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祺琦
(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 北京市 100028)
科研項目是國家企事業(yè)單位、高等院校和社會機構開展基礎研究、技術創(chuàng)新和研發(fā)的主要載體,是形成組織核心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但是,在目前數字化、網絡化時代,可供科研項目技術研究人員使用的網絡共享平臺非常急缺,已嚴重影響科研人員技術研究工作效率和質量。
近年來許多專家學者對其進行了不同的研究:楊紅斌等提出建設“成熟產品原型+專業(yè)個性化服務”理念的高??蒲泄芾硐到y(tǒng);董紅娟等提出基于大數據環(huán)境的高校科研信息化推動高校成果轉化;趙軍等提出基于微服務架構的一體化科研管理平臺設計與實現;廖帥等提出跨團隊的協(xié)同共享科研數據平臺。上述研究都對未來數字化、網絡化時代科研項目技術研究與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鑒。
本文從科研項目活動網絡化必要性出發(fā),通過利益相關方需求及關鍵角色分析,科研項目活動網絡化關鍵要素分析,搭建以項目活動為主線,以科研技術人員為主要用戶對象的科研項目活動共享平臺框架。
現有科研項目管理軟件主要以管理人員為服務對象,不方便技術研究人員使用,不利于技術研究本身的開展。市場上的科研工作平臺基本都是以項目管理為主線,平臺服務對象為各級項目管理人員,管理對象為實際開展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員,平臺的主要功能是對計劃、經費等管理活動的監(jiān)控及科研人員按照管理要求進行申報、反饋等活動,科研人員疲于應付各種節(jié)點和交付物反饋,對實際研究工作很難產生實質效果。
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協(xié)同軟件如釘釘、Worktile、Teambition、Trello等功能可以滿足團隊項目管理、團隊溝通、個人工作管理、資料存儲等,但也是以項目管理為核心的團隊協(xié)作工具,對科研人員的使用缺乏針對性。
項目管理軟件多以企業(yè)為使用主體,對項目研究工作效率和質量貢獻不高。技術研究項目、技術交流活動主要依賴打電話、依靠現場會議,科研人員大量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路上,現場會議有效時間有限,常出現“開會兩三天,有效發(fā)言兩小時”現象,技術研討不深入、打折扣。差旅費、會議費等費用占據科研項目經費大量比例,也是對國家財政科研經費的巨大浪費。同時,科研人員在技術研究過程中咨詢、文獻、共享極度缺失,網絡化時代在線效能難以發(fā)揮。以項目為主線,以技術研究人員為使用主體,以項目活動為過程的科研平臺急需建設。
圖1:科研項目活動共享平臺框架
科研項目周期一般較長,研究團隊龐大,過程中易因團隊人員變動,甚至項目負責人變更,研究資料、研究成果、各階段交付物遺失或難以追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質量。因此,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手段和工具,建立以技術研究為主體的科研人員為核心的簡捷、高效共享平臺,促進科研人員項目研究工作效率和質量勢在必行。
科研項目活動共享平臺用戶是指緊密圍繞項目研究工作的單位及人員,分為個人用戶和單位用戶。
(1)項目負責人(A類);
(2)子項目負責人(B類);
(3)項目研究人員(C類);
(4)技術專家(D類);
(5)計劃管理人員(E類);
(6)經費管理人員(線下用戶)。
單位用戶包括:項目牽頭責任單位(F類);項目參研單位(G類);項目外協(xié)單位(H類);上級管理機關或專業(yè)機構(線下用戶)。
(1)項目負責人。指牽總承擔項目研究任務并對方案、過程和交付結果負總責的人員。項目負責人一般在項目建議書、任務書中明確約定,只能是項目牽頭責任單位人員。
主要用戶需求:創(chuàng)建并定義項目、組建及管理團隊、項目任務分解、組織技術研究與交流、發(fā)布資訊、統(tǒng)計狀態(tài)、共享成果等。
(2)子項目負責人。指承擔子項目研究任務并對方案、過程和交付結果負總責的人員。子項目負責人一般在項目建議書、任務書中明確約定,或由項目負責人經分解工作后按要求指定,可以是項目牽頭責任單位、參研單位或外協(xié)單位人員。
(4)技術專家。指行業(yè)技術專家或項目按需要臨時聘用的專家,由項目負責人根據項目需求邀請專家,組建專家團隊參與項目研究工作。
(5)計劃管理人員。指承擔項目計劃管理的人員,一般在項目建議書、任務書中明確約定一人,或由項目負責人、子項目負責人經分解工作后按要求指定。
項目、子項目或課題均可配置計劃管理人員,可以是項目牽頭責任單位、參研單位、外協(xié)單位人員等。其中項目牽頭責任單位的計劃管理人員,可以經授權享有項目牽頭責任單位用戶的權限,便于了解單位整體項目情況。
(6)項目牽頭責任單位。指項目建議書、任務書批復的,對項目技術研究、目標實現、過程管理、審計驗收等負總體責任的法人單位。項目牽頭單位通過項目任務書、合同或技術協(xié)議,與項目參研單位、外協(xié)單位等明確具體任務和要求。
(7)項目參研單位。指項目建議書、任務書批復,對項目參研任務部分的技術研究、目標實現、過程管理、審計驗收等負責的法人單位。項目牽頭責任單位通過項目任務書、合同或技術協(xié)議與項目參研單位明確具體任務和要求,項目參研單位也可通過合同或技術協(xié)議與外協(xié)單位明確具體任務和要求。
表1:關鍵活動要素與用戶需求關系分析
(8)項目外協(xié)單位。指對項目外協(xié)任務技術研究、目標實現、過程管理、技術驗收等負責的法人單位。項目牽頭責任單位、參研單位通過項目合同或技術協(xié)議,與項目外協(xié)單位明確具體任務和要求。
平臺主要業(yè)務活動包括個人管理、團隊管理及溝通、技術研究活動、技術研究支持、研究成果共享等五個方面,具體包括25項二級活動。關鍵活動要素與用戶需求關系見表1。
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均行SPSS17.0軟件處理,常規(guī)操作評分、健康宣教評分以及無菌操作評分對比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行t檢驗;考試通過率對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個人管理。具備個人事項的門戶管理,主要包括我的任務、我參與的、研究進展、任務日歷、日程、我的網盤、統(tǒng)計、在線工具等。
(2)團隊管理及溝通。以項目團隊建設及規(guī)范高效運行為目標,便于項目負責人對研究團隊、研究進展進行管理以保證研究成果的交付及質量。主要包括:項目及團隊組建、項目管理、即時通訊、動態(tài)分享、任務評論、項目資料(檔案)管理等內容。其中項目及團隊組建、項目管理為該模塊的核心內容。
(3)技術研究活動。主要支持實現除科研人員獨立開展研究工作以外的會議、調研、學術交流、宣傳推廣及研究合作等內容。具體包括:
會議及調研:項目負責人或被授權的團隊成員要按照會議/調研的一般組織程序結合線下活動完成會議/調研通知編制、審批、發(fā)布、會議材料收集,會務材料,調研大綱等準備。會議結束后,會議紀要編制、審批與發(fā)布,會議資料上傳及共享。
學術交流:根據需求不定期開展團隊內外部的線上學術交流活動或通過平臺發(fā)起線下學術交流活動。
宣傳推廣:具有項目、技術的宣傳推廣欄目以及鏈接。
研究合作:進行單位間、項目間技術合作,必要的合同或技術協(xié)議溝通,具體商務活動在線下實現。
(4)技術研究支持。推送與研究內容可能相關的資訊、模板、表單、標準及文獻。將根據實際需求擴展數據庫內容。
技術研究支持主要包括:項目資訊、各渠道文檔模板表單、專利檢索、文獻數據庫等四類內容。具體包括:
項目資訊:如常見科研渠道管理辦法、科研信息網站;與項目相關的技術前沿資訊等。
各渠道文檔模板表單:為科研人員提供各渠道準確、標準的模板要求及表單。
專利檢索:檢索本項目專業(yè)領域相關已發(fā)布專利,或檢索本項目擬申報的專利及進展,計劃鏈接至國家專利網站直接查詢。
文獻數據庫:根據實際需要鏈接標準數據庫、外部文獻數據庫等。
(5)研究成果共享。具備項目成果匯總、共享和轉化的平臺服務能力。
為推進科研項目活動共享平臺建設,考慮數字化、網絡化條件的科研項目活動的應用場景和用戶需求,構建基于大數據的云服務平臺架構,見圖1。
基礎設施層:為科研項目活動共享平臺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包括運行環(huán)境和IT云平臺等內容。
平臺服務層:提供平臺功能模塊的服務以及跨模塊、基于服務的應用集成支撐環(huán)境,包括服務框架、應用運行與集成服務、運行支撐等內容。數據處理服務分為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
應用服務層:是在科研項目活動共享平臺云端部署運行的軟件,包括個人管理軟件和通用功能模塊等。
基于網絡的科研項目活動共享平臺可支持科研人員廣泛、高頻、高效參與研究活動,以科研活動為核心將分散在各單位的項目研究團隊成員、技術專家建立便捷聯系,頻繁、高效的開展線上互動討論,以更廣泛、高效的方式促進科研工作開展,提升技術研究質量。
平臺實現資源和功能的靈活配置適應各類科研項目。鏈接支撐各類科研項目的資源庫和網站,通過平臺集中解決科研項目相關資源,避免因科研人員經驗不足而盲目選擇資源等。支持項目研究資料及成果的記錄、追溯。
可推廣應用于企事業(yè)單位、高等院校及其他科研組織從事科研項目技術研究型平臺構建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