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平 陸秀萍 盤曉榮 譚莉娜 宋獻麗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高壓氧科, 廣西 南寧 530021)
兒童孤獨癥也稱自閉癥,是一種起病于嬰幼兒時期的嚴重心理發(fā)育障礙性疾病,以交往障礙、語言障礙和重復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征,患病率約為兒童人口的 2~5人/萬[1]。近年來,兒童孤獨癥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大多數(shù)孤獨癥患兒伴有中重度智力低下,嚴重影響生活、學習與自理能力,且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給家庭及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2-3]。目前將高壓氧應用于孤獨癥治療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許多報道[4-5]將高壓氧用于孤獨癥患兒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夠改善患兒煩躁、多動、刻板等行為,提高患兒的語言行為能力,為孤獨癥患兒開辟了新的治療途徑。我科采用進艙前給患兒進行常壓高流量吸氧適應訓練,提高了患兒高壓氧治療的依從性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診于我院心理門診和南寧市殘疾康復中心的兒童孤獨癥患者60例,納入標準:(1)符合國際疾病診斷標準第1版(ICD-10)的孤獨癥診斷標準。(2)兒童孤獨癥行為評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評分>67分。(3)年齡3~6歲。(4)有高壓氧治療適應癥。(5)首次行高壓氧治療。排除標準:(1)有高壓氧治療禁忌證。(2)體溫≥38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竇炎的患兒。60例患兒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22例,女8例,年齡3~6歲,平均年齡(3.5±0.2)歲;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3.3~5.7歲,平均年齡(3.7±0.1)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及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取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的進艙方式。即患兒經(jīng)高壓氧科醫(yī)生檢查,確認有高壓氧治療適應證,同意進艙治療后,在進艙前15~30 min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常規(guī)宣教后進艙治療。宣教內(nèi)容包括介紹進艙須知、高壓氧治療步驟、預防氣壓傷方法、佩戴面罩吸氧方法、家屬配合方法等。
1.2.2觀察組 研究開始前對護士進行常壓高流量吸氧訓練方法的統(tǒng)一培訓。進艙前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常規(guī)宣教,并給予常壓高流量吸氧訓練,患兒適應后再安排進艙治療。具體訓練方法如下。
1.2.2.1訓練前心理護理 包括患兒和家長的心理護理。高壓氧治療兒童孤獨癥尚在探索之中,大多數(shù)家長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醫(yī)護人員要向患兒家長詳細介紹高壓氧治療孤獨癥的原理、方法和療效,介紹治療效果好的病例,使其樹立信心,耐心接受高壓氧治療。針對孤獨癥患兒語言交流障礙、交往障礙等特點,我們以親切的語言喊患兒名字,與患兒進行面對面交流,以取得患兒的好感,消除患兒緊張情緒。
1.2.2.2治療的體位 患兒取坐位,年齡小的由家屬喂奶式抱緊,指導家屬一只手輕扶面罩,另一只手抱緊患兒并輕拍患兒,讓患兒保持舒適體位。
1.2.2.3面罩選擇 根據(jù)面部大小選擇合適面罩,指導正確戴面罩方法。先讓患兒自已撫摸面罩或者家長示范,待患兒不排斥面罩后再給患兒戴上面罩。
1.2.2.4呼吸訓練 指導患兒正確有效的呼吸:閉嘴用鼻吸氣,速度均勻,力量適中,如果有咳嗽先取下面罩,待咳嗽后再戴上。
1.2.2.5配合安撫措施 如撫摸患兒、講故事、聽音樂等,經(jīng)常表揚患兒。帶患兒及家屬參觀氧艙環(huán)境,使患兒熟悉艙內(nèi)環(huán)境,消除其排斥心理。治療結束征求家屬意見,幫助解決家屬的困難和疑慮。
1.2.3高壓氧治療 兩組患兒均由家屬陪伴進行治療,高壓氧治療采用三艙七門大型醫(yī)用空氣加壓氧艙群,治療壓力為0.2 MPa, 加壓時間25 min,穩(wěn)壓戴面罩吸純氧60 min,中間休息5 min,減壓時間30 min,總治療時間120 min。1次/d,10次為一療程。高壓氧治療的同時配合常規(guī)的康復訓練,治療2個療程進行療效評定。
1.3評價指標
1.3.1完成治療療程的依從性[6]完成高壓氧治療15~20次者為好;完成高壓氧治療10~14次者為較好;高壓氧治療 5~9次為較差;高壓氧治療少于4次為差。
1.3.2療效評定 采用自閉癥及相關發(fā)育障礙兒童的教育診斷量表中文修訂版(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C-PEP)[7]測評患兒治療前后的發(fā)展總分。評定標準:(1)顯效:治療后 C-PEP發(fā)展總分提高 ≥ 16分。(2)顯著進步:治療后 C-PEP發(fā)展總分提高 8~15分。(3)進步:治療后 C-PEP發(fā)展總分提高 1~7分。(4)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均由心理門診醫(yī)生評定。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及療效比較 例(%)
兒童孤獨癥高壓氧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治療的療程與療效密切相關,只有保證良好的依從性,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的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療效比較,觀察組有效率為96.7%,對照組為70%,觀察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進艙前給患兒進行常壓高流量吸氧適應訓練,能提高患兒治療的依從性及療效。利用常壓高流量吸氧訓練的優(yōu)點在于:常壓高流量吸氧是指在常壓環(huán)境下采用特定的吸氧裝置或者在高壓氧艙不加壓狀態(tài)下,患者帶面罩呼吸高濃度氧氣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又稱為艙外高濃度高流量吸氧[8]。目前已廣泛運用于胎兒、老年人及有高壓氧治療禁忌證或暫時不能入艙的患者,成為高壓氧治療有益的補充。高壓氧治療和常壓高流量吸氧方式相同,不同的是常壓高流量吸氧不需要加壓,環(huán)境寬敞舒適,患兒容易接受。利用與高壓氧治療同樣的面罩吸氧裝置在常壓環(huán)境下給患兒進行艙前適應性訓練,能減輕患兒緊張恐懼心理。訓練前護理人員有針對性地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心理護理,訓練中耐心哄逗患兒,指導患兒吸氧的體位、正確戴面罩吸氧方式、家屬配合的方法,配合安撫措施,如撫摸、聽音樂、表揚、獎勵等,訓練后對家屬進行高壓氧治療知識、安全知識宣教等,增加了患兒及家屬的安全感、舒適感、信任感,患兒能較快地接受和掌握正確戴面罩有效吸氧方法,遵醫(yī)囑完成高壓氧治療的療程 ,達到了滿意的療效,這對患兒康復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