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陳華
閱讀能增長學生的知識,豐富學生的閱歷,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提升語文綜合能力。但在一線教學中,閱讀教學總是以教師的教學目標為基本點,只關(guān)注教學的結(jié)果,卻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即使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卻還是高耗低效。為此,關(guān)注學生學習視角,開展學生滿意的、富有魅力的高效閱讀教學,才是一線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內(nèi)容。
一、 以學生興趣為重點
興趣是引領(lǐng)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保持學習持久的動力。學習應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用興趣引領(lǐng)學習,并讓學生在學習時感到快樂,從而進一步激發(f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教學同樣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用趣味性內(nèi)容開展閱讀活動,能讓小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體驗到作者的情感,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萬事萬物的妙趣,從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情趣。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是小學生親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文章。小學生天性好玩,喜歡在大自然中玩耍,喜歡探究大自然中的萬物,哪怕是一抔泥土,也會被小學生把玩一段時間,文中的主人翁法布爾也是如此,他從對昆蟲的著迷,到迷戀,再到最終的癡迷,讓小學生深深感受到自己曾對大自然中哪怕是一只小昆蟲也感覺到驚喜、驚奇,深切體會到文中法布爾的那份對昆蟲的“癡情”。興趣是小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前提,有興趣的閱讀,才能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只有快樂的學習,學生才會積極地參與,投入到閱讀活動中,獲得更多體驗,更多情感。
二、 以學生需求為目標
不管是興趣指引,還是教師的循循善誘,只有當學生產(chǎn)生需要時,真正的學習活動才算開始。小學生想法新奇,思維非?;钴S,在進行閱讀教學中,經(jīng)過閱讀,經(jīng)過大腦的思維加工,能從中受到思想的震撼。有可能是行為方面的指導,也有可能是閱讀之后的情感抒發(fā),由于各個學生理解能力的差異或外在表現(xiàn)力的不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
比如在閱讀《第一次抱母親》時,學生能從文字中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如此濃厚的親情,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讀后感的方式,呈現(xiàn)出對母親的那份情感,那份愛。閱讀感受的呈現(xiàn)方式,往往都是通過讀后感的方式呈現(xiàn),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文采;另外一方面促進了學生與母親之間濃濃的親情。不同的閱讀感受表達的方式不一,卻滿足了學生的需求,只要學生能從閱讀中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知識、技能、思想,閱讀就是有效的,高質(zhì)量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的有效策略,只有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他才會在學習中獲得滿足感,自信感,被重視感。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從多方面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閱讀的高效開展。
三、 以尊重學生為起點
尊重是相互的,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一種美德,師生之間亦是如此。學生尊敬教師,老師理應尊重學生。在教學中,尊重是一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只有獲得教師的尊重,學生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體現(xiàn)出學習的主體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亦是如此。在小學生在閱讀課堂中,要充分展示他們的閱讀觀點與思想,才能與老師、同學進行無障礙溝通、交流,共同感受語文的魅力。
比如《負荊請罪》一文,講述了廉頗與藺相如之間的故事,對于藺相如的豁達、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精神,學生都大加贊賞,對廉頗的驍勇善戰(zhàn)、忠心為國、知錯就改的品質(zhì)感到敬佩。在《負荊請罪》課文中,學生不僅學到了歷史故事,了解了一些歷史人物,更多是從歷史人物的身上學習了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zhì)。而在學習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探討關(guān)于廉頗是否一定要負荊才能達到請罪的目的時,生生之間可以展開激烈的探討,表達各自所學、所思、所想,從而能對課文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也使閱讀的效果得到了更深層次的拓展。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并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思想,讓學生能在發(fā)言時毫無顧忌,暢所欲言,交流思想,交流理解,實現(xiàn)閱讀質(zhì)量最大化的提升。尊重學生,肯定學生,相信學生,才是對學生發(fā)展最好的支持。尊重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體驗,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去開展閱讀教學活動,讓其敢想,敢說,敢思,從而提高閱讀的效果。
基于學生的視角,開展閱讀教學,才是真正地以學生為本的教學,以學生學習需要為主旨的教學,才能實現(xiàn)以生為本的高效閱讀。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鎮(zhèn)童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