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赟 何金愛 祁夢瑩 張詩毅 王琳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護理部,廣東 廣州 510630)
隨著我國經濟及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保障患者安全及隱私的目的,越來越多的教學實踐醫(yī)院建立了臨床綜合模擬中心護理模塊,用于護士及護生的培訓。臨床綜合模擬中心護理模塊的應用對于培養(yǎng)護生的技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目前,護生的臨床技能學習與實踐教學模式多是一名護生固定跟隨臨床帶教老師實習形式,臨床教師既要從事常規(guī)的臨床工作,又要對護生進行指導和支持[1],帶教老師的個人水平、臨床機遇等因素會影響學生的臨床教學質量[2]。如何保障護生臨床實踐培訓質量,如何應用臨床綜合模擬中心護理模塊培養(yǎng)具備實用臨床技能的護理人員,是我們要探討解決的問題。本研究通過實施實習后集中綜合模擬培訓教改項目,采取集中和綜合模擬的特點開展臨床實習帶教,對其培訓效果進行分析?,F報告如下。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3-7月在我院實習的所有2019年應屆畢業(yè)護理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共有172名來自12所學校的實習生納入研究,通過分層區(qū)組隨機化方法將研究對象按照不同學校分為不同層級,在每個層級內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6名,兩組護生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及實習前各項操作及理論成績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一般資料和實習前各項操作及理論成績得分比較
注:*為χ2值。
1.2方法
1.2.1培訓內容 根據本科生技能實踐和廣東省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操作技能要求,由臨床護理專家共同探討,按技術使用范圍及頻率挑選出本次研究評估的5項實用范圍廣且高頻率的護理臨床技能操作項目,心肺復蘇、七步洗手法、吸氧、靜脈采血、靜脈輸液,并擬定培訓內容。
1.2.2培訓方法 兩組護生于進入臨床實踐1周內,進行培訓前5項技能評估。評估分為護理理論及操作考核,理論考核題目從培訓內容中隨機抽取,操作考核由具備醫(yī)學本科生技能大賽護理技能培訓資質的臨床一線老師通過臨床綜合模擬中心護理各項模塊完成,根據培訓前評估結果,修訂培訓內容。
1.2.2.1觀察組 護生進入臨床1個月后,應用臨床模擬中心護理單項技能模塊進行集中綜合模擬培訓,由具備醫(yī)學本科生技能大賽護理技能培訓資質的老師統(tǒng)一示范帶教,進行5項操作的集中培訓。其中,七步洗手法培訓2個學時,其余4項操作各培訓4個學時,共18個學時,連續(xù)2 d進行。每項操作培訓包括相關理論30 min,操作示范及講解30 min,剩余時間護生進行操作練習,同時老師給予指導,把教學的重點由過去的教會學生操作轉向教會的同時要求學生能應用相關知識回答為什么這樣操作,預測不規(guī)范操作可能導致的后果,引導學生思考。培訓結束后,在各科臨床帶教老師指導下繼續(xù)實踐,通過案例分析教學與出科考試,促使學生的專業(yè)理論知識與專業(yè)技能在職業(yè)環(huán)境中得到應用與提升。
1.2.2.2對照組 護生在考核后直接進入臨床,固定跟隨護理臨床帶教老師實習,參與案例分析教學與出科考試。
1.3評價指標 兩組護生在實習的第8個月再次進行5項護理操作及理論知識考核。比較兩組護生實習后操作及理論成績。
兩組護生實習后各項操作及理論得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實習后各項操作及理論得分比較 分
注:兩組護生實習前后組內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1集中綜合模擬培訓的意義 學校教授的知識難以和臨床實際情況完全相符,護生所學的知識和原則不能確保應用到臨床實踐中,這就造成了學校與臨床之間的的差異[3],且大部分學校在護理操作練習結束一段時間后才去臨床實習,很多操作學生已遺忘或不熟悉[4]。臨床技能的不熟悉,會加重護生的心理負擔,增加進入臨床后的不適感,影響護生的臨床學習效果[5]。集中綜合模擬培訓能較快地讓護生復習在校所學技能,同時通過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的培訓,護生能更好地了解臨床技能實際應用情況,減少理論與實踐的差距,為培養(yǎng)護生的實用臨床技能奠定基礎。對于臨床技能的掌握能增強護生的信心,更快適應臨床學習。此外,集中綜合模擬培訓通過利用綜合模擬中心護理模塊,在實習前期加強護生技能培訓,短時間內縮短理論與實踐、課堂與臨床、學校與社會間的距離,減少學校技能培訓與臨床的差距,提高護生臨床實踐能力,保障患者安全。集中培訓前對護生的技能評估能讓臨床實踐教學管理者在實習初期更好地了解實習護生技能掌握情況,為后期的臨床實踐教學策略制定提供量化指標,從而提高實踐培訓效果。
3.2集中綜合模擬培訓保障教學質量 臨床準備至關重要。醫(yī)院調查[6]顯示,許多在職護士認為,現有的護理教育計劃不能充分提高護生觀察患者的敏銳度,并歸咎于缺乏臨床技能的準備。然而,臨床的一些護士卻不喜歡教護理學生,這必然會影響學習質量。集中綜合模擬培訓對培訓老師資質有要求,且對培訓老師進行了統(tǒng)一培訓,保障培訓質量的同質化,在評估考核時采用統(tǒng)一標準,為評估及改進臨床教學質量提供量化指標,同時集中綜合模擬培訓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和節(jié)約教學資源。
3.3集中綜合模擬培訓培訓內容選擇 集中綜合模擬培訓在心肺復蘇、吸氧、靜脈采血操作項目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七步洗手法和靜脈輸液兩項操作卻無統(tǒng)計學差異,有研究[7]表明,臨床學習環(huán)境,包括臨床工作人員、學習資源等,是影響護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臨床帶教老師的指導下,臨床練習資源豐富的操作如:七步洗手法和靜脈輸液,可長期多次地重復應用,掌握情況較好。而吸氧和靜脈采血在臨床實踐中的操作機會相對少一些,心肺復蘇則更少能在臨床實習中得到練習,說明在臨床實踐中操作機會相對較少的項目更適合通過集中綜合模擬培訓來提高,對于這些項目,護生可以接受到對薄弱環(huán)節(jié)更有針對性的學習和反復練習,短期內提升操作技能[8],幫助護生規(guī)范操作細節(jié),更好地理解操作目的和意義,再使之結合臨床實踐,可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本研究選取的實習生均為在校時平均班級排名前32%,年級排名前29.8%的學生,理論基礎均較好,這可能是理論成績方面未體現出差異的原因,但理論與操作是相輔相成的,因此,理論培訓依然是培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研究為以后的集中綜合模擬培訓應該納入的操作教學內容提供了參考意義。
3.4集中綜合模擬培訓使操作更規(guī)范有效 在實習8個月時的考核中可以看到,兩組護生在操作流程上都可以較好地把握,但是兩組的差異主要是觀察組護生的操作更加規(guī)范有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心肺復蘇項目中,通過模擬中心的心肺復蘇儀器每一次按壓有效均亮一次燈,可以看出觀察組護生在按壓的深度和頻率上有效次數多于對照組護生,且對照組護生常常因為按壓時手臂與地面未垂直、手臂未繃直或掌根抬離了胸壁而導致按壓無效。且在人工呼吸吹氣時,胸廓起伏的次數也少于觀察組護生。(2)吸氧項目中,對照組護生在接氧源時中心供氧接口安裝、濕化瓶安裝、接氧管及打開氧氣旋鈕的順序錯誤較多,卸氧表時各部位的拆卸順序也有錯誤,整個操作流程不夠熟練,可以看出對照組許多護生在這部分操作時的猶豫。(3)靜脈采血項目中,經過集中綜合模擬培訓的觀察組護生在血液注入試管順序的選擇上更準確,而觀察組護生在試管順序選擇上出現錯誤較多或者部分護生沒有試管順序選擇的意識。更加規(guī)范有效的護理操作才能給予患者安全高效的護理,從而提高護理質量,體現了集中綜合模擬培訓的重要性。
3.5集中綜合模擬培訓提高人文關懷意識 以人為本、滿足患者需求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越來越受到關注,逐漸成為基礎護理操作中的關鍵[9],集中綜合模擬培訓也為護生灌輸了人文關懷意識。主要體現在每項操作結束后,觀察組護生會更全面地指導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并進行健康教育,如靜脈穿刺后如何正確按壓穿刺部位,同時會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體位[10],注重整個護理過程對患者整體舒適度和心理上的關注,而不是僅僅完成一項護理操作。在護生進入臨床的早期通過集中綜合模擬培訓,強調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培訓結束后護生再次進入臨床接觸患者并將規(guī)范的操作及人文關懷帶給患者時,更能在實際工作中體會到人文關懷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集中綜合模擬培訓可有效提高護理實習生臨床操作技能,但在操作培訓項目選擇上有待進一步探討和完善,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漸納入更多臨床操作機會較少的項目,最終可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集中綜合模擬培訓內容,更全面提高實習護生的實用臨床技能,增強護理實習生職業(yè)競爭力。同時,建議有條件的教學醫(yī)院建立臨床綜合模擬中心護理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