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東
摘要 時評寫作是高中語文教學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 本文立足于高中語文時評寫作教學全過程,按進程的先后順序將其依次劃分為審題立意、結構布局、行文成篇三個階段, 并以思維邏輯為依據(jù)設定每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據(jù)此探索時評寫作教學分階段實施的路徑。
關鍵詞 高中語文;時評寫作;分階段教學;邏輯路徑
時評作為一種常用文體,最初主要在大眾傳播媒 介上出現(xiàn)。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特別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廣 泛運用于社會生活,時評已見諸各種互聯(lián)網(wǎng)媒介,與 不同類型的受眾分別發(fā)生著不同程度的接觸,尤為 “網(wǎng)絡一族”的青少年所青睞。這對提升高中語文作 文教學質(zhì)量,無疑是難得的契機。
高中語文新課標鼓勵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要充分 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負責的態(tài)度獨立而理性地 思考,并通過文字自由地進行表達。同時特別強調(diào)學 生要善于動員自身的知識儲備去面對和解決社會生 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 力。高中學生借由時評寫作,對發(fā)生在身邊有興趣的 新聞事件和社會現(xiàn)象作出獨立判斷,通過自己的思考 發(fā)表觀點,恰好有助于上述目標的達成。為此,基于 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高中語文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并 有效運用好時評寫作訓練。
一般而言,時評寫作教學在對學生進行指導過程 中,從發(fā)起到完成至少需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根據(jù)每個 階段任務,按一定的邏輯路徑推進。
一、審題立意階段:遵循由表及里的邏輯路 徑推進
(一)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 時評寫作源于真實的材料,首先需要學生讀懂、 讀全、讀透材料,讀出材料的核心要義,并由此清晰列 出材料反映和凸顯的關鍵詞,理順其中所蘊含的各種 信息彼此之間的基本邏輯關系,實現(xiàn)對材料從感性的 認知到理性的理解、從具體的現(xiàn)象到抽象的本質(zhì)的升 華,時評寫作審題立意毫無疑問應該要由此起始,其 目的是要使學生善于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看清具體新聞 事件和社會熱點背后蘊含的深刻道理,這是一個從外 在表現(xiàn)形式走向內(nèi)在表達內(nèi)容、從偶然進入必然,逐 漸深入的思維過程。
(二)從質(zhì)疑到肯定
時評寫作提供的材料一般包含著視角不同甚至 相互對立的若干個觀點。一方面,寫作者必須擺脫模 棱兩可的曖昧態(tài)度,明確而果斷地選擇其一;另一方 面,無論寫作者認同哪一種觀點,都會有話可說,也能 自圓其說。而論點的最終選擇和決定往往需要先通 過對所有觀點逐個進行質(zhì)疑和多角度的追問,并進行 有依據(jù)的聯(lián)想。在這個過程中,寫作者既可以持完全 懷疑的態(tài)度,以批判性思維對材料呈現(xiàn)的所有觀點進 行反復權衡,也可以對其中個別有一定積極意義但又 不全然正確的觀點先持肯定、而后在更深更理性的層 面上進行否定,以此逐步形成自己清晰的認識和穩(wěn)定 的態(tài)度,為立意的最終固化理清思路,打下堅實的 基礎。
(三)從繁雜到精練
時評作為一種議論文體裁,審題立意階段最終的 目的是從或簡練,或復雜的材料敘事中抓住蘊含其中 的“根”和“魂”。為此,學生既要善于在紛繁多樣甚至 雜亂多頭的事實中逐漸理出頭緒,找到邏輯出口,也 要敢于從多個論點中果斷而鮮明地提出一個寫作者 選擇認定的論點,據(jù)此擬定時評的題目。而由于“時 評寫作是針對具體的事實發(fā)表觀點、看法,即就事論 事?!辈⑶乙白允贾两K圍繞材料展開評論,就材料事 實進行論證說理”[1],所以,學生必須首先對材料事實 作去粗取精的挑選,進行去偽存真的辨別,實現(xiàn)由厚 到薄的歸納,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清晰地浮現(xiàn)論點,明 確主題,理順主線,有效完成從具體事實到基本概念 的凝練和提升,才能為進一步緊貼敘事材料論證說理 搭建起牢固的主干和框架。
例如,高中語文某試卷有一則關于“存單造假事 件”的例子。說的是一小伙子辛苦工作一年卻只有區(qū) 區(qū)三百元的存款,由于羞于見父母而偽造了一張三萬 元的存單,卻終因其母在信以為真的情況下到銀行取 款而露餡的真實案例。考題要求學生圍繞網(wǎng)友不同 的評論就此事件闡述看法,并寫成一篇時評作文。
很顯然,啟動這樣一篇作文的審題立意,學生首 先得讀明白該材料。從表面上看,這是一起存單造假 事件,可細細一讀,發(fā)現(xiàn)它顯然不同于一般的以非法 獲取錢財為目的的存單造假,事實的背后引出的是關 于兒女對父母的“孝”究竟該以怎樣的形式來表達。 這樣的審題過程,完成的是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認識,在 此基礎上,需要對材料直接提供的或者由審題者從材 料中體悟歸納出的若干個觀點,逐個進行質(zhì)辯。上述 材料中三個網(wǎng)友分別從母親、兒子、公眾的角度表達 了不同立場的評論,對這些由材料直接提供出的觀點 分別進行甄別,從中選擇寫作者認同和堅持的觀點, 這是審題立意階段最核心的部分。在此過程中還需 要一并著手考慮的是,要從材料具體的事實和公眾不 同的議論中對“孝”的概念作出精準而明確的界定,由 此確立作文的主題和主線,這里主要包括基本論點、 論證的層次和角度、擬定作文的題目等方面的工作。
二、結構布局階段:遵循由點到面的邏輯路 徑推進
(一)從聚焦到展開
時評作文要聚焦一個論點并貫穿始終,旗幟鮮明 地表達寫作者的態(tài)度,這也符合一般議論文文體結構 的基本要求。但時評型議論文如此要求的收斂性思 維,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對寫作者豐富想象力和合理 聯(lián)想的擠壓,從而使論證過程只能龜縮在一個狹小而 有限的空間里。雖然時評寫作的確不宜如材料作文 一般,靠發(fā)散性思維丟開原材料找一堆例子來論證, 可依然需要圍繞論點,“既就事論事,更緣事析理”,也 就是“就著事例或者借著事例講道理”[2],并在就事論 事的“基礎上拓展與深化,將議論的視野放大,將具體 事件或現(xiàn)象體現(xiàn)的道理擴充到更大范圍,使論證由點 到面,構成完整的敘事邏輯結構?!?sup>[3]通過看似形散實 則神并沒有散的思辨路徑展開說理,不斷進行主題的 深化。
(二)從提問到釋疑
從根本上說,時評寫作存在的現(xiàn)實價值和實際意 義在于從寫作者的角度回答公眾之問,回應讀者之 思。換言之,是一個緊扣敘事材料“提出問題—分析 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研究者認為“這種時評 型議論文中事件結構的邏輯演繹方式其實是一種縱 向式的結構模式”[3];也有人將其概括為“依事設問, 分層論述”“就是按照敘事材料中的核心事件逐步提 出問題,然后層層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sup>[4]其突 出特征是一切源自敘事材料,緊緊圍繞中心論點,按 邏輯思路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次分明推進,問題各個擊破,仿 佛攻城拔寨,在累累戰(zhàn)果中搶占陣地、擴大地盤。
(三)從個別到整體
從結構布局的視角看,寫作是一個整體性構思、 完整性謀篇的工作。但一篇優(yōu)秀的時評卻既不是缺 少智慧和才情的平鋪直敘,也不是毫無章法的大量論 據(jù)的簡單堆砌,而是一個有計劃、有預設的從分層到 合圍、從局部到全面的過程。在結構布局中,既要考 慮通過層次分明、逐步深入的論證實現(xiàn)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有 機聚合,以牢固的框架和有序的邏輯完成文章的整體 構建,又要在文章整體搭建的過程中做到對每個部分 和細節(jié)的時時關照和有效呼應,以嚴絲合縫之勢完成 文章結構從個別到整體的謀劃。
例如,有一道某高中語文的作文試題,所提供的 是學生并不陌生的關于“占位現(xiàn)象”的材料,羅列了包 括路邊占車位、圖書館占座、公交車搶位子、搶購學區(qū) 房等例子,要求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作文。
對于這樣一份材料的時評寫作,進入結構布局階 段,實際上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是以論點為清晰的主 軸,順著論證的邏輯鏈條對論據(jù)進行總體結構安排。 具體而言,就是要求寫作者先對“占位現(xiàn)象”有明確的 態(tài)度,或肯定,或否定,或折中,并從就事論事著手把 道理說透,展開評論,并有足夠說服力地把自己的觀 點表達清楚。同時,要對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屢見不鮮 的“占位現(xiàn)象”作進一步的思考和拓展,既圍繞“為什 么”,又針對“怎么辦”,完成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 到最后解決問題的邏輯順序,從主觀和客觀兩個角度 延展出關于如何培養(yǎng)大眾的公德意識、如何合理配置 資源、如何從機制建設上減少“占位現(xiàn)象”的發(fā)生等方 面的建議,最終形成有力支持論點而搭建的整體性的 問題解決思路。
三、行文成篇階段:遵循由淺入深的邏輯路 徑推進
(一)從破題到立論
眾所周知,完整的議論文寫作的一般規(guī)律是,有 態(tài)度明確的論點,有豐富充足的論據(jù),有科學合理的 論證,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時評寫作的具體行文過 程同樣要遵循這樣的要求,而其中開篇破題尤為關鍵,寫作者必須要有先于一般公眾的新聞敏感或優(yōu)于 一般讀者的認知水平,開門見山解讀材料,一語道破 其中玄機,通過分析把道理說透說盡,通過直抒己見 把話題說清挑明,言簡意賅亮出觀點,態(tài)度鮮明設立 標桿,既為整體評論定調(diào),又為文章立論奠基,為進一 步行文起好步、開好頭。
(二)從敘事到說理 時評寫作命題所提供的素材來源于真實的社會 生活,寫作者針對材料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展開評論。 很顯然,發(fā)端于一個既成事實的就事論事,必須以敘 事為邏輯起點,因此,時評寫作“是一個從敘事材料中 審題立意進行說理論證的思辨過程。”[3]只有首先對 這個“事”分析到位并說清楚、說準確,做到與論點高 度契合,與論據(jù)有效銜接,才能為進一步論證說理打 下基礎,開好口子,做好引子。但是,僅僅把“事”說透 顯然遠遠不夠,或者說充其量只是完成了行文成篇的 一半,基于敘事基礎之上的分析說理才是這個階段的 重頭戲,它以呈現(xiàn)寫作者最核心的思想、態(tài)度和觀點 為主要目的,通過辨證思維、理性思考、流暢表達為基 本脈絡,以強有力的論據(jù)為支撐,對論點進行遞進式 或平行式的邏輯論證,才能最終形成完整的時評 文章。
(三)從當下到未來 從時評寫作的社會價值看,它需要實現(xiàn)的目的顯 然不僅僅限于對既成事實的反思和眼前熱點的評說, 更需要借助對今天人類社會發(fā)展面臨的諸多問題的 思考生發(fā)出對未來的關照,對生命終極意義的關懷。 時代在前進,個體在成長,尤其是現(xiàn)代化的進程洶涌 澎湃,需要我們?yōu)槲磥砩鐣囵B(yǎng)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 擔當精神的時代新人?;诖耍枇r評寫作這個緊 貼社會生活的載體平臺,引導和培養(yǎng)高中學生在文字 的表達中以小見大,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境界、更深 的情懷體現(xiàn)對生活世界的關注、對人類命運的關懷、 對未來社會的關心,應該要貫穿語文教學始終。
例如,有一道高中語文作文練習題,提供了一個 有關道路保潔“以克論凈”的材料,描述了西安市以單 位面積灰塵稱重這種量化方式對道路保潔情況進行 考評的做法,并由此引發(fā)各種熱議。要求學生對此發(fā) 表看法。
說到底,行文成篇是審題立意和結構布局成果的 具體外顯和文字呈現(xiàn)。針對上述材料,寫作者落筆行 文要開門見山,破題立論。西安道路保潔“以克論凈” 其實是中國城市治理現(xiàn)代化進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 的一個縮影,無論是支持贊成,還是否定質(zhì)疑,抑或建 言獻策,都應該持正面的和建設性的態(tài)度,為城市建 設的良性運行出謀劃策。寫作者依據(jù)自己亮明的觀 點,從敘事起筆,以論據(jù)為由,分點逐一論述,分層有 序說理,結論水到渠成。同時,寫作者要摒棄為寫作 而寫作的簡單思維,要明確“以克論凈”現(xiàn)象雖然發(fā)生 在西安,但城市治理不僅限于西安,“以克論凈”現(xiàn)象 盡管呈現(xiàn)在當下,但更多的是要生發(fā)我們對城市發(fā)展 未來的思量。類似思維下的時評寫作方能展示時評 的魅力,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寫作者,并產(chǎn)生出充滿時 代氣息的名篇佳作。
參考文獻:
[1] 梁漢英.高中時評寫作教學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 師范大學,2019:25.
[2] 余黨緒.說理與思辨:高考議論文寫作指津[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119.
[3] 陳娟.從敘事到思辨:高中時評型議論文寫作中敘事 材料的分析路徑[D].廣州:廣州大學,2019:31,29,18.
[4] 張其.高中時評型議論文寫作策略研究[D].成都:四 川師范大學,2018:31.
(責任編輯:劉火茍)