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蘭,龍翔宇,王 穎,宋寧林
(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yī)院腫瘤科,四川 廣安 638000)
據(jù)統(tǒng)計,2012年全球胃癌(Gastric cancer,GC)新發(fā)病例約95.1萬例,因GC死亡人數(shù)高達72.3萬例,位居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第五位、死亡率第三位,GC患者預后較差、疾病負擔重,成為目前全球范圍內(nèi)癌癥防治的重點[1,2]。雖GC檢查手段眾多且各有優(yōu)勢,如胃癌標志物、胃鏡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等,但早期GC的發(fā)現(xiàn)率依然較低,而文獻報道中晚期GC患者術后總體生存率僅為20%[3],早期GC準確診斷成為臨床關注的焦點。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不斷改進,血清腫瘤標記物逐步應用于良惡性腫瘤預測中,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血清腫瘤標志物異常表達較臨床癥狀更早出現(xiàn)[4],甲胎蛋白(AFP)、α-L-巖藻糖苷酶(AFU)、癌胚抗原(CEA)和糖類抗原19-9(CA19-9)是臨床上常用的血清腫瘤標記物,李三清等[5]的研究表明CA19-9、CEA、AFP結合檢測對GC準確診斷的價值高,但對GC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仍不高,文獻研究[6]指出α-L-巖藻糖苷酶(AFU)聯(lián)合AFP、CA199診斷早期肝癌的靈敏度和特異度較高,但目前關于血清AFP、AFU、CEA和CA19-9聯(lián)合檢測在GC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尚缺乏統(tǒng)一定論。為此,本文選取100例GC患者展開臨床研究,旨在為GC早期診斷提供有用的參考,具體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GC患者作為GC組,以同一時期診治的50例胃部良性病變的患者納入為對照組。GC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32~62歲(45.02±3.02)歲,分化程度:高分化9例、中分化26例、低分化15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31~65歲(44.99±2.98)歲,疾病類型;急慢性胃炎19例、胃潰瘍23例、胃食管反流6例、其它2例。GC組、對照組年齡、性別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納入標準:①符合《胃癌規(guī)范化診治指南》[7]有關GC診斷標準;②術前經(jīng)胃鏡檢查及病理活檢確診為GC,且為首次發(fā)??;③臨床資料及隨訪診治資料完善;④入組前未接受放化療或免疫學治療。胃部良性病變:①臨床診治及隨訪資料完善,經(jīng)胃鏡檢查以及病理活檢診斷為胃部良性病變;②未合并惡性腫瘤。
1.3 排除標準:①合并免疫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以及血液系統(tǒng)等疾?。虎诤喜⒓谞钕偌膊?;③為轉移性GC或伴其它部位惡性腫瘤;③存在其他系統(tǒng)的重大疾病者;非原發(fā)性胃癌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胃部良性病變:存在血液疾病或免疫系統(tǒng)疾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或合并其他系統(tǒng)重大疾病。
1.4 方法:①血清AFP、AFU、CEA和CA19-9檢測:患者入院晨起空腹肘靜脈血3mL,待血液凝固后常規(guī)離心分離血清留存待測,在多管型放射免疫計數(shù)器上采用AFP、AFU、CEA和CA19-9的試劑盒分別檢測血清中AFP、AFU、CEA和CA19-9水平,儀器和試劑盒均由美國Lifekey BioMeditech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②臨床資料和隨訪資料采集:收集GC患者性別、年齡、臨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和淋巴轉移等。
2.1 GC組、對照組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比較:與對照組相比,GC組AFP、AFU、CEA、CA19-9表達水平顯著高(P<0.05),見表1。
2.2 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評估GC的ROC曲線分析:ROC曲線分析提示血清AFP、AFU、CEA和CA19-9及四者聯(lián)合檢測診斷GC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935、0.943、0.931、0.940、0.998,其中AFP、AFU、CEA和CA19-9聯(lián)合(并聯(lián)模型)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約登指數(shù)較其他各項單獨檢測的高,見表2和圖1。
2.3 不同病理特征GC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變化:GC患者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隨分化程度增高而明顯降低,且淋巴結轉移GC患者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明顯高于無淋巴結轉移者(P<0.05),見表3和表4。
表1 GC組對照組血清各指標水平比較
表2 血清各指標水平評估GC的ROC曲線參數(shù)
表3 不同病理特征GC血清各指標水平變化
圖1 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診斷GC的ROC曲線分析
圖2 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診斷GC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的ROC曲線
2.4 AFP、AFU、CEA、CA19-9水平評估GC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情況中的ROC曲線分析:AFP、AFU、CEA、CA19-9聯(lián)合(并聯(lián)模型)檢測診斷GC患者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的曲線下面積、特異度及約登指數(shù)較各項指標單獨檢測的高,見表4、5和圖2。
表4 血清各指標評估GC分化程度的ROC曲線參數(shù)
表5 血清各指標評估GC淋巴結轉移情況的ROC曲線參數(shù)
據(jù)統(tǒng)計進展期GC患者的5年病死率相較于早期GC患者明顯增高,而早期對GC患者開展精準治療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別高達95%、90%[8],GC發(fā)病率以及死亡率有一定下降的趨勢,原因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降低、食鹽攝入不足以及GC篩查治療手段日益提高等有關,而GC的早期診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盡管胃鏡下病理組織活檢被公認為GC診斷的金標準,但其有創(chuàng)性操作導致其在臨床上并未廣泛應用,而靈敏度、特異度較高且檢測較方便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在GC鑒別診斷中的優(yōu)勢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目前不少學者對血清腫瘤標志物在GC診斷中價值進行了探索,王玎等[9]的研究證實血清CEA聯(lián)合CA19-9檢測對胃間質(zhì)瘤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高;翁燕等的文獻報道CEA、CA125、CA19-9聯(lián)合檢測診斷GC患者的價值較高,其中血清CA125水平在臨床分期高和淋巴結轉移的GC患者中表達水平明顯高;鹿存芝等的[10]文獻報道AFP聯(lián)合CA19-9、AFU及CEA在原發(fā)性肝癌診斷中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其中AFU為一種溶酶體酸性水解酶,最初是作為肝癌診斷的標志物之一,研究發(fā)現(xiàn)廣泛存在于人體組織、血液及體液中,而目前國內(nèi)關于AFP、AFU、CEA和CA19-9檢測在GC診斷中的價值尚未明確。
本次分析結果顯示:GC組AFP、AFU、CEA、CA19-9表達水平相較于對照組顯著高,并且ROC曲線分析發(fā)現(xiàn)血清AFP、AFU、CEA和CA19-9及四者聯(lián)合檢測診斷GC的效能高,提示血清AFP、AFU、CEA、CA19-9表達水平在GC預測中有明確價值,其中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效能略高;本分析結果還顯示,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GC患者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相比較無顯著差異,由此說明GC患者性別、年齡對其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的影響不大;而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GC患者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隨分化程度增高而明顯降低,淋巴結轉移GC患者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明顯高于無淋巴結轉移者,且ROC曲線分析表明上述血清因子的檢測評估GC分化程度和淋巴結轉移的效能較高,提示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或可有效預測GC患者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結是否轉移等,與翁艷等[11]的研究指出的在CEA、CA125、CA19-9眾多因子中僅CA125可反映GC患者臨床分期和淋巴結轉移情況的結論有所不同,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或兩項研究中評估標準不同有關,但本研究通過數(shù)據(jù)對比以及ROC曲線分析得出的結論依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AFP、AFU、CEA和CA19-9均為臨床上常用腫瘤標志物,不少文獻研究表明其對腫瘤療效評估、病情監(jiān)測以及預后判斷都有臨床指導意義,AFP屬于一種糖蛋白,與肝癌及多種腫瘤發(fā)生發(fā)展有關,CEA可作為多種腫瘤的陽性檢測指標,CA19-9屬于腫瘤細胞脫落或分泌而成的低聚糖類抗原,在消化道相關腫瘤血清檢測中表達水平較高,研究表明AFU診斷肝癌的靈敏度、特異度較好,是目前肝癌患者有效預測指標,而本研究則間接提示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的異常升高或可提示有癌前病變或GC的發(fā)生,還表明該標志物的水平變化與GC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程度密切相關。
基于以上分析,AFP、AFU、CEA和CA19-9或可作為GC發(fā)生、病情進展標志性因子。但本次研究依然存在樣本量較小的不足,未來有必要進一步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