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對于民族團結是非常重視的,因為民族團結能夠讓學生更加尊重彼此,而且只有民族團結社會才能穩(wěn)定。學校作為培育人才的地方民族團結教育更是少不了的,只有從小將民族團結的種子種在心里,才會更好的理解民族團結,能在實事上做到民族團結,才能更好地為民族團結做出貢獻。
關鍵詞:民族團結;校園特色;碩果
民族團結是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只有社會環(huán)境穩(wěn)定和諧,每個人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價值。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更應該將優(yōu)良思想繼承,只有教育到位,學生才能充分認識到民族團結教育的作用。本文針對民族團結進校園,特色教育結碩果做簡要分析。
一、 民族團結教育的意義
(一)民族團結教育能為祖國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
我國作為多民族國家,更需要思想觀念得到充分熏陶的人才,而民族團結教育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擁有更為正確的民族團結思想,能夠讓學生在日常行為處事中都非常注意民族團結,能夠習慣性從民族團結出發(fā)思考問題,成為民族團結的擁護者。
(二)民族團結教育能夠讓社會穩(wěn)定,民族團結
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左右,而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占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少數(shù)民族人數(shù)非常的多,如果不做好民族團結教育,非常容易出現(xiàn)社會問題,社會穩(wěn)定需要民族團結教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27日上午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共同努力奮斗。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作為基礎性事業(yè)抓緊抓好,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共建美好家園,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只有民族團結,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能進步。
(三)民族團結教育能促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國家繁榮昌盛
民族團結教育是很多人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只有民族團結我們國家才能經(jīng)濟社會更好的發(fā)展,我國少數(shù)民族才能有信心為國家發(fā)展貢獻力量,只有民族團結宣傳到位,少數(shù)民族才敢為社會主義擼起袖子加油干。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強調,要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確保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同全國一道實現(xiàn)全面小康和現(xiàn)代化。
二、 民族團結教育進校園的措施
(一)教育部門做好充分的宣傳
教育部門在民族團結教育進校園時,要充分宣傳,讓社會大眾接受且明白民族團結教育的意義,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將民族團結教育和學校各項活動家合起來,以“民族團結一家親”為主線,積極做好教育工作。教育部門還可以推選出民族團結的模范,給社會大眾樹立榜樣,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民族團結互幫互助的意義。
(二)培訓專業(yè)師資進行宣傳
開展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師資培訓是關鍵,學校應定期組織全體教師學習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全面正確的理解黨的民族政策,增強全體教職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組織各科任教老師進行業(yè)務學習,進一步細化各學科,各年級的民族團結教育的滲透點,結合點,適時地融入、補充、融合,把民族團結教育內容有機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
(三)課堂教學活動潛移默化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讓學生在心中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讓學生擁有民族團結的意識,明白各民族應該像是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老師要有正確的民族團結教育的認識。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查找相關的民族資料、了解民族風俗,講民族故事等形式,促使學生的民族文化素養(yǎng)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和整體提高,培養(yǎng)民族平等團結的民族感情。比如人教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小學》通過描寫邊疆的一所小學,反映了孩子們的學習生活,體現(xiàn)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再比如老舍寫的《草原》一課,抒發(fā)了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結合語文教材,在課內外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不僅能使民族團結教育做到經(jīng)?;彝卣沽藢W生的知識面,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利用實踐活動,手抄報、墻報、演講等活動方式,營造師生之間團結友愛的氛圍,促進了各族學生相互了解、尊重、包容、欣賞、學習、幫助,讓學生了解了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比如利用中秋節(jié)、古爾邦節(jié)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你到我家吃月餅,我到你家吃馓子”等為主題的融情實踐活動,從而了解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加深各個民族間的友誼和感情。
三、 特色教育結碩果
第一,民族團結一家親。雖然我們學校只有五十幾個回族,但由于大部分都居住在縣城內,相對來說比較聚居,所以他們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早和其他民族結對幫扶,并且在結對幫扶過程中,他們逐漸地從思想上、情感上和其他民族融合在了一起,生活習慣方面都能互相包容團結。
第二,我們學校以少年宮活動為載體,立足鄉(xiāng)村資源,設置民俗文化體驗館、地方美食體驗館、繪畫、剪紙、書法等小組開展活動,并且在繪畫、剪紙、書法等活動中都融入民族因素,讓全校師生通過活動,都了解各民族風俗習慣,感受民族團結的一種幸福感。
第三,通過民族團結教育增進師生、家校、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使融合教育對推進學校內涵式發(fā)展起到強有力的作用。
面對新時期發(fā)展的更多機遇和挑戰(zhàn),學校將繼續(xù)堅持特色立校,并不斷進取,追求卓越,砥礪前行,再譜教育嶄新篇章。隨著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各民族的感情不斷深化,民族團結的基礎進一步夯實。各民族正朝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方向不斷攜手前行。
四、 結束語
民族團結教育意義重大,對待民族團結教育更要認真負責,各部門和每位老師都應該做好表率,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完美地詮釋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情結,以婉轉動聽的歌聲和優(yōu)美的舞姿盡情表達“民族團結一家親”。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激發(fā)了師生的民族自豪感,使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有了堅實的落腳點,營造了“平等、團結、進取、和諧”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王福興.民族團結宣傳進校園[J].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2010(7):27.
[2]黃彩桂.民族團結進校園 特色教育結碩果:湖北恩施市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進校園工作[J].民族大家庭,2016(2):44-45.
作者簡介:
王霞,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