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剛
飛行服是空軍飛行員的專屬裝備。飛行員駕機在天空戰(zhàn)斗時,飛行服可以有效地保護飛行員在高空低氣壓、低溫、缺氧等極端情況下的人身安全,是飛行員完成任務的重要保障。所以,別看飛行服是一套衣服,它也算是打仗不可或缺的利器哦!
說起飛行服的發(fā)展史,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有趣的是,飛行員第一次被俘就與飛行服有關。當時,意大利與土耳其交戰(zhàn),意大利派出9架飛機執(zhí)行任務,其中一架飛機被土耳其的地面炮火擊中,飛行員被俘。飛行員在被審問時委屈地抱怨:“我的衣服太薄了,在飛機里面快凍死了,我的手凍僵了,無法做拉升操作?!边@可能是航空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與飛行服有關的問題。
隨著人們對作戰(zhàn)飛機的認識越來越深,當?shù)涂诊w行、飛行員怕冷等一系列問題早已被解決的時候,飛行服則需要解決高空低氣壓、供氧不足等問題,第一代高空加壓服就此在英國誕生。
首先試穿的是美國人柏斯特,他穿著這套飛行服從倫敦飛往墨爾本,參加了飛行大賽。但飛行剛剛開始不到10分鐘,飛行服就破裂了。不久后,柏斯特又花費75美元(約合520元人民幣),利用降落傘的帆布特制了一件密封的衣服,可剛到減壓室試穿,衣服也破裂了。
一個月后,柏斯特再次對衣服進行了改良,這一次,他將衣服做成了兩層,內層用較厚的橡皮袋制成,充氣后對人體施壓,而外層則使用帆布。這次成功了,柏斯特穿著這套特制的飛行服在天空兜了一圈,完美地解決了身體承壓問題。由此,人類歷史上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飛行服誕生了,時間是1934年8月。
我國空軍于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研制和裝備高空代償服、抗荷服,后來,經(jīng)過科研人員集體攻關,又研制出了通風服。1982年研制出液冷服,更新了部隊裝備。相信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無論是飛行服的科技含量還是安全性能,都會實現(xiàn)跨越式的發(fā)展。
你是不是以為飛行服就是一套普通的衣服呢?這就錯了,飛行服可不只是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而是一系列的配套組合體,除了上衣和褲子,還包括風鏡、皮靴、手套、頭盔、圍巾、毛衣毛褲以及襯衣襯褲等,一樣也不能少。比如,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飛行員上天時都要戴跟頭盔一體的墨鏡,非常帥,其實,這個墨鏡叫風鏡。
上天時由于氣流太大,一開始飛行員眼睛受不了,而風鏡能起阻擋氣流的作用。后來,又有一些飛行員在上天后感到非常惡心,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這是由于高空陽光經(jīng)過云層反射等因素導致眼睛不適造成的,而戴上深色風鏡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飛行服大都是連體夾克式的,上面沒有扣子,一般都是一條拉鏈直接拉到頂,這從日常設計衣服的角度來看是不合理的。那么,飛行服為什么沒有扣子呢?這是有慘痛教訓的。
1951年3月,西歐某國舉行了一場陸空綜合演習,該國一名王牌飛行員駕機飛向了藍天,執(zhí)行模擬轟炸演練。然而,在他上天不久,就發(fā)出了求救信號,隨后飛機在空中發(fā)生了故障并劇烈搖晃。最后,這名飛行員與飛機一同墜落,機毀人亡。事后,該國對這次飛行事故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是飛行員飛行服上的一??圩拥暨M了飛機上的精密儀器,導致飛機設備失靈,造成了悲劇。
后來,人們不斷汲取飛行事故教訓,發(fā)現(xiàn)其他國家也發(fā)生過類似的事情,有些國家還發(fā)生了由于飛行服袖口、褲口肥大,在狹小飛行座艙內掛在開關或是零件上,險些釀成事故的情況。為了消除隱患,各國都改進了飛行服,把原來的紐扣換成尼龍拉鏈,把袖口和褲腰設計成束腰的夾克式,很好地消除了安全隱患,讓飛行員上天之后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