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霞 徐淑君 高蘇育
(銀川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兒科 寧夏 銀川 750011)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常見的一種肺炎,病原體為肺炎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微生物,該微生物對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具有較高敏感性[1]。咳嗽為本病突出的癥狀,初為干咳,后轉為頑固性劇咳,肺部體征多不明顯。阿奇霉素是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中的常用藥物,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其治療價值、同時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本文將著重研究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與靜滴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效果及藥物不良反應。
收集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按其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40例):男∶女=20∶20;就診時年齡3~8歲,平均(4.5±0.3)歲;病程1~9d,平均(4.3±0.3)d。對照組(40例):男∶女=18∶22;就診時年齡3~8歲,平均(4.4±0.6)歲;病程1~11d,平均(4.2±0.4)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兒采用阿奇霉素粉針劑靜脈滴注方案治療,即阿奇霉素粉針劑10mg/kg·d,用5%葡萄糖稀釋后進行靜脈滴注,共計治療5天。觀察組患兒改為阿奇霉素的序貫療法治療,即先給予阿奇霉素粉針劑靜脈滴注治療2天,給藥方案同對照組,2天后改為阿奇霉素干混懸劑口服治療,劑量為10mg/kg·d,頓服,連續(xù)治療3天。
(1)統(tǒng)計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顯效:即經(jīng)治療5天內(nèi)患兒體溫降至正常,咳嗽、喘息等癥狀及肺部啰音均消失;有效:即經(jīng)治療5天內(nèi)患兒體溫降至正常,咳嗽、喘息等癥狀明顯減輕,肺部啰音明顯減少;無效:患兒經(jīng)治療5天,發(fā)熱、咳嗽、喘息等癥狀及肺部體征仍未改善。(2)統(tǒng)計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的復常時間;(3)觀察患兒治療期間的主要不良反應情況。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97.50%,對照組95.00%,兩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觀察組的咳嗽、發(fā)熱、喘息等癥狀緩解與肺部啰音吸收時間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康復時效指標比較(±s,d)
表2 兩組康復時效指標比較(±s,d)
分組n咳嗽 發(fā)熱 肺部啰音觀察組403.81±0.643.01±0.755.20±1.03對照組404.01±0.793.19±0.655.35±1.19 t 1.0260.4280.163 P 0.0750.1150.092
觀察組患兒出現(xiàn)胃腸道不良反應1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00%;對照組患兒出現(xiàn)胃腸道不良反應6例,皮疹者1例,靜脈炎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0.00%;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兒童群體,尤其是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常見的一種肺炎。近年來,該病在嬰幼兒中亦不少見。目前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以阿奇霉素為代表的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是首選藥物。阿奇霉素為半合成的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特別是對肺炎支原體可發(fā)揮較高的抗菌作用,能夠?qū)M入患兒機體中病菌進行有效殺滅,從而達到治療效果。然而應用過程中特別是對于嬰幼兒來說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更高,因此在兒童的臨床用藥治療中還需要對該藥的治療方案進行不斷的改良和優(yōu)化,從而進一步降低用藥不良反應,并提升藥物療效[2-3]。目前阿奇霉素的給藥方案主要包括靜脈滴注和序貫療法,這兩種治療方案均能夠?qū)純簷C體中感染的肺炎支原體等微生物實現(xiàn)有效殺滅。本次觀察組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對照組采用阿奇霉素靜脈滴注療法,從結果來看:①觀察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②兩組患兒在咳嗽、發(fā)熱、喘息等癥狀緩解以及肺部啰音吸收時間比較中無顯著差異;③兩組患兒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中,觀察組顯著更低。結果顯示,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治療中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能夠取得與靜滴療法同等的療效,但是在用藥安全性上,序貫療法較傳統(tǒng)靜脈滴注方案更高,同時患兒的耐受性較高,因此有利于治療過程的順利開展,從而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治療中,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與靜滴治療效果相當,然而序貫療法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可更好的確?;純旱挠盟幇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