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月
摘 要:新《課標》中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使其能夠把愛國主義思想貫徹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提升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其樹立正確的“三觀”。
關鍵詞:小學語文 愛國主義 “三觀”
相較于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部編版會更加契合現(xiàn)代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眾所周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近年的主旋律,宣揚愛國主義思想,培養(yǎng)中華民族意識的覺醒是黨和國家對我們的要求。那么,根據(jù)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材中有關愛國主義思想以及民族意識覺醒的闡釋,筆者將相關章節(jié)內容進行了梳理和歸納,以求提升學生對于愛黨、愛國的深刻認識,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經(jīng)過概括和整理,筆者發(fā)現(xiàn),如何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學生平時的學習當中,是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的?,F(xiàn)將詳細方案呈現(xiàn)如下。
一、在識字教學中實施愛國主義教育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漢字作為我國文化的瑰寶,更是熠熠生輝。我們在小學語文課堂授課時,應當意識到“識字”教學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引導作用,時時刻刻教導學生要注重對自身“識字得體”的考察,進而上升到愛國主義層面,將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
《“貝”的故事》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選文,主要講了“貝”字的衍生過程。首先,筆者帶來一本介紹貝殼種類的彩色圖書,在班上給學生傳閱,讓他們在腦海中形成對于貝殼的客觀認識。然后,給學生講解“貝”字的結構、字形。最后,結合“微課”課件,向學生演示“貝”字的字形演變過程。圖文結合,輔以視頻—根據(jù)這個方式,學生很容易就可以將新學的字詞牢記于心,并做到舉一反三,形成綜合性思維模式,培養(yǎng)了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tài)和堅忍不拔的愛國主義情懷,實現(xiàn)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新
發(fā)展。
在識字教學初期,筆者還進行了以“形聲字詞”為主題的知識競賽,借助“漢字故事”“形聲繞口令”“成語接龍”等活動,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切磋……在很短的幾分鐘或者半節(jié)課時間內,學生就能利用這些有益有趣的活動,來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深化了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思想。
二、在朗誦教學中實施愛國主義教育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被人們廣泛傳誦。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材中有許多膾炙人口詩詞,我們在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時,不能僅僅將古詩詞的大意傳授給學生,而是要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體味其中的奧義和主旨,通過朗誦全文、背誦選段等形式考查學生對于詩詞韻律、節(jié)奏等的把握程度,并引導其放大思考維度,讓他們對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表示出贊嘆之情,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思想。
《神州謠》作為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材中的選文,其行文優(yōu)美、格調典雅、氣勢恢宏,歌頌了中華大地的華麗壯闊、山河秀美、傳承悠久,宣揚了中國人民通過艱苦奮斗,實現(xiàn)祖國大一統(tǒng)的美好愿景。在授課過程中,筆者帶來了中國地圖—昂首挺胸的“雄雞”,向學生展示中華大地的幅員遼闊、氣勢磅礴,并帶領他們用高亢的語調、昂揚的氣魄、恢弘的嗓音去朗讀選文。當他們讀“我神州,稱中華,山川美,可入畫。黃河奔,長江涌,長城長,珠峰聳”時,筆者又告訴學生要油然生出一種對祖國母親的贊嘆之情;在讀到“各民族,情意濃,齊奮發(fā),共繁榮”時,筆者告訴學生要自然而然地抒發(fā)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家人”意識……選文以“三字”的表現(xiàn)手法,使學生朗誦起來非常具有韻律感,可謂朗朗上口,趣味濃郁,更有助于他們記憶全文。筆者通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選文,使他們的愛國情感進一步提高和升華。
三、在閱讀教學中實施愛國主義教育
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課本里有不少宣揚愛國主義思想的選文、選段、詩詞等,它們或從正面或從側面闡釋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值得我們借以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傳統(tǒng)節(jié)日》用歌謠的形式頌揚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及發(fā)展,加深了同學們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
在授課之初,筆者先到圖書館查閱文獻,搜尋有關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資料,然后進行匯總,制成PPT、微課等形式向學生展示,讓學生通過圖文、視聽等形式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加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學生在學習《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過程中,逐漸生出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自豪感,長此以往,有助于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中國美食》通過圖文相結合的展現(xiàn)方式,讓學生享受了一場“識字”盛宴?!吨袊朗场方柚袊胤讲穗群托〕?,不落俗套地向學生展示了中國獨有的“吃”文化,能夠吸引學生識字、閱讀、記憶,進而迸發(fā)出強烈的家國情懷。在授課過程中,筆者首先給學生播放《舌尖上的中國》,以提高學生對本課的學習熱情;然后讓學生談觀后感,使課堂熱情再度升級;最后指導學生閱讀《中國美食》,對生字進行讀寫記憶。
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課本中,還有不少描寫崇高人物形象的選文,例如《鄧小平爺爺植樹》《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等。
第一單元第四節(jié)《鄧小平爺爺植樹》歌頌了老一輩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同志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用堅強的意志和毅力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先進事跡。在授課時,筆者先播放了《鄧小平之歌》,讓學生了解鄧小平同志為祖國建設做出的貢獻;然后以PPT的形式展現(xiàn)搜集的資料,加深學生對鄧小平同志的了解;最后回到課本,讓學生懷著感恩之情閱讀課文,抒發(fā)愛國主義
情懷。
第二單元第五節(jié)《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抒發(fā)了對革命戰(zhàn)士雷鋒同志的緬懷之情。筆者先把雷鋒一生獲得的勛章、嘉獎向學生列舉一二,使學生產(chǎn)生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然后通過放映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向學生展示雷鋒同志“為人民服務”的無私奉獻精神;最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組派代表談談“雷鋒精神”。借助這種層層遞進的形式,讓學生看到了一個高大偉岸的雷鋒形象,時刻警醒自己要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事無巨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四、在口語交際中實施愛國主義教育
學生在日常溝通中,很容易被負能量、低俗化的信息所影響,導致無法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要把握分寸,扎牢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針一線”。
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里《我長大了做什么》給了我們很好的素材,用來教導學生如何戰(zhàn)勝困難,努力學習,從而樹立遠大抱負,為祖國的建設事業(yè)做出自己的貢獻。在授課時,筆者首先向學生傳授“職業(yè)不分高低貴賤”的理念,暗示學生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yè)去選擇職業(yè);然后向學生列舉諸多職業(yè),用圖文結合的形式為他們介紹這些職業(yè)對我們國家建設所起的作用;最后上升到愛國主義層面,引導學生尊重所有人的勞動成果,做一個有用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中華上下五千年,無論是歷史文化、民族特色,還是傳統(tǒng)節(jié)日、民俗風情,無不洋溢著人文情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我們每一位老師應當履行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