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佳
摘 要: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審計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具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當前,我國處于經濟新常態(tài)背景下,因此,為了可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社會經濟的健康有序發(fā)展,就要實現對審計方法、審計機制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改革,在此基礎上全面提升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水平,更好地順應經濟新常態(tài)的發(fā)展形勢。本文首先分析了經濟新常態(tài)背景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希望可以為相關部門與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新常態(tài);經濟責任審計;創(chuàng)新
一、引言
審計是實現國家治理的一項重要工具,可以促進服務改革,維護經濟秩序,推動社會的良好發(fā)展。作為審計工作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經濟責任審計具有較高的價值,因此,必須充分重視此項工作,并且采取有效的方法高效地完成此項工作。在經濟新常態(tài)背景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還存在一定問題,需要結合時代的發(fā)展現狀采取有效的優(yōu)化措施,進而提高此項審計工作的整體水平。
二、新常態(tài)下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審計內部機制
為了促進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建立科學完善的審計內部機制。當前,我國處于經濟新常態(tài)背景下,另外,我國在經濟責任審計發(fā)展方面起步較晚,缺乏健全的理論體系,無法科學、有效地指導現實工作,缺乏完善的內部工作機制,責任審計工作的效率不高,缺乏完善的監(jiān)管組織體系,從而就會導致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受到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領導工作較為混亂,尚未科學地規(guī)劃有關工作[1]。不僅如此,領導必須對有限的審計資源進行優(yōu)化配置,進行有機協(xié)調,并針對各種不同的審計對象,采用不同的審計方法,在此基礎上才能提升工作的有效性。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審計內部機制,導致以上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處理。導致此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各相關部門尚未對國家出臺的政策與制度進行全面貫徹落實,另外還缺乏優(yōu)秀的審計人才,從而會影響審計內部機制的不斷完善與優(yōu)化,對經濟責任審計的有效性產生不利的影響。
(二)缺乏明確的責任主體
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時主要涉及的審計主體為國家的審計機關以及企業(yè)內部審計機關,不管對于哪種主體,目前都尚未明確地劃分其審計工作的具體范圍以及職責。各審計部門都是按照本身制定的標準實施審計工作,于是也會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運行效率產生不利的影響。不僅如此,審計機關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時更多是會受到政府部門以及上一級領導的監(jiān)管,獨立性會受較大的質疑,導致實際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沒有得到全面的貫徹與落實,更多的是形同虛設,審計結果不科學、不準確,嚴重影響其權威性。只有明確界定了審計對象擔負的經濟責任,才可以更好地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然而,目前政府部門的官員以及企業(yè)的高層管理人員的責任還存在彼此交叉的現象,難以進行科學區(qū)分,而且還缺乏統(tǒng)一的問責標準,尚未制定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尚未明確規(guī)定經濟責任,于是也就會影響經濟責任的具體貫徹與落實。
(三)經濟工作模式過于單一
目前,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采用的工作模式還較為單一,主要有以下表現。首先,過度重視被審計者的工作結果。當前,在針對領導干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時,更多的是審計其任職期間的工作結果,結合結果的優(yōu)劣等調配崗位。此做法是具有片面性的,尚未實現對被審計對象過程的監(jiān)督與管理,這樣一來,部分領導工作為了可以完成目標任務,可能會采用違法違紀手段,例如挪用民生資金等[2],另外,部分領導干部為了提升工作結果的整體水平,減小風險,工作時過于謹慎。因此,在其接受經濟責任審計時還沒有按時達成目標任務。其次,過度依靠被審計者所在工作單位的財務收支審計。經濟新常態(tài)背景下,針對領導干部開展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也面臨著更高的標準,如果只是單純地把財務收支審計結果作為依據評價領導干部,那么就會存在片面性。許多因素都會影響財務收支結果,其中包括風險治理以及內部控制等。假如只是一味地重視財務審計,然而卻沒有充分重視對于內部控制建設的嚴格監(jiān)督與管理,那么就無法準確、及時地預測各種或許會出現的風險,無法制定完善的預警機制。
三、提升新常態(tài)下經濟責任審計水平的策略
(一)明確責任主體
為了能夠有效地防范受托人與委托人彼此間的利益發(fā)生沖突與矛盾,減小審計風險,使得審計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那么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就需要對審計責任的主體進行明確。第一,要科學、明確地劃分國家審計部門以及內部審計機構擔負的審計職責,要使得這些機構能夠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以及程序開展各項工作,有效地防止出現徇私舞弊現象。第二,要加強立法,使審計機關能夠具有更強的獨立性,與政府部門相脫離,擺脫其他部門與上級領導的管理與約束,從而使得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更加公平公開,全面提高審計結果的準確性[3]。第三,要制定健全的問責制度。要進一步細化政府官員以及企業(yè)高層管理人員的職責,一旦發(fā)現經濟責任審計問題,就要馬上、準確地找到相關的負責人來承擔責任,要對責任主體進行明確,在此基礎上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審計效率,優(yōu)化審計結果。
(二)建立完善的審計內部監(jiān)督機制
新常態(tài)背景下,為了可以高效地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那么就要使得政府部門與相關工作人員間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與牽制,要建立科學完善的審計內部監(jiān)督牽制機制,這樣才能夠充分體現審計的獨立性。首先,要了解經濟新常態(tài)的基本特點與內涵,要進一步優(yōu)化工作模式與思維模式,要不斷學習與研究,準確地把握經濟責任審計的運行本質,在此基礎上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優(yōu)化內部監(jiān)督牽制機制。除此以外,審計部門與監(jiān)察部等相關部門要加強深入的交流與協(xié)作,要實現對信息資料的共享與及時傳遞,有效防止出現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的監(jiān)督牽制機制[4]。通過建立此機制可以有效地減少審計舞弊風險,可以更好地提高審計運行效率與運行效果,進而建立更加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責任型政府與服務型政府。
(三)采用多元化的工作模式
要改變以往以審結果為主的模式,改變?yōu)閷訖C、過程、結果與行為的綜合審計。新常態(tài)背景下,領導干部面臨的要求不斷提升,在實際審計工作中要對其工作業(yè)績、工作成果進行嚴格審計。另外,也要對其日常工作態(tài)度、工作動機及行為等進行嚴格審計,如果存在不作為、亂作為以及假作為等諸多現象,那么就要進行如實反映。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對其任期內做出的貢獻、承擔的經濟責任等進行全面、綜合性的評價,進而為其今后的任用以及考核等提供有力的依據。其次,要改變以往以審財務為主的模式,轉變成對內部控制、財務風險以及機制進行綜合審計的模式。要實現對風險治理、內部控制以及風險預警與管理的有機融合,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的治理機制,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滿足新常態(tài)的發(fā)展要求,更好地實現對審計對象工作情況的客觀審核與評價。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過程中,要結合對以上三者的工作內容,對領導工作的具體職責、權利以及工作狀態(tài)進行嚴格的審計與全面了解,要能夠全面地貫徹落實各種方針政策,了解國家作出的工作決策部署,嚴格地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實現對領導干部工作情況的全面監(jiān)督,而且要加強對環(huán)保節(jié)能舉措、領導干部的違法違紀行為、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情況的全面調查與審計[5]。在此基礎上要更加準確地了解領導干部在任期內做出的貢獻與工作成效,并且能夠更準確、及時地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并且制定有效的對策,以減少損失。
四、結語
新常態(tài)背景下,我國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缺乏完善的審計內部機制、缺乏明確的責任主體以及經濟工作模式過于單一等。這樣就會影響審計工作的整體水平。對此,就要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要明確責任主體、建立健全的審計內部監(jiān)督機制與采用多元化的工作模式等,并在此基礎上全面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水平,使其有效地應對新常態(tài)背景下帶來的巨大挑戰(zhàn),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鄒燕梅.新常態(tài)下經濟責任審計的發(fā)展定位及方向[J].財會學習,2017(11):136.
[2]孫小紅.基于新常態(tài)下的國有企業(yè)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問題思考[J].財會學習,2019(19):157-158.
[3]岳淑俠.新常態(tài)下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幾點對策[J].中國經貿,2018(6):264-265.
[4]于秋紅.適應新常態(tài)努力推進經濟責任審計工作[J].山東經濟戰(zhàn)略研究,2017(3):60-61.
[5]張文群.淺析經濟責任審計中的責任界定——以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為例[J].財會研究,2017(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