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昌,我直奔滕王閣。
滕王閣為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于唐永徽四年(653年)所建。李元嬰自小受到宮廷生活熏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游,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庇阑杖辏?52年),其由蘇州刺史,調(diào)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蛟S是感覺不雅,或許是以為情調(diào)不夠,第二年建此樓閣為別居,逍遙復(fù)逍遙。
唐上元二年九月初九,即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這天,王勃去交趾縣探望父親,途經(jīng)洪州并參加閻都督宴會,揮毫寫下《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中國文學(xué)史上遂留下一曲千古絕唱。滕王閣的名聲,隨著樓閣里飛出的鳥兒,叫響山川大地;亦隨著樓閣前的流水,一直流淌不絕。盡管自此之后,滕王閣屢毀屢建,屢建屢毀,但其聲名有增無減。
1989年,現(xiàn)代建筑師依據(jù)梁思成先生早年所繪制的《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并參照宋代李明仲的《營造法式》,設(shè)計并重建了這座仿宋式的雄偉樓閣。
我拾級而上。走過二十九級臺階,走進這座第二十九次重修的樓閣。樓閣凡七層,每層墻壁都在說話。一層飾有禮器及編鐘編磬,盛唐之音從遠(yuǎn)處傳來,朦朧又清晰。二層畫有江西歷代名人壁畫,如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唐宋八大家中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南宋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朱熹等。大師身影就在眼前,平仄之聲猶在耳畔。三層繪有壁畫《臨川夢》,傳說湯顯祖在此排演過《牡丹亭》。四層展現(xiàn)江西自然景觀的精華,如廬山、井岡山等。到了這里,江西的山水盡在心中了。另有六層七層,不再贅述。我很佩服建筑師們的匠心,游人登臨此閣略略一覽,差可領(lǐng)略江西文化魅力。
我要特別說說第五層。這是明層中的最高一層。漫步回廊,眺望四周,高樓大廈盡收眼底,山水之美皆成背景。我知道當(dāng)年的滕王閣沒有如今這般高大雄偉,然而王勃的視野無遮無擋極其開闊,當(dāng)是遠(yuǎn)有西山疊翠南浦飛云,近有江水蒼茫舸渡彌津,否則他如何寫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妙句,如何抒發(fā)“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豪情?我慕名而至,現(xiàn)在也站在滕王閣的最高處,可是我的精神高度在哪里呢?王勃同時寫有《滕王閣詩》。詩云:“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睍r過境遷,閣中帝子早已灰飛煙滅,可是王勃聲名日隆,不能不讓人感慨。(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5.13徐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