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清
摘 要:近年來,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人民群眾對于教育教學的關注程度不斷強化,從而推動了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其中,作為高中階段重要的教學科目之一高中化學的學習對于學生化學認知能力的構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人員指出,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做好高中階段化學教學工作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本文針對信息化手段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進行了相應的分析,旨在通過信息化方式幫助教師進一步實現(xiàn)化學實驗教學質量的提升與強化。
關鍵詞:高中化學;信息化;課堂教學
互聯(lián)網不斷地在我們生活中滲透,教學方面也一樣,教學的時間以及空間全部因互聯(lián)網的存在擴大,教學的形式也產生了不小的變革,從我們以前固定板書到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課堂都是非常新穎的變化,課堂上對于互聯(lián)網的使用能夠更加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信息化的教學方式讓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加專業(yè)以及濃郁,這對于我們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也是一樣的,如何正確地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來改善高中化學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探討。
一、 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實驗教學的趣味性
從以往的經驗上來看,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重視度不高,實驗比較枯燥乏味,學生對此感覺沒有興趣,很難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現(xiàn)在的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地避免這一問題,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化學學習中,比如我們在進行化學中的燃燒實驗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為學生播放有關燃燒的視頻,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直觀,這種視頻的觀看能夠讓學生對課本中介紹的燃燒現(xiàn)象有第一步的了解,學生通過畫面能夠對如此有趣的燃燒產生興趣,思考物體在燃燒的時候會發(fā)生怎么樣的變化?這樣我們通過利用信息化手段的目的基本上達成了,之后我再給學生做燃燒的實驗,讓學生通過我的實際操作來體會,最后再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更多的金屬燃燒,讓學生意識到各種物體形式的燃燒,使學生的學習體驗更加豐富。
二、 利用信息技術增加實驗教學的直觀性
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已經趨于成熟,那么化學實驗就不應該進行得非常簡單,這不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我認為高中化學實驗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從書本教材的知識中解放出來,更為直觀地接觸化學知識。在以往的經驗中,很多化學實驗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無法給學生呈現(xiàn),這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信息化的手段能夠讓實驗更加的直觀化,能夠對課堂不方便展示的實驗進行展示。
比如我們在進行類似金屬鈉與水的反應,這就需要我們有足夠大的燒杯才能完成此次實驗,像這種實驗設備需要的比較多,有的學校不具備有完整的實驗器材,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例如讓學生觀看實驗過程,這就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求,我認為信息化的手段對學生非常好的一點是,能夠把任意一段的實驗過程重復播放很多次,這樣的話對于學生挖掘實驗過程是非常有幫助的,這一點是我們傳統(tǒng)意義上進行實驗操作做不到的。
三、 利用信息技術確保實驗的安全性
從實驗的不可控角度來說,實驗確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危險性,但是讓學生接觸實驗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那么信息化能夠非常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能讓學生觀察掌握化學知識,還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的安全。比如,我們在學習氯氣的時候,由于氯氣是一種有毒的氣體,直接讓學生進行實驗危險較大,如果在非常通風的地方還很不利于實驗的開展,體驗也會比較差,這樣的話,信息化的手段就顯得非常有優(yōu)勢,能夠清楚展示氯氣生產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夠對關鍵的步驟進行重復觀看,這是現(xiàn)實的實驗做不到的,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印象,還有效地確保了實驗的安全性。
四、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化學實驗模式探討
(一)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呈現(xiàn)化學實驗知識
科技的發(fā)展改變了我們化學實驗的步驟,從以往的經驗上來看,我們化學實驗只能循規(guī)蹈矩的按部就班為學生展示,比較浪費課堂時間,在我們現(xiàn)在的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信息化手段的優(yōu)勢,改善了課堂上化學實驗的效果,比如我們在進行氧化還原實驗的時候,教師是肯定需要為學生介紹氧得失特征的,現(xiàn)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中豐富的視頻來為學生展示這些變化,比我們生硬的語言更為有效,這樣的話我們再為學生介紹相應的化合價升降等等問題就會游刃有余,理解起來更為方便,除了這一點以外,還可以在課件中加入一些超媒體的資源,為學生實現(xiàn)更為完整的步驟。相關研究表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其對化學實驗所蘊含的微觀粒子間運動和結合的想象力相對較為薄弱,從而難以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理解。針對這一問題,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微觀模型的創(chuàng)建,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實驗化學知識理解能力的強化,進而提升學生知識感知的效果,以便為學生理解實驗本質的提升奠定理論基礎。在學生親自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認真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最后再結合案例進行知識的講解,在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更好地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優(yōu)勢。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應用,可以將化學知識更加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和實驗教學開展要達到的目標不謀而合。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強化學生對于微觀世界的認識,教師可以通過新型教學手段的應用,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于微觀世界的探索興趣,從而有效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微觀世界。例如,在對分子與原子等內容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模型展示的形式,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分子與原子在實驗中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結構變化與組合形式。在此過程中,通過對化學實驗涉及的化學反應微觀世界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xiàn)學生探索興趣的進一步優(yōu)化。
(二)借助互聯(lián)網,整合實驗教學資源
當前,教師可以從互聯(lián)網上搜尋到眾多和學科知識相關的資源。在信息化條件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線上資源,開展相應的教學??偟膩砜?,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分子與原子由于體積相對較小,因此,學生往往難以有效對其變化進行直觀的觀察與學習,針對這一問題,化學教師應有效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比如微課,幫助學生更為直觀地對相關化學知識進行合理的理解,以便為其后續(xù)化學學習工作奠定基礎。
微課是通過比較短的時間,以視頻的方式來為學生展示一到兩個知識點,因為高中的化學摻雜非常多的比較抽象化的化學基本原理和化學公式等等,微課的方式能夠非常有效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對于微粒的性質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雞尾酒調制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對于微粒運動的相關知識進行合理的理解??梢詭椭鷮W生更好地實現(xiàn)對于微觀粒子概念認識效果的強化,從而實現(xiàn)理解效果的優(yōu)化。比如我們在“獲取純凈水”這一實驗中,可能有的學校沒有對應的蒸餾設備,這樣的話信息化的手段就能解決這一問題,非常有效地滿足學生對于此實驗的認知。從此來看,教學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學生不僅需要課內的內容,課外的內容也非常的重要,課中的內容我們需要多種方式結合,不能單純地依靠某種手段,不知變通。
在課堂學習中,我認為學生課前的預習非常的重要?,F(xiàn)階段,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多數(shù)學生在課堂方面的理解效果相對較差從而不利于實現(xiàn)其對于化學知識的有效應用,傳統(tǒng)上學生預習的模式基本上就是自己閱讀教材,比較枯燥,針對這一問題,研究人員表示,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可以有效做課前的預習設計,通過微課的形式展示出來,教師把本節(jié)課需要的知識點特別是一些涉及實驗的預習內容,配合生動有趣的視頻,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于相關概念的有效理解。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利用微課的時候,不能把知識點壓縮成一節(jié)微課中,總的來說,這種信息化的手段并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對其的使用要有分寸,不能讓其完全的替代教師的作用,恰恰相反,教師應有效觀察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反應并適時對其進行合理引導以便幫助其更好地進行有效的理解與探索。
(三)通過慕課,引導學生理解實驗
慕課作為新一代的信息化教學方式用處非常廣泛,學生與教師在慕課中交流的效果非常的有效,教師能夠通過慕課了解學生隨堂作業(yè)、交流成果等等。我對此的看法是教材上的實驗圖片解釋效果不如信息化手段表達的清晰,單一的依靠教材出發(fā)來對學生教學效果是有限的,就比如對化學概念的解釋,作為化學教學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化學概念主要用于對各類化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表達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對于微觀世界的認識,因此,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通過信息化手段的構建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化學實驗內容中包含的化學概念?;瘜W的學習非常需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那么慕課的在線學習形式能夠讓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自我需求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慕課可以對其進行記錄,保證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五、 結束語
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高中化學教學工作對于學生化學思維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推動教學方法特別是實驗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在教學工作中經過長期探索教育工作者指出通過信息化手段的建設,有利于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化學實驗的有效認識,進而更好地對化學知識的本質進行理解與學習,總的來說,信息化的手段對于學生化學實驗能力的優(yōu)化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閆正江.信息化條件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探析[J].學周刊,2018(31):128-129.
[2]周冰.高中《實驗化學》模塊微課程的設計和實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3]盧林元.信息化條件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方式的變革[J].甘肅教育,2018(13):68.
[4]滕麗娜.高中化學教師課堂實踐TPACK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5]唐琳,張玲.信息化教學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學實驗創(chuàng)新性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5):125-126.
[6]鄒子聰.淺析信息化技術對高中化學學習的利與弊[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3):158-159.
[7]邱國援.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7(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