晚晚晚晚晚晚晚7.61 8.98 6.59 9.45 7.28 6.56 7.12 7.31 5.89 5.78 6.01 6.23 5.98 5.76 5.16 5.65 5.26 5.46 4.59 3.52 3.48 3.12 3.44 3.58 2.15 2.26 2.31 2.28 2.12 2.32 2.15 2.32 2.16 2.24 2.35 2.19 2.43 1.72 12.88 13.25 13.45 12.28 13.71 12.95 12.85 13.12 12.86 13.45 13.65 13.85 13.26 13.68 13.31 13.87 13.97 13.76 11.51 2.86 3.15 2.43 3.03 2.99 2.65 2.74 2.89 3.15 2.86 2.98 3.45 2.98 3.51 3.31 3.24 3.12 2.95 2.82 675.35 593.42 478.88 422.40 527.60 450.56 489.84 506.00 842.56 788.96 692.32 740.24 740.48 690.16 788.48 716.16 730.72 600.08 379.28菌蓋淡黃色,菌柄米白色,基部無褐變菌蓋淡黃色,菌柄白色,基部淺褐色菌蓋淡黃色,菌柄白色,基部淺褐色菌蓋淡黃色,菌柄白色,基部淺褐色菌蓋淡黃色,菌柄白色,基部淺黃色菌蓋黃色,菌柄淺黃色,基部褐色菌蓋黃色,菌柄淺黃色,基部褐色菌蓋黃色,菌柄淺黃色,基部褐色菌蓋褐色,菌柄淺褐色,基部淺褐色菌蓋淡黃色,菌柄白色,基部淺褐色菌蓋淡黃色,菌柄白色,基部淺褐色菌蓋淡黃色,菌柄白色,基部淺褐色菌蓋淡黃色,菌柄白色,基部淺褐色菌蓋淡黃色,菌柄白色,基部淺褐色菌蓋淡黃色,菌柄白色,基部淺褐色菌蓋米白色,菌柄白色,基部淡褐色菌蓋米白色,菌柄白色,基部淡褐色菌蓋黃色,菌柄淺黃色,基部褐色菌蓋淡黃色,菌柄淡黃色,基部淺褐色82.11 69.23 59.86 52.8 65.95 56.32 61.23 63.25 105.32 98.62 86.54 92.53 92.56 86.27 98.56 89.52 91.34 82.51 47.41
從表4可以看出,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間的栽培周期以及生物轉(zhuǎn)化率差異較大。目前,傳統(tǒng)方法栽培黃色金針菇周期長,可采收3~4潮,生物轉(zhuǎn)化率為100%~150%。本試驗采用工廠化方法栽培黃色金針菇,只采收頭潮菇產(chǎn)量,生物轉(zhuǎn)化率均較低,最高的是Y28菌株,生物轉(zhuǎn)化率為105.32%,其次是Y19菌株,為100.22%。黃色金針菇子實體顏色隨光照、溫度變化而變化,在試驗栽培條件下,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子實體顏色表現(xiàn)為三類:(1)菌蓋金黃色,菌柄中上部淺黃色,菌柄根部褐色,多為傳統(tǒng)農(nóng)法栽培菌株和野生分離菌株;(2)菌蓋淺黃色,菌柄中上部白色,菌柄根部淺黃色或淺褐色,包含目前生產(chǎn)中大多數(shù)栽培菌株,產(chǎn)量較高;(3)菌蓋深褐色,菌柄淺褐色,為來自日本的一個菌株,該菌株出菇整齊度高,適宜工廠化栽培。
試驗表明,供試黃色金針菇菌株在PDA平板與栽培料上菌絲生長速度表現(xiàn)較為一致;固體培養(yǎng)基上菌絲長速快的菌株的液體培養(yǎng)菌絲生物量并不一定高。一般來說菌株菌絲生長速度快,發(fā)菌周期短,但整個生產(chǎn)周期不一定短,其子實體性狀也不一定佳,產(chǎn)量也不一定高。
目前農(nóng)戶袋栽黃色金針菇一般采收3~4潮菇。試驗采用工廠化瓶栽,只采收一潮菇,產(chǎn)量普遍低于白色金針菇,產(chǎn)量較高的菌株Y28(來自日本的菌株)的菌蓋為茶褐色,是試驗較為適宜工廠化栽培菌株。黃色金針菇子實體顏色受光照、溫度影響較大,今后還需要探索工廠化栽培適宜黃色金針菇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3]。
(韓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