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 馮穎 劉瑞婷 張慧英
(菏澤醫(yī)學??茖W校 山東 菏澤 274000)
患者為40歲男性,目前規(guī)律血液透析7年。2016年10月,雙下肢脛骨前開始出現(xiàn)小范圍皮膚潰爛,直徑約1cm?;颊咴谘和肝鐾肝銎陂g出現(xiàn)高磷血癥(血磷2.1~3.2mmol/L),血鈣維持在2.0~2.5mmol/L。間斷服用“碳酸鈣、醋酸鈣”,效果欠佳。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全段甲狀旁腺素(in serum parathyroid hormone,iPTH)逐漸顯著升高,在1714~2476pg/ml之間波動。先后使用“骨化三醇”沖擊治療3次(2.0ug,每周2次,各1個月),同時適當增加透析次數(shù)、低鈣透析液、高通量透析、限制飲食中鈣磷的攝入量等,效果欠佳,iPTH仍維持在2000pg/ml左右。2018.10雙下肢潰爛部位范圍擴大,出現(xiàn)疼痛、麻木、皮溫低。否認糖尿病、血管炎等病史。
查體:BP155/80mmHg,肥胖體型,體質(zhì)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31.5kg/m2,中度貧血貌,心肺(-),腹部軟,無壓痛。雙下肢脛骨前及腓腸肌片狀皮膚潰瘍,皮溫低,發(fā)黑,觸痛(圖1)
圖1(術前1月)
輔助檢查:血紅蛋白84g/L,磷2.81mmol/L,鈣2.34mmol/L,iPTH 2082pg/ml,血白蛋白43.7g/L。甲狀腺旁超聲:考慮甲狀旁腺增生。放射X線提示:雙手、雙側脛腓骨、腰椎均提示骨質(zhì)疏松,符合繼發(fā)性甲狀旁亢骨病改變。診斷:慢性腎功能衰竭(CKD5期)腎性貧血,腎性高血壓,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周圍血管鈣化
治療:患者完善相關檢查后于2019年1月,在上級醫(yī)院行“甲狀旁腺大部分切除術”。術中可見:左上甲狀旁腺大小2×1.5×1cm;左下甲狀旁腺大小2×1×1cm;右上甲狀旁腺大小2×1.8×1cm;右下甲狀旁腺大小2×1.5×1cm。病理診斷為:左上甲狀旁腺、左下甲狀旁腺、右上甲狀旁腺病變符合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增生,伴腺瘤樣增生。右下甲狀旁腺送檢脂肪組織,檢見淋巴結3枚,淋巴組織反應性增生。術后多次復查iPTH400~600pg/ml,鈣2.1~2.3mmol/L,磷0.7~1.5mmol/L。給與鈣爾奇D 0.6g,每日3次;骨化三醇2.0ug qd每周3次(透析日),0.25ug qd每周4次(非透析日)。根據(jù)血鈣水平隨時調(diào)整藥物用量,預防低鈣血癥。患者術后潰爛皮膚逐漸愈合,疼痛消失。(圖2、圖3)
圖2(術后2月)
圖3(術后9月)
鈣化防御為一種比較少見的但較易導致死亡的鈣化綜合征,可出現(xiàn)在肝病、糖尿病、惡性腫瘤、類風濕關節(jié)炎、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疾病中,累及皮膚、內(nèi)臟及生殖器官、四肢等部位。也有一些抗凝藥物使用引起鈣化防御[1]。有報道發(fā)現(xiàn)鈣化防御可造成內(nèi)臟器官出現(xiàn)病變,一名尿毒癥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反復發(fā)作急性重癥胰腺炎[2]。而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出現(xiàn)鈣、磷、甲狀旁腺激素、維生素D3代謝紊亂,動脈血管壁組織由于鈣鹽沉積引起血管鈣化。維持性血液透析期患者的血管鈣化大多發(fā)生在動脈的中膜層,當皮膚小動脈血管出現(xiàn)鈣化后可逐漸導致小動脈腔高度狹窄引起閉塞,缺血從而使皮膚組織出現(xiàn)潰瘍、壞疽,被稱為鈣化性尿毒癥性小動脈病或鈣化防御[3]。鈣化防御較少見,但近幾年常有鈣化防御病例的報道。在臨床上典型表現(xiàn)為:皮膚潰瘍、動脈血管鈣化、組織缺血壞死,嚴重時四肢、軀干可出現(xiàn)壞疽。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chǎn)生極大的威脅,需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本病例患者主要臨床特征為皮膚損害,表現(xiàn)為潰瘍、暗紅色斑塊、壞死性結痂。甲狀旁腺切除后患者的皮膚損害很快得到改善。目前根據(jù)臨床治療效果來看,甲狀旁腺切除是治療甲旁腺激素亢進、愈合潰瘍、緩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需要高度警惕的是在甲狀旁腺切除術后會導致低鈣血癥,使用大量鈣劑可導致鈣化防御再次發(fā)生[4]。除此之外有研究稱硫代硫酸鈉在臨床上治療鈣化防御效果顯著[5]。
綜上所述,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鈣化防御的早診斷、早治療尤其關鍵,積極治療及預防鈣、磷、甲狀旁腺激素等代謝紊亂是重中之重。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鈣化防御患者,積極干預及治療,早期可采取增加透析頻率、低鈣透析、采取高通量透析、限制飲食中鈣磷的攝入,預防感染等,也可采用硫代硫酸鈉藥物治療,必要時行甲狀旁腺切除術,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部分維持性透析患者在治療上存在抵觸心理,醫(yī)患需要充分溝通,盡快采用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避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