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蘇蘭
一、提高自我素養(yǎng),不斷豐富自己
(一)愛崗敬業(yè),立志做一名愛崗愛生的教師
小學體育教師首先必須熱愛自己的職業(yè),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自己能夠用積極昂揚的心態(tài)看待工作和參與工作,才能夠為發(fā)揮自身價值提供保障;然后是愛自己的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只有愛課堂,愛工作,愛學生,才能夠培養(yǎng)出符合教育需要的具有體育素養(yǎng)的人才。靜下心來,做一名好教師,做一名愛學生、愛教育的教師才是我們的追求。
(二)業(yè)務精湛,努力做一名業(yè)務精湛的教師
業(yè)務素養(yǎng)就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在參與教學中要通過不斷的實踐與研究來豐富自己,以完善自己的課堂,將更多的體育科研成果應用到課堂上,以提高教學質量。小學體育看起來是一門簡單的學科,但真正要教好、教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唯有不斷學習業(yè)務知識,不斷鉆研教材,研究教法,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三)身心健康,盡心做一名健康快樂的教師
體育教師要有良好的、健康的體魄,更要具有開朗的、樂觀的心理品質,這樣才能夠發(fā)揮自身的“領頭羊”作用,做好學生的領路人。體育教師既要做到身體健康,更要做到心理健康,教師自己快樂了,才能將自己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感到輕松愉悅,更好地參與體育教學。
二、更新教育理念,把握教學新方向
(一)明確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過程
新課改強調以生為本,也就是教師在落實教育教學活動時必須從學生出發(fā),更要盡可能地貼合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體育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了解學生,更要變革自己的教學活動,將課堂盡可能還給學生,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明確興趣培養(yǎng)的教育教學方向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師而言,實施體育教學不僅是要完成教學任務,更要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體育意識和體育運動興趣的基礎上,為學生后續(xù)的體育運動學習做鋪墊。
(三)明確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教學內(nèi)容
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注重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等。前段時間,筆者用報紙上了一堂體育課,先每人發(fā)一張報紙,讓學生貼在胸前跑,看看怎樣跑才能不讓報紙掉下來。通過觀察和試驗,他們發(fā)現(xiàn)逆風跑和快速跑時,報紙不會掉下來。我便順勢導入:“只要你們跑得夠快,只要你們逆勢而上,就可能在人生的跑場上獲勝。”體育課不光鍛煉學生的體能,還有毅力、意志方面的培育和養(yǎng)成。
三、密切溝通學生,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一)注重教學語言的運用,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盡量采用幽默而生動的語言來實施教學。尤其是對于小學的學生,教師無論在實施教學時,還是和學生交流溝通時,都要注意教學語言的恰當與合理。如在帶領學生進行蹲踞式跳遠活動時,教師可以利用比喻的方式來幽默形容技巧。讓學生在空中時“身輕如燕”,落地時則 “穩(wěn)如泰山”,學生聽教師這樣的語言會覺得十分有趣,也想要積極參與,并且能夠很快掌握要點。
(二)密切關注學生心理生理問題,做好心靈導師
體育教師在提升自己的過程中要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每當學生出現(xiàn)一些沮喪、低落的情緒時,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來引導學生釋放和調節(jié)自己。教師要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能忘記自己,釋放天性,以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以更好的姿態(tài)投入學習與生活。
(三)深入學生群體,與學生成為“伙伴”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在課堂上,不要刻意強調教師的身份,而是把自己當作游戲的參與者帶領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感悟和成長。所以教師要盡可能地成為學生的“伙伴”,創(chuàng)設公平平等的環(huán)境,允許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意見,鼓勵學生積極表現(xiàn)自己。
四、采用新式方法,借鑒與創(chuàng)新并用
教師靈活地應用新式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并不是指讓教師擯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是在保留傳統(tǒng)教學方法優(yōu)點的同時,抓住新式教學方法的特性,讓新式教學方法的融入為體育教學課堂帶來新色彩。
眾多的教學方法中,經(jīng)過實踐檢驗、和體育課堂最為貼切的就是小組合作教學法、游戲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這些教學方法都具有自身的特點,在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融合碰撞的過程中,讓體育課堂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yǎng)的新理念下,教師就必須從多方面入手來加強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以及人文素質,這樣才能夠構建符合學生需要與教育教學需要的高效體育課堂,教師才能夠在體育課堂這一方天地大展身手,更好地提升自身價值。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五一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