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紅燕
童話世界里那動人的故事和優(yōu)美的語言,總能把孩子們帶入美好的情境,使他們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啟示。本文遵循統(tǒng)編教材編寫意圖,以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實踐為例,探討童話文體教學的策略。
1.抓人物形象,了解童話內(nèi)容
在童話作品里,人物形象是整個作品的核心。作品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動鮮活有力地傳達作品的思想。學生閱讀一篇童話,首先要從整體上感知,而閱讀人物形象是重要的憑借和重點,也是童話教學的關鍵內(nèi)容之一。如何感知童話作品的人物形象?有的童話可以從題目中直接讀出來,如《蜘蛛開店》《青蛙賣泥塘》等。而有的童話必須帶著思考閱讀,瀏覽整篇文章,才能厘清人物形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例如,在《去年的樹》的教學實踐中可以設計這樣的閱讀思考題:童話中都有哪些人物?它們都是誰?誰是主要人物?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人物形象有樹、鳥兒、樹根、大門、小姑娘、燈火,其中小鳥是主要人物。在找準人物形象后,學生就會自覺探尋這些人物形象之間是什么關系、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進而就會弄清楚童話的主要內(nèi)容或故事梗概。
2.理順故事情節(jié),感受童話結構
童話文體的結構是有特點的,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四篇童話的結構有兩種。一是反復敘事,結構相同,情感遞升,如《去年的樹》和《那一定會很好》。二是圍繞一個核心主題,按照故事發(fā)展順序進行敘事,如《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塊奶酪》。
教師引導學生讀語言“看見畫面”,品語言“想象畫面”,聯(lián)系生活“走進畫面”。如《去年的樹》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品讀童話里的四次對話,讓學生結合文本描述進行想象并把自己的想象表述出來,然后出示四幅圖畫讓學生對照圖畫朗讀對話。通過這樣由文本到畫面、由畫面到文本的反復,最終理清反復敘事結構的童話故事。而在《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蟋蟀紅頭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線”來理清故事結構,引導學生讀童話,畫出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線圖。通過畫圖了解牛反芻的科學知識,理順故事情節(jié),從而感知按照故事發(fā)展順序敘事的童話結構。
3.品析人物形象,明白童話道理
品人物是指在童話各情節(jié)中提取描寫人物形象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情、態(tài)度等關鍵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逐步感受人物的心理、心情及其變化,引導學生走進人物。如《去年的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小鳥對朋友大樹的真摯情感是通過四次對話來體現(xiàn)的。我請學生們拿出學習單,先自己讀一讀題,把形容鳥兒心情的詞語填在橫線上,并與同桌交流這樣填的理由。然后,針對學生們填寫的詞語,用朗讀的方式讀出鳥兒的心情。由此進一步思考鳥兒的心情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最后總結出鳥兒四次對話的心情變化:依依不舍—焦急—心急如焚—傷心、難過、絕望。學生通過對比鳥兒的心情變化,最終與鳥兒的珍重友情、信守承諾的精神產(chǎn)生共鳴。
4.多角度思考,多元評價
評價的目的首先是讓學生在與作品和作者溝通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共同的目標和愿望,達成共同的意向,產(chǎn)生共鳴;其次是要學生結合已有閱讀經(jīng)驗和生活實際,對文本進行多角度思考、分析和評判,對童話里的人、事、情節(jié)、主旨等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思考。如《一塊奶酪》導語中“你喜歡文中的螞蟻隊長嗎,理由是什么”,指向的就是對童話人物的評價。有的學生說:“喜歡。螞蟻隊長戰(zhàn)勝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并且命令最小的螞蟻吃掉了奶酪,他還是很有責任心和表率作用的?!庇械膶W生說:“不喜歡。螞蟻隊長很虛偽,自己想吃卻假裝不吃,還讓給小螞蟻吃?!?/p>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感悟,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言之成理、言之積極即可。其實這也是在輕松活躍的思維空間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發(fā)表獨立見解的習慣與能力。
5.大膽想象,創(chuàng)編童話
創(chuàng)編童話是本單元一系列學習之后的延展學習活動,是對童話故事、人物、語言、結構等元素綜合吸納之后的表達,又是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想象的理解。如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習作”——我來編童話,這一編排明確指向了學生的表達。在學習了本單元四篇童話之后,學生有了想象情趣和欲望,有了童話結構的支點,有了文本學習語言的積累和內(nèi)化……這時教師提出要求,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童話表達自我就水到渠成了。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單元整體的小學語文語用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CDDBIT245)階段研究成果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