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摘要】專題片具有真實性,主要運用紀實的手法,充分展現表現對象的特點。專題片在拍攝中和其他影片有所不同,專題片不僅僅要具有真實性特點,還要根據拍攝內容需要的差異選擇不同的拍攝手法和技巧。在人物訪談類專題片的制作過程中,拍攝制作技巧對人物訪談類專題片的拍攝質量和欣賞價值有著重要影響。
【關鍵詞】專題片;人物訪談;拍攝制作;技巧
專題片屬于新聞紀實和藝術表達之間的電視藝術形式。它一方面要求電視節(jié)目具有真實性和現實意義,另一方面也要求電視節(jié)目具有一定的藝術形式,能夠引人注目,將枯燥的內容表現出生動的形式。人物訪談類的專題片通常運用訪談形式,在紀實的基礎上,畫面解說與人物表現相配合,從而達到烘托氛圍,突出人物經歷與情感的目的,使觀眾在觀看時產生感情的共鳴。
1. 題好一半文,注重人物訪談類專題片的選題
專題片對于普通觀眾來講,屬于較為枯燥無味的一類電視節(jié)目,選題的重要性就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專題片都要有一條主線,即選題。選題是一個方向性的東西,可以引領節(jié)目的制作方向,防止節(jié)目“誤入歧途”。好的電視節(jié)目選題,對于一個節(jié)目,一個欄目,乃至一個電視臺的關注度和收視率都極為重要。但是人物訪談類的專題片,在選題上更具有優(yōu)勢,即訪談類專題片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事實證明,具有故事性的節(jié)目更容易抓住受眾的眼球,引起觀眾的共情。但是訪談類專題片的選題也具有相應的規(guī)則,要經過反復推敲。
首先,人物訪談類專題片選題要符合社會主流各大媒體起到黨和政府的喉舌的作用,具有引領社會風氣,引導民眾價值取向的責任,因此,人物訪談類專題片的選題,一定要具有正確的社會導向和價值導向,以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為準。例如《面對面》,就屬于較為正式的、官方的且具有主旋律色彩的人物訪談類專題片,秉承著新聞性、權威性、關注度和影響力的訴求,通過與被采訪人物的面對面交流,對話歷史,通過重要人物來解讀新聞。這就是一種選題較為精彩的人物訪談類的專題片。
即代表了社會的發(fā)展,又能夠體現出時代的風采,符合了社會主義的主旋律,弘揚了“人間正氣”。
2. 在拍攝過程中,展現人物訪談類專題片的人物色彩
有了好的選題之后,在人物訪談類專題片的拍攝過程中,通過拍攝的技巧,能夠更好地展現人物故事和風采。那么在拍攝的過程中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2.1 根據采訪對象不同,提高采訪的針對性
人物訪談類專題片重在突出不同人的不同生活、不同性格,因此采訪環(huán)節(jié)的制定就尤為重要。認真分析采訪對象的特點,在提高采訪質量,突出采訪對象特點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政要人物,像普京等,就需要營造一種嚴肅、正式的氛圍;對于偶像明星,例如楊冪、肖戰(zhàn)等,則要突出年輕化,為輕松活潑的氣氛。
2.2 根據采訪對象的特點,制定合理的采訪內容
確定被采訪對象,認真分析采訪對象的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才能夠對癥下藥,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根據采訪對象特點,制定合理的采訪內容,是人物訪談類專題片拍攝中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專題片拍攝質量和拍攝效果的工具。央視《藝術人生》以其獨特的視角、真誠的情感交流、淋漓盡致的細節(jié)描寫、跌宕起伏的敘事結構,將自身與一些媚俗的明星娛樂性節(jié)目區(qū)分開來。這個節(jié)目當時邀請的都是一些知名藝術家,在采訪拍攝中,你既不能對著一個歌唱家談小提琴的歷史,也不能對著一個小提琴家說相聲。因此要在充分認識被采訪對象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對象的職業(yè)特點,來制定特色的采訪內容,才能夠準確地表現出被采訪人物的性格特點,豐富人物形象。
3. 通過拍攝技巧,展現訪談的主題和人物性格
人物訪談類的電視專題片,多是一種“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的節(jié)目形態(tài)。人物訪談類電視專題片,要“表現”生活的需要,就要較多地運用象征、隱喻、聯(lián)想等藝術手法來表現人物特點和社會生活,甚至允許在一定程度上的扮演、補拍、擺拍。并且人物訪談類專題片在時空的處理上也比較自由,既可以表現現在時,也可表現過去時,甚至可以表現將來時。這類節(jié)目更偏向于紀錄生活,所以對于時空展現比較靈活。
當然為了展現人物情緒,在訪談過程中,經常使用慢鏡頭和特寫的方式,對嘉賓進行著重表現,以達到渲染烘托現場氣氛,表達人物情感的目的。
4. 后期宣傳推廣助力人物訪談類專題片的發(fā)展
人物訪談類專題片既是精神產品,也類屬于文化產品,應該同時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要實現其雙重效益的最大化,能夠達到高收視、高回報的效果,就要針對節(jié)目的商業(yè)賣點進行宣傳,從而提高節(jié)目的收視率。
當然同時也要避免急功近利,節(jié)目質量是重要的保障。有很多人物訪談類的專題片,過于強調節(jié)目的效果鋪張絢麗,極盡形式之美,內容形式過于空洞,導致優(yōu)秀的選題也回天乏力,最終一敗涂地。因此,過于追求內容完美,過分煽情,導致整個形式臃腫,而無法抓住觀眾的眼球。
5. 結語
由此可見,一個優(yōu)秀的人物訪談類的專題片的制作,前期的選題鋪墊、過程中的采訪設置和內容環(huán)節(jié)、以及拍攝技巧、后期的宣傳推廣,都是缺一不可的。要抓住節(jié)目內容主線,通過精彩的內容展現,加之后期宣傳推廣,才能夠推動一個優(yōu)秀人物訪談類專題片的誕生。
參考文獻:
[1]徐嘉陽.非遺文化生態(tài)呈現過程中的影像設計實踐[D].湖南大學,2018(4).
[2]覃瑜.人物訪談類專題片拍攝制作技巧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9(5).
[3] 陳佳麗.電視人物專題片的編導策劃素養(yǎng)[J].傳播力研究.2019(26).
[4] 王雪.電視人物專題片的制作[J].西部廣播電視.2017(23)
[5] 劉寧.電視人物專題片的設計與制作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