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鋒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32
瀏覽統(tǒng)編教材,會發(fā)現應用文的比重較大:從三年級到六年級,一共安排了二十多次應用文的寫作。有人認為,實用類的習作是可以模式化的,寫實用類的文章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進行。最好的例子:通知、請假條、留言條、尋物啟事,一定要按照固定模式來寫,一定要交代清楚相關的重點信息。于是,實用教學變成了模式教學,強化了記憶,固化了思維。
但我們用心讀一讀《動物王國開大會》會發(fā)現,編者是用一個生動的故事,引導學生明白如何寫清楚通知的必備要素。因此,我們也希望進行一場變革,把應用文教學變得像《動物王國開大會》那么生動,那么有趣,那么實用。
一、“應用文”,為了什么而寫
幾乎每一冊教材都安排了應用文練習:要交代清楚事情的“通知”“留言條”,幫助尋找寶貝的“尋物啟事”“失物招領”,參與公共生活的“班級公約”“活動策劃書”,聚集高階思維的“研究報告”“辯論稿”……讓我們看看下面一張圖:
24次安排,20種應用文,除了書信、讀后感、推薦文等常見的應用文類型,還有海報、策劃書等適應新時代需要的新型應用文。生活中需要的應用文種類,教材中都會涉及,讓學生真真切切的學習中明白“習作是為了與人交流和自我表達的需要”。
大部分應用文編排在習作的位置,部分在練習中,如購物清單;也有在綜合性學習中,如研究報告、活動策劃書、畢業(yè)贈言。還有在口語交際中,如寫講解稿,包括了寫作的過程。
應用文是“為用而寫”的,應該以“實用”為主,引導學生站在讀者的立場,關注真實的生活世界,用簡單高效的表達方式,向讀者傳遞信息。
二、“應用文”,因什么而教
應用文教學也應該“為用而教”。應用文是人類在長期實踐和發(fā)展中積淀而成的。它的格式相對固定,表達上具有鮮明的特點。但應用文教學并不是僅僅依靠死記硬背、復制格式。
1.因意識而教
寫作需要一定的對象感。應用文就是為用而寫的,有特定的閱讀對象。教師在教學中也關注讀者意識,學生的腦海里會出現一個或一群特定的讀者,之后根據讀者需要進行表達。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對象意識、讀者意識,統(tǒng)編版教材做了很多努力,給習作的交際性帶來了更多的真實感,學生能從小朋友的角度思考文章的讀者是誰,這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對象意識。
在應用文教學中,可以根據應用文的應用場合,強調寫作的對象。在指導過程中,設計活動讓學生來參與,比如推薦一個景點,可以讓學生化身為導游,在心中想著游客,從而繪聲繪色地介紹與景點相關的內容。介紹一種事物時,可以組織“跳蚤市場”,讓學生化身為營業(yè)員來介紹自己的商品。
美國國家教育學院在《成為閱讀者的國家》這篇報告中指出:“唯有讓學生寫得更多、且針對特定讀者,從事更多有具體溝通目標的寫作,他們才能夠進一步學到一些寫作細節(jié)?!痹趹梦木毩曋?,增強學生的讀者意識,是一個重要的教學任務。
培養(yǎng)學生的資料意識,看起來用處很小,其實影響很大。美國2010年頒布的州立學生學習規(guī)范提出,不能剽竊他人的成果。初中生在寫作業(yè)過程中,引用他人的資料,必須詳細注明來源。寫作的素材,一是來自對真實生活的觀察,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二是來自前人留下的資料。在應用文寫作中需要用到許多資料。在寫作過程中,一定要求學生在搜集資料時,記錄好每一項資料的出處:哪本書,哪個雜志,書籍的出版社、版次。要讓學生產生資料意識,寫入自己文章的資料必須標明出處,慢慢養(yǎng)成
習慣。
2.因語言而教
應用文最顯著的特點是真實,是具有實用性的一種文章體裁,它的性質和功能導致了它在語言應用方面具有特殊的要求。應用文的寫作目的是“用”,即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突出實用性。所以應用文的語言特點是簡潔、準確。但各種不同的應用文因為對象不同,使用的語言不同,使用的場合不同,所以運用的語言也不同。通知、啟事,言簡意賅,要素清楚即可;介紹一個事物適合使用說明性的語言,簡潔明了;演講的語言要準確豐富,通俗易懂,講究言語修辭。
3.因思維而教
寫作是思維的結果?!昂媚X子”不如“爛筆頭”,紙筆結合是訓練思維的最佳路徑。
例如寫一份研究報告,首先要有一個中心思想,圍繞這個中心確定各段的大意,進一步思考研究的問題、目的是什么,研究中運用了哪些方法,展開的過程是怎樣的,獲得了哪些研究成果……每段的提綱形成以后,分段展開陳述,這就是結構化思維的體現。
在應用文寫作中,要盡快實現從被動思維向主動思維的轉化。從嚴格意義上說,只有掌握了應用文寫作的一些基本思維方法,即對象化思維、結構化思維、金字塔思維和換位思維等,才能更精準、更有效地寫出效果不錯的應用文。
三、“應用文”,應怎么教
1.應置于真實情境
應用文寫作,是基于真實情境的交際寫作。比如,一堂公開課,老師進了教室,先和學生聊天,鈴聲響,開始尋找自己的優(yōu)盤,東翻西找,沒有找到,學生紛紛主動幫老師回憶,有的回憶最近什么時候見過,可能是什么時候丟的;有的推測會落在哪些地方;有的問優(yōu)盤的外形特點……這時候,連聽課老師都為上課老師捏把汗,上課老師卻淡定地記錄下丟失的時間、地點和優(yōu)盤的外形特點,然后邀請學生們幫她寫“尋物啟事”。這下聽課老師恍然大悟,明白了上課老師的用意。
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學習到有用的知識。應用文教學,要以“用”來引導、促進、檢驗“學”,這樣才超越書本和課堂,無限接近學習的本質。
2.應融入游戲活動
學生天生喜愛游戲,具身理論讓我們知道學生的身體動起來,思維才會動起來,身體與思維協(xié)同起來,才會有創(chuàng)造。
用游戲打開思路。統(tǒng)編版五上第五單元的習作內容是要求學生介紹一種事物。因此,在課堂的一開始,老師說出一種事物的類別,大家在頭腦中閃現自己最熟悉、最感興趣的事物:“與動物有關”—你想到了什么呢?“與植物有關”—想到了什么呢?“與物品有關”—想到了什么呢?“與美食有關”—想到了什么呢?頭腦中第一個跳出來的事物,可能就是你印象最深的事物。指導孩子寫作文,一定要展開這樣的頭腦風暴,如果把想到的事物以及事物的特點用思維導圖“畫”出來,則更容易實現教學目標。
在學習演講稿的寫作過程中,讓《我是演說家》《超級演說家》等節(jié)目進入課堂,也可以回放莫言的演講。北京時間2012年12月8日凌晨,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莫言在瑞典學院,面對著幾百名中外聽眾,發(fā)表了主題為“講故事的人”的演講。讓學生觀看演講視頻,獲得真實的體驗感。了解演講可以講述真實感人的故事,講述誠懇動人的細節(jié),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發(fā)表一些空話、大話。
應用文教學因為具有一些固定的格式、表達方式,以及語言嚴謹、簡潔的特點,而略顯枯燥,教師要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用游戲來改變課堂面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3.融入表達技巧
我們倡導并向往自由表達,但“我手寫我心”的前提是學生的大腦能指導“我手”用什么方法去寫“我心”。應用文有實際的目的,更需要一定的章法技巧。統(tǒng)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習作是“推薦一個好地方”。教學時,可以用故事來傳遞技巧:
在安徽省的南部,有一個景點叫作桃花潭。這個景點,是因為大詩人李白的《贈汪倫》這首詩出名的。大家知道,汪倫特別仰慕大詩人李白,是李白的鐵桿粉絲??墒窃鯓幽軌蜓埖嚼畎啄??他給李白寫了封信,信中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崩畎仔廊磺巴?。原來啊,十里桃花指的是桃花潭,萬家酒店指的是姓萬的人開的酒店。汪倫熱情好客,李白將要走的那天,汪倫非常的不舍,一邊唱著山歌一邊為他送行。李白感動極了,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名句。
這一故事,開啟了學生的思維:汪倫憑什么能請動李白呢?他成功在哪兒?學生在探討中明確:推薦一個地方,一段一意,表達要清;一節(jié)一法,表達要巧;一文一格,表達要新。動用自己的各種感受,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觸到的、聞到的、想到的,都能細膩地表達出來。并對要推薦的地方進行適當的藝術化表達,推薦的效果就會更好。
寫讀后感,需要做到“眼睛明亮身材棒”,用“引出書目—概述內容—議論人事—聯(lián)系生活—總結全文”的思路來寫。再如演講稿與其他文體不同,標題要響亮,要會提出觀點,更要會講故事。這些表達技巧要融入游戲活動中,要置于寫作的全過程。此外,應用文的特殊格式、一般寫作思路等,要通過淺顯易記的兒歌、口訣讓學生熟悉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